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各种手指末节骨折的效果及处理方法。对55例6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患者使用注射器针头由远端顺行穿入骨折的末节指骨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2年55指功能恢复及外观良好,3指远节指间关节僵硬,2指指甲不平整。结论注射器针头治疗手指末节指骨骨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不失为手指末节骨折治疗之好方法。

  • 标签: 末节指骨 骨折 注射器针头 内固定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科6年来治疗板栗刺(以下简称栗刺)致伤眼部的病例,发现栗刺致伤的眼病一般多发在8—10月板栗成熟季节,男性伤者多于女性,年轻伤者多于老年伤者,绝大多数伤及角膜。在治疗方法上,我科总结发现,采用直接拔除术效果良好,治愈率高,直接拔除术成功的关键是挑拔的方向一定要顺沿栗刺进入角膜的方向,使栗刺能由与原穿入道一致的方向拨出。鉴于栗刺异物普遍为多发性,在诊治过程中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按先浅后深、先斜后直的顺序逐个取出异物。如此一来,不仅可将异物一次性成功取出,而且对周围组织损伤比较小,效果较好。

  • 标签: 板栗刺 眼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器针头钻孔加非吸收带针缝线捆绑内固定解决手部撕脱小骨折,末节指骨骨折,关节内粉碎骨折等特殊骨折问题。方法本组30例33处骨折利用注射器针头钻孔加非吸收带针缝线捆绑内固定技术,促进骨折端复位,关节面平复,骨折端愈合,伤指功能康复。结果术后随访6周~半年,平均两个月,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甚至消失的时间均在6周至12周左右,大部分再8周以内愈合。

  • 标签: 注射器针头钻孔 缝线捆绑内固定 撕脱小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救治护理体会。方法针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区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210例患者,急诊科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分区间救治、分区检查、开通绿色通道、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救治措施,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配合,有效的观察病情做好相应的救治工作。结果210例伤员中经救治,均及时抢救救治成功,无漏诊以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救治过程中,完善救治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最迅速最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 标签: 群体性突发事件 致伤 救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次腰麻不同穿刺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盆腔部、会阴部和下肢手术160例,随机分四组,每组40例A组为腰麻针(25G,0.5mm)组;B组为硬膜外针引导腰麻针至黄韧带组;C组为硬膜外针引导腰麻针至硬膜外腔组;D组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腰麻针至黄韧带组。结果A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其余三组(P<0.05),B、C、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二组腰背痛发生率均高于A、D二组(P<0.05),B与C组之间以及C与D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麻醉平面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腰麻针穿刺方法具有效降低腰麻穿刺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和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的优势。

  • 标签: 单次腰麻 术后腰背痛 小针头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宾阳县居民被动物致伤的现状及特征,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动物伤人的危害,防止狂犬病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到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就诊的1608例动物致伤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08例动物致伤者中,男性暴露多于女性,男性占59.14%,女性占40.86%;0~9岁占41.06%;各年龄组均有暴露,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3个月,以0~9岁组为最多占29.10%;1-12月份均有发生,7-10月份最多,占总数的41.79%;暴露以Ⅲ级为主,占63.42%;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总数的71.70%。致伤后71.84%在24小时内就诊,均接种狂犬疫苗。结论动物致伤人群以犬伤为主10岁以儿童是动物伤害的重点人群,下肢是受伤的主要部位。

  • 标签: 动物致伤 分布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危害的高风险职业,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而胰岛素注射针头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风险。按防止职业暴露的规范要求,使用过的注射针头是不应取下而直接丢放到利器盒里,但是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虽然胰岛素注射针头为一次性,但由于胰岛素笔并非一次性使用并丢弃,护理人员不得不取下胰岛素注射针头,而且胰岛素注射针头较短,用手直接取下针头这就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风险,那么采取措施防止胰岛素注射针头引起的职业暴露极为重要。

  • 标签: 胰岛素注射针头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400例我院锐器致伤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学历与职称较低、参加工作时间短的护理人员更易发生锐器致伤事件,在手术进行中发生的锐器致伤事件最多,并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树立护理人员的预防观念、帮助护理人员学会调整心态,能够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时间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工作 锐器致伤 原因 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日常工作中锐器伤的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污染区是容易发生锐器伤的常见原因为工龄短、操作不规范、自我防护意识缺乏等。结论加强防护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操作是降低供应室日常工作锐器伤发生率、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供应室 锐器伤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对其原因的探究和防范措施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再依次提出了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即使了解了发生原因,制定了相关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的真正落实还得依赖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 标签: 手术 护理工作 锐器 误伤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方法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使用。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对照组采用2ml注射器直接采集动脉血。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误入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2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血气 血气采血针 桡动脉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更换情况,找出患者的误区加以改进。方法选择内分泌科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80例。发放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一次性针头使用情况调查表》,了解患者对胰岛素笔用注射针头的更换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相应的教育措施,出院时再次进行调查。结果与教育前相比患者对使用针头的认知情况,使用频次有显著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笔注射针头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重复使用针头危害的认识,减少了重复使用针头注射造成的损害。

  • 标签: 糖尿病 注射针头 重复使用 教育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型号针头行小儿颞浅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住院患儿100例,采取两种颞浅静脉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4.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在穿刺一次成功及穿刺成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χ2=6.21,P<0.05)。结论采用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明显提高了小儿颞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血管 穿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