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敏合剂Ⅱ号治疗肺经有热型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2012年6月,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门诊过敏性鼻炎病人120例,确诊为肺热型。治疗组给予鼻敏合剂Ⅱ号,每日3次,每次20ml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晚1次。以12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的副作用较对照组小。结论鼻敏合剂Ⅱ号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较好药物。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肺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80例急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复方熊胆通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持续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发生情况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相较于常规喷雾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较轻,有治疗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通窍鼻炎胶囊 急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等渗盐水鼻腔冲洗加鼻用类胆固醇激素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慢性鼻炎患者和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讲,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 等渗盐水鼻腔冲洗加鼻用类胆固醇激素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咳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麻黄,百部,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薄层定性鉴别色谱中,所鉴别的药材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盐酸麻黄碱在8.59375~550μg?ml-1范围内(r2=0.9999),盐酸伪麻黄碱在8.6~552μg?ml-1范围内(r2=0.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9、98.13,RSD%分别为5.52、5.61。结论薄层定性和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风咳合剂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慢性鼻炎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护理后,5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慢性鼻炎 鼻腔黏膜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AR)与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鼻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抽血做变应原筛查,分析检测结果并对AR与NAR予以区分,而后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AR患者。结果160例患者中AR有105例,NAR为55例;使用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52例观察组AR患者总有效率为96.2%,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AR的6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炎患者临床应重视开展变应原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鼻炎类型。而对于AR患者则推荐使用特异性免疫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非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当归提取工艺对归脾合剂质量标准的影响。方法当归蒸馏后的蒸馏液采用不同方法处理、蒸馏后药渣其渗滤溶剂采用不同方法配制,以当归浸膏、归脾合剂项下鉴别、检查、含量等作为考察指标,考察蒸馏液不同处理方法、渗滤溶剂不同配制方法对归脾合剂质量标准的影响。结论渗滤溶剂用95%乙醇加水配成50%乙醇;回收乙醇后与煎液合并;得到的归脾合剂质量符合标准,黄芪甲苷含量最高,当归浸膏量最高。

  • 标签: 当归提取工艺 鉴别 检查 黄芪甲苷 浸出物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伤科活血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了该中药制剂中红花、赤芍和广木香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梓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供试品色谱与对照药材、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清晰斑点,分离度高;含量测定中,测得梓醇在0.01~0.20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27%(RSD=1.24%,n=9);阴性均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高、简单可行,适用于伤科活血合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伤科活血合剂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梓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炎宝合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为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依据。方法考察肠炎宝合剂和复方黄连素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肠炎宝合剂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52μg/ml和174μg/ml,MBC分别是332μg/ml和363μg/ml;复方黄连素片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68μg/ml和172μg/ml,MBC分别是349μg/ml和351μg/ml。两药作用强度相近。结论肠炎宝合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

  • 标签: 肠炎宝合剂 抑菌
  • 简介:摘要早泄是男子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该病的致病因素较多,病理机制较为复杂,我们采用丁香细辛合剂涂擦阴茎龟头部治疗早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早泄 丁香细辛合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合剂与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制成中药合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费用成本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的单付用药费用为(221.5±24.8)元,对照组为(178.4±16.9)元,且观察组患者的总用药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颗粒剂与中药合剂的临床治疗应用疗效无明显差异,而中药颗粒剂进行服用治疗方便性更为显著,整体性价比相对较高。

  • 标签: 中药合剂 中药颗粒剂 比较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甘草合剂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方法跟踪患者的就诊治疗,服药对症解痉的全过程。结果复方甘草合剂对胃黏膜的刺激过敏引起的胃黏膜反射收缩痉挛所致上腹痛,颠茄合剂迅速缓解。结论复方甘草合剂是一种常用镇咳药,疗效好。服药后与消化道黏膜迅速接触;通过刺激内脏迷走神经,间接引起呼吸系统神经反射发挥作用。因个体差异,导致胃痉挛。

  • 标签: 复方甘草合剂 胃痉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窦炎合剂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分析鼻窦炎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鼻窦炎合剂对以上6种菌种的MIC值分别为31.37mg/mL,62.53mg/mL、15.79mg/mL、15.79mg/mL、7.74mg/mL、62.53mg/mL。结论鼻窦炎合剂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 标签: 鼻窦炎合剂 体外抑菌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MIC)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一种世界范围性的疾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现探讨一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建立亚洲鼻炎丸(防风、甘草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防风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去对升麻素苷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elatechnologiesC18(4.6×150mm5μm),流动相以甲醇-水(2773);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升麻素苷进样量在0.0424~0.4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RSD为1.1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重复性好,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亚洲鼻炎丸 防风 甘草 升麻素苷 TLC HPLC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的方法从使用一、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缩血管剂到局部抗炎、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体对症治疗、再到原特异性免疫对因治疗,因小儿个体原因,不提倡使用副作用大的内服药治疗,也不应手术或激光治疗,所以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地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

  • 标签: 小儿 应变性鼻炎 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急性鼻炎患者资料,探讨分析头孢呋辛酯分散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急性鼻炎患者122例,后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急性鼻炎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酯分散片分散片治疗,观察组鼻炎患者则采用头孢呋辛酯分散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进行治疗,后就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思(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观察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安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思(P<0.05)。结论对于急性鼻炎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酯分散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较单纯的头孢呋辛酯分散片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率,能够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临床效果较好,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呋辛酯分散片 通窍鼻炎 急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