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2018年我院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先行CTA检查,再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评估CTA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结果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最终冠脉造影确诊有105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3支,双支血管病变31支,三支血管病变31支;轻度狭窄者占35%、中度狭窄者占30%、重度狭窄者占28%,闭塞者占7%)。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对显示冠状动脉管壁的改变、管腔的狭窄程度及血管周围情况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更适合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000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进行分娩,实验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分娩,不但缩短了产程,还可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传统分娩 新生儿头皮血肿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评价,及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运用加权TOPSIS和综合指数从10个具体指标对我院近五年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评价指标均显示综合检验质量5年间呈向前发展的态势,第5年与第1年相比,正指标值明显上升,负指标值明显下降。结论运用TOPSIS和综合指数联合对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一致性良好,能够综合各项质量指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克服了传统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 标签: TOPSIS法 综合指数法 质量指标 联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与聚凝胺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微柱凝胶与聚凝胺两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聚凝胺作为对照组,微柱凝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种类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抗D、抗e、抗M、抗C、自身抗体等检出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交叉配血实验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牙髓病采用多次与一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Ⅱ组给予一次根管治疗。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牙髓病的治疗中,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根管治疗的效果相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一次根管治疗。

  • 标签: 牙髓病 一次法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ELISA)对艾滋病抗体情况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价值。方法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HIV抗原抗体筛查的人员,包括有创性诊疗操作前、输血前、孕产妇、门诊、体检等自愿筛查的288名艾滋病高危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结果CLIA检测阳性率为95.83%,ELISA检测阳性率为89.93%,两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LI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但两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检测。

  • 标签: 化学分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人们普遍使用空调的暑夏之季,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探讨顺时摄养的养生方法的重要性,并采用顺时摄养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方法通过中医理论中顺时摄养养生方法的学习及时调整暑夏空调下的生活方式。结果中医顺时摄养的方法在暑夏季频繁使用空调时应用重要。结论中医顺时摄养具有综合调养的特点,指导暑夏季空调使用时的人体调养全面完整。

  • 标签: 中医顺时摄养 署夏空调 生活健康
  • 简介:摘要中药材鉴定在提高中药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水试在中药材鉴别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水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为部分中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水试法 中药材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人们普遍使用空调的暑夏之季,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探讨顺时摄养的养生方法的重要性,并采用顺时摄养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方法通过中医理论中顺时摄养养生方法的学习及时调整暑夏空调下的生活方式。结果中医顺时摄养的方法在暑夏季频繁使用空调时应用重要。结论中医顺时摄养具有综合调养的特点,指导暑夏季空调使用时的人体调养全面完整。

  • 标签: 中医顺时摄养 署夏空调 生活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e评估在创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创伤急诊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诊断方法干预,给予观察组abcde评估干预。对比两组急诊急救效果,并观察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通道建立、采血以及急救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e评估可提高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效果,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abcde评估法 创伤急诊 急救 分诊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肺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该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的148例肺腺癌患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2例肺活检标本、24例手术切除标本以及42例胸腔积液细胞块标本。采用ARMS检测所选标本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本文所选148例肺腺癌患者标本,共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60例(40.5%);在性别、吸烟史上,EGFR基因突变情况存在差异(P<0.05);在年龄及肿瘤家族史上,EGFR基因突变情况不存在差异(P>0.05)。提示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及吸烟是存在相关关系。结论ARMS可有效应用于肺腺癌临床病理石蜡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吸烟是EGFR突变的重要影响因子。

  • 标签: ARMS法 肺腺癌 EGFR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米炒党参的炮制工艺没有可量化的参数,探讨米炒党参炮制工艺的可量化参数。方法采用Design-Expert11设计,优化米炒党参炮制工艺。结果优化得最佳炮制工艺为米用量为药材量的20%,将米与党参片置138℃容器内炒制3分钟。结论建立了可量化的米炒党参炮制工艺参数。

  • 标签: 米炒党参 炮制工艺 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促化学发光(CLIA)与酶联免疫(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低浓度值的灵敏度。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门诊与住院患者CLIA乙肝检测中HBsAg结果≥0.05IU/ml(判断为阳性)的标本1018例,同时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S/CO值,以S/CO值≥1判断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HBsAg在CLIA检测低浓度值(0.05-0.20IU/ml)时总例数为135例,约占总阳性例数的13.3%。这135例用ELISA检测S/CO值≥1(即判断为阳性)例数仅为44例。显示CLIA和ELISA两者的检测灵敏度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灵敏度高于ELISA,HBsAg作为术前和献血、输血前检查应将CLIA作为首选方法;但由于ELISA法方便操作,适用于大量筛查,因此在大量体检时,HBsAg将ELISA作为首选方法。CLIA和ELISA只是HBsAg筛查方法,若要确诊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做乙肝DNA或中和试验来确诊。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酶促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降低医院维修施工过程中需电焊、切割金属等产生火花(俗称动火)存在的火灾风险。方法应用FMEA分析医院施工动火管理中存在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制定和执行改善管理措施,将改善前后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进行对比。结果改善后各项风险指数(RPN)相比改善前,均降低50%以上。结论运用FMEA能降低医院在维修施工过程中动火存在的火灾风险。

  • 标签: FMEA法 施工动火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藤梨枝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优选藤梨枝提取工艺,以溶媒倍量、提取时间、超声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黄酮含量进行优选最佳工艺。结果优选出藤梨枝的提取工艺为10倍量溶媒,提取2次,每次25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藤梨枝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是否会产生钩状效应,能否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方法对2017年699例阳性病人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利用EASY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进行2倍稀释检测,结果有显著再进行倍比稀释检测。结果发现2例病人TP-Ab血清原倍检测结果明显低于2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倍比稀释后的结果先增高后降低,呈明显的钩状效应。结论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检测梅毒螺旋抗体时会产生明显的钩状效应。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检测 钩状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降低医院维修施工过程中需电焊、切割金属等产生火花(俗称动火)存在的火灾风险。方法应用FMEA分析医院施工动火管理中存在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制定和执行改善管理措施,将改善前后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进行对比。结果改善后各项风险指数(RPN)相比改善前,均降低50%以上。结论运用FMEA能降低医院在维修施工过程中动火存在的火灾风险。

  • 标签: FMEA法 施工动火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在慢阻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018年间收治的慢阻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病人的治愈率显著要低于实验组,补肾健脾活血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药物治疗。结论补肾健脾活血在慢阻肺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够对病人的病状进行改善,从整体上对病人的肺功能进行改善,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补肾健脾活血法 慢阻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酸碱平衡对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8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酸碱平衡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将酸碱平衡用于阴道炎患者治疗中,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阴道炎 酸碱平衡法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17年1-12月收治于我院并检查出MDRO的患者中选取4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2017年1-6月收治的241例患者),与采用PDCA管理的观察组(2017年7-12月收治的226例患者),观察组经过6个月的PDCA管理后,比较两组MDRO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采用PDCA管理的观察组院感染发生率为2.21%,常规管理的对照组院感染发生率为17.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DRO患者开展PDCA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更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PDCA 医院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