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计单独应用血清总PSA(TPSA)这一传统的方法与血清总PSA(TPSA)、游离态PSA/总PSA(F/TPSA)比值(即游离PSA百分率)相结合的方法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价值中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245例腺增生症(BPH)(针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于活检前或术前抽血查血清F-PSA及T-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BPH及PCa二者T-PSA平均值分别为(5.4±9.96)ng/ml、(24.9±40.5)ng/ml;二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F/TPSA平均值分别为0.28±0.12、0.15±0.63,二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F/TPSA比值结合T-PSA,对判断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较大帮助。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和45例前列腺增生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fPSA、T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TPSA对处于诊断灰区(总PSA限定于4~10ng/ml范围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fPSA/TPSA比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fPSA/TPSA比值在鉴别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具有诊断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fPSA/TPSA TPSA fP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关临床操作对血清PSA、FPSA影响的研究。方法探究30例前列腺血清异常患者作为对象,此为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前列腺血清异常患者,选取功能正常人的血清、功能低于正常人的血清、功能高正常人的血清分别对PSA、FPSA的指标高的血清进行同比例检测,对患者的前列腺进行手术操作,分别记录这些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清变化情况。结果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情况不同,相关临床操作对血清PSA、FPSA,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讨论对于前列腺血清异常患者,采用合适的方案治疗,对于不同人选择不同的方法,分别对PSA、FPSA的指标高的血清进行比对,发现此操作对恢复血清值效果良好

  • 标签: 前列腺血清异常 游离血清值 前列腺手术 临床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及其相关指标f∕tPSA值,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200例患者分成单纯BPH值(83例)和伴LUTS的BPH组(117例),分别检测tPSA和fPSA,并与f∕tPSA值进行比较。结果BPH伴LUTS组中,tPSA在4-10ug∕l与﹥10ug/l患者为41.02%,远高于单纯组BPH组。BPH伴LDTS组患者组中tPSA、fPSA显著高于单纯BPH组,f∕tPSA值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值对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有无下尿路症状LUTS有一定帮助,并对治疗提供一些指导。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抗原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行带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密度在PSA>10ng/ml的大体积前列腺患者(PV>50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01年12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PSA>10ng/ml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大体积前列腺患者资料。依据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结果分为BPH组及前列腺癌(PCa)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PSAPSA-TZ。结果入选患者172例,前列腺癌19例,前列腺增生153例。PSA>10ng/ml在大前列腺体积(>50ml)患者,PSA-TZ在筛选前列腺癌(Pca)优于PSAPSA-TZ取0.40ng/ml2,作为截点对于筛选Pca能达到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在PSA>10ng/ml的大前列腺体积(PV>50ml)患者中,结合PSA-TZ可提高大前列腺体积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大体积前列腺 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百分比(%p2PSA)与前列腺健康指数(phi)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经临床确认的15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BPH)和43例PCa患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p2PSA,计算%fPSA、%P2PSA、ph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血清tPSA、fPSA、%fPSA、p2PSA,%p2PSA、phi比较,BPH组与PCa组的tPS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SA值在4-10ng/ml时tPSA不能作为鉴别诊断,必须结合fPSA、%fPSA、p2PSA,%p2PSA、phi才能更好的鉴别诊断PCa和BPH。

  • 标签: BPH PCa %p2PSA ph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血清PSA≥4ng/ml前列腺疾病患者120例,接受MRS,根据PSA水平将患者分为PSA高危组(>20ng/ml)、PSA中危组(10~20ng/ml)、PSA低危组(4~10ng/ml),收集并计算PSAD、fPSA/tPSA、(Cho+Cre)/Cit值,分析MRS对不同血清PSA组PCa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病理诊断为PCa的60例,前列腺增生(BPH)60例;MRS诊断为PCa64例,BPH56例,MRS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PCa与BPH的(Cho+Cre)/Cit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的(Cho+Cre)/Cit与T-PSA(负相关)、F-PSA(负相关)、PSAD(正相关)、F-PSA/T-PSA(负相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低危、中危、高危组诊断PCa的准确性分别为64.44%、80.00%、93.33%,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同PSA水平组间MRS诊断效能不同。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壮族地区壮族与汉族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浓度与年龄和前列腺体积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患者共984例,其中壮族患者403例,平均年龄(66.4±7.6)岁;汉族患者581例,平均年龄(65.33±6.6)岁;检测每一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清PSA。结果各年龄段汉、壮族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趋势,<60岁前列腺体积汉族、壮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1岁汉族患者较壮族患者前列腺体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组汉族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壮族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汉族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浓度、前列腺体积存在差异性,汉族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前列腺体积高、PSA水平均较壮族汉族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72例,和60例健康人群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PSA值的测定。结果BPH组、PCa组与正常对照组PS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SA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情况可大大提高了对PCa诊断的特异性,为PC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 标签: PSA 列腺良恶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与血清PSA相结合方式诊断的临床检出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来自本院2008年-2016年期间诊治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40例相关基线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以及血清前列腺特意抗原(PSA)等方式诊断,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并归纳两种诊断方式结合对于诊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14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通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后,提示91例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占所有患者比例65%;直肠超声检查图像从特征而言可将患者分为隐匿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以及弥漫浸润合并结节型等,血清PSA指标方面,隐匿型、结节型患者无统计学意义,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合并结节型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隐匿型、结节型患者血清PSA指标、和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合并结节型患者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用直肠超声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能够有令人满意的诊断检出价值,结合血清PSA对于医生进一步掌握患者病情状况后制定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与推广。

  • 标签: 直肠超声 前列腺穿刺活检 血清PSA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hTERT/PSA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分三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癌PC3细胞中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荧光定量PCR及Wseternbolt检测前列腺癌PC3细胞较正常前列腺组织表达升高明显。结论hTERT/PSA在在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表达升高,在靶向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布洛芬片生产过程中的粘冲问题,成品质量达到USP及BP标准要求。方法经初步试验筛选出解决本品粘冲及溶出度的4个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筛选出最优处方。结果优化的处方生产过程均未出现粘冲情况,产品溶出度优异,经稳定性考查质量可靠。结论应用羟丙甲纤维素为粘合剂以包裹原料,胶态二氧化硅和硬酯酸镁混合物外配以防上冲粘冲,滑石粉因重下沉以解决下冲粘冲情况,从而全方位防止粘冲现象发生,经验证此工艺可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成品。

  • 标签: 布洛芬片 粘冲 处方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淡豆豉功效能解表,除烦。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虚烦,失眠。《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采用密闭闷制发酵法,经常出现霉变,发酵率不高等现象。通过对炮制工艺改进,很好上述问题。

  • 标签: 炮制 发酵
  • 简介:摘要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对近十年来的中药提取工艺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研究并发展高效实用的中药提取新技术,使其在制药工业中推广应用.对于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药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力抗衰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用单因素比较.对成型工艺进行了考察。结果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结论对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强力抗衰胶囊 提取工艺 成型工艺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半夏的不同炮制工艺所产生的不同功效进行综述分析,由传统工艺加入现代炮制手法,为进一步研究半夏炮制提供依据。同时,半夏在炮制后功能主治范围增大,能更好的运用于临床。

  • 标签: 半夏 炮制 工艺 功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木栓的制备工艺。方法对苦木药材进行提取和粉碎,得到苦木浸膏粉;选择SUPPOCIRENCX型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对润滑剂涂抹方式、注模温度和冷却时间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苦木栓的成型工艺将润滑剂均匀涂抹在栓剂模具上,于50℃下溶解基质约三分之二取出,搅拌至完全溶解,再于40℃下加入苦木浸膏粉,搅拌均匀后,注入己均匀涂抹好润滑油的栓模中(模具温度约为15℃),室温冷却30min。结论此苦木栓剂成型工艺稳定性较好,可为后续苦木栓剂的中试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苦木 提取 苦木栓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益母草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工艺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提取益母草中的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以提取溶剂水和益母草的重量倍数比,提取煎煮时间和提取煎煮的次数作为正交实验设计的三个考察因素,以益母草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每个因素选用三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提取溶剂水和益母草的重量倍数比为10,提取煎煮时间为三小时,提取煎煮3次。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作为对益母草中总黄酮物质提取的方法,为益母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益母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伤洗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骨伤洗剂中的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加水倍量、浸泡时间、药材规格对骨伤洗剂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浓缩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一个临床处方药材55g加水8倍量,浸泡2h,提取2h,回流提取一次,水提液过滤后浓缩至100ml,加入0.2%苯甲酸钠,放置12h除杂,加入0.06%聚山梨酯80增溶的挥发油蒸馏液,即得。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可为骨伤洗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骨伤洗剂 挥发油 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地锦草的醇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浓度及倍数为研究考察的主要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进行实验设计,以没食子酸的含量、槲皮素的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综合进行评分,确定地锦草最佳醇提工艺条件。结果地锦草最佳醇提工艺为加10倍的60%乙醇溶剂浸泡24小时,回流提取三次,前两次回流提取每次2小时,后一次回流提取1小时。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地锦草 槲皮素 没食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