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资料,以此总结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6例患者,右上颌窦9例,左上颌窦7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针对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应在充分了解疾病临床特点的基础上,借助相关辅助检测,从而明确诊断,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鼻窦 曲菌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胃石症在电子内镜直视下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16例胃石症患儿在内镜下成功碎石。其中4例并发消化性溃疡,12例并发胃粘膜糜烂。术后口服一周抑酸剂及黏膜保护剂治疗。结果碎石成功率为100%。术后1周复查内镜,无胃石残留。16例患儿均未出现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机械性碎石并联合药物是治疗小儿胃石症的最佳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且经济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内镜 碎石 胃石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老年患者造成食物误吸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6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类并对取进行有效护理,分析老年患者食物误吸的主要病因,以有效地护理对策。结果恢复吞咽功能V级7例;IV级3例、III~II级3例;I级1例;1例发生误吸,1例窒息。结论通过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老年患者恢复相关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吞咽障碍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临床上应用钩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以指导钩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6例,均已根据患者的曲张静脉位置、病情严重程度等个体情况行钩剥术。随访1年,观察术后患者的情况。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钩剥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康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康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5.2天。结论钩剥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推荐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

  • 标签: 钩剥术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方法对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血管再通率为81.3%(13/16);3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使用方便,相对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优芬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在我科接受放疗期间发生Ⅲ-Ⅳ级放射皮炎的患者共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停止放疗,并给予贝优芬凝胶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完全修复,恢复放疗。用药期间无毒副作用出现。结论贝优芬治疗急性粘膜放射性皮炎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CT在上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高度怀疑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29例,采用16排CT对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CT扫描结果显示肿瘤18例。其中胃肿瘤14例,2例为良性,12例为恶性肿瘤,包括10例局胃壁增厚,4例胃内肿块,且发现4例累及邻近器官,1例肝脏多发转移,4例腹膜后及脾门淋巴结转移;十二指肠肿瘤2例,1例为恶性,1例为良性,均为十二指肠降段肿块;2例食道癌。18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得到胃腺癌14例,胃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食道癌2例。结论16排CT可有效诊断上消化道肿瘤,对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16排CT扫描 上消化道肿瘤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30例体检者血液标本,分别置于4支试管中,2支普通管,每支3.0mL,其中1支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另外2支为EDTA-2K管中,每支2.0mL,其中1支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的血红蛋白进行比较。

  • 标签: ? 标本溶血 检验结果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条在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自然分娩及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6例行宫腔填塞纱条法止血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16例产出血患者经一般止血方法无效,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结果16例中除1例活动性出血未能控制,最终进行子宫切除。其余15例患者活动性出血停止,均保留子宫。止血效果满意,子宫复旧良好,术后纱条顺利取出,无产褥期出血及盆腔感染。结论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产后出血,止血速度快,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宫腔填塞纱布条 产后出血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结直肠肿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应用球囊扩张器对狭窄部进行扩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6例病人共扩张27次,平均每例扩张1.7次,最少1次,最多6次。13例患者扩张治疗有效,3例无效。结论肠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狭窄,其方法安全、简便、费用低,疗效满意。

  • 标签: 肠镜 球囊扩张治疗 吻合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感染致病9例,肿瘤致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2例,病因不明2例。经治疗,存活6例(37.50%),死亡5例(31.25%),失访5例(31.25%)。存活患儿与死亡患儿在年龄、PLT、ALT、AST及LDH等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由多种因素引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较差,且年龄、PLT、ALT、AST及LDH等是影响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侵袭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收集自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确诊为晚期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共16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预后。结果未接受化疗患者共7例,其合并重症感染和脏器功能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接受化疗的患者(86%vs.22%),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接受化疗的患者(21天vs.94天)。含门冬酰胺酶(ASP)的化疗方案、SMILE方案、HLH-2004方案控制疾病进展的时间优于其他常规方案。结论晚期侵袭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对常规化疗不敏感,生存时间短。包含ASP、MTX、VP-16、CSA等药物的联合方案具有一定治疗优势。

  • 标签: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鼻型 预后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通过慢病毒干扰技术稳定下调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中Erbin基因的表达,研究Erbin表达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rbin沉默后B16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结论Erbin基因对于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 标签: Erbin 黑色素瘤 RNAi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三酰甘油对16项常见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剂量效应。方法根据《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批准指南》的要求进行试验,从而确认三酰甘油与干扰效应间的剂量效应。结果三酰甘油对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素、碱性磷酸酶、无机磷、镁、钙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铁有着正向的干扰,前11项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y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乳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和尿酸有着一定的负向干扰,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酰甘油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有着不同剂量效应的干扰。

  • 标签: 三酰甘油 临床检测 干扰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3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里两组,即对照组患者16例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16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Emotion16层螺旋CT对3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且与X线平片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在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优势。结果36例患者中,螺旋CT发现骨折共40个部位寰椎爆裂性骨折4例,枢椎齿状突骨折24例,枢椎椎体骨折4例,枢椎椎弓骨折8例;发现脱位共8例寰枕关节脱位2例,寰枢关节脱位6例。X线片发现骨折部位共24个部位寰椎骨折2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4例,枢椎椎体骨折4例,枢椎椎弓骨折4例,漏诊率30%;发现脱位共4例寰枢关节脱位4例,漏诊率50%;其中8例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寰枢椎脱位。结论颈椎上部结构复杂精细,X线片为叠加成像,观察不佳,而16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上颈椎损伤情况,方法可靠,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是上颈椎损伤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上颈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