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腰围以体重指数代替,均严重超标。不同程度存在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结论预防和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治疗方法并非特异性地针对代谢综合征本身,而是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减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肥胖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生活护理干预,探析其对患者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自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38例,利用抽签法均分所有患者,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9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BMI(体重指数)、血压以及FBG(空腹血糖)、TG(三酰甘油)、UA(尿酸)、肾功能以及24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均显著性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生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代谢水平。

  • 标签: 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生活护理干预 代谢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代谢途径及影响因素有多种。文章就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综述,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代谢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亢病人血糖、血脂的变化对甲亢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以来初诊为甲亢的病人60例作为实验组,60名体检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血糖、血脂的监测比较。结果甲亢组较对照组血糖值升高,甲亢组较正常组可引起血脂指标(TC、TG、HDL-C、LDL-C)降低,两组间进行比较,几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甲亢患者的血糖、血脂对病情观察,判断预后以及临床调整用药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肝脏代谢途径是由昼夜生物钟驱动的,并且肝脏的健康由代谢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模式的适当时间维持的。昼夜节律系统可确保脂质吸收、储存和运输中的日常节律与休息活动和摄食周期在时间上协调一致。因此,时钟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昼夜节律与饮食周期的紊乱将导致脂质体内平衡受损。

  • 标签: 昼夜节律 脂质代谢 时辰疗法
  • 简介:(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邢台054000)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和护理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对9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使用尿激酶的方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通过临床观察与监护,从中总结出治疗与护理的经验。结果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救治后,冠脉再通率为81.1%,病死率为2.2%。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变化,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为防止患者复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的产生并发症的可能,为患者术后康复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90-02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临床特征的前提下探讨其鉴别诊断情况。方法以我院2013年—2017年间接收的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36例为主要调查对象,将其列为实验组,回顾分析且探讨36例病例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选出同期入院就诊且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的25例病人作为参照组,对照评估两组病人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36例病人彩超图像中都提示心脏扩大,当中26例属于全心增大,且左心增大更为显著,左室内径是(72.04±8.51)mm,8例仅出现左室、左房增大,2例出现左室、双房增大。两组病人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射血分数、心室内径缩短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经超声检查可看到相对明显的疾病特征,但仍需积极调整鉴别、诊断方法,以提升正确鉴别率。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非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脱落、主动脉夹层、动脉炎等引起;临床上有剧烈持久的胸痛、组织坏死反应和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系列性心电图演变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严重的患者易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性发病高峰为51~60岁,女性61~70岁。AMI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诊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素钠、肝素钙抗凝血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临床用药观察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入院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结论因临床根据病症症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施救,用药方法不尽相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总体原则根据病情发展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恶化。

  • 标签: 心肌梗死 肝素钠 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做好有效的观察及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心肌顿抑(myocardialstunning)是心肌短暂缺血后再灌注心功能延迟恢复的现象。研究表明氧自由基、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及微血管痉挛均参与其发病过程,并且心肌顿抑时伴有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积极防治心肌顿抑,保护心功能,将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心肌顿抑 氧自由基 钙超载 能量代谢障碍 微血管痉挛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救治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塞患为研究对象,在向患者以及其家属仔细的介绍了病情和风险之后,其中的有些患者决定进行溶栓治疗,而有些患者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选择进行保守性的治疗。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就冠脉再通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76.45%,对照组的患者为35.36%;而在病死率上,观察的患者的病死率为15.14%,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6.19%。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冠脉再通率,还是在病死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就急诊救治心肌梗塞患者而言,除了要对其进行快速的诊断外,应在尽快的对其采取急诊再灌注治疗,相对于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是最佳的选择,这样能够尽可能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心功能,借此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抢救患者的生命,提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诊科 心肌梗塞 临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些主要的临床表现,对今后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38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治疗,从临床症状、治愈情况和死亡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结果在3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成功治愈32例,其中6例患者死亡;结论急性的心肌梗死病症非常不典型,存在多种的并发症,死亡率非常高,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肌标志物联合定量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整理典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同期确定100名健康人员进行对照。收治时间2017.09至2018.02,监测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T(cTnT)。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hs-CRP、CK-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2~24h内不同时间段hs-CRP、CK-MB、cTnT均持续升高。结论联合hs-CRP、CK-MB、cTnT定量检测有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便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定量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时CK、CK-M,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检出率、心电图检出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例传导阻滞(9.52%),6例患者30~55天恢复正常,2例患者1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例病理性Q波(4.76%),持续时间较长,3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24例ST-T改变(28.57%),持续时间短,1例2天内恢复正常,19例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4例30天左右恢复正常;48例心律失常(57.14%),34例7~20天好转,6例持续1个月。结论与心电图比较,心肌酶对诊断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高,但是诊断后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差。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 敏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查体者体质量指数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99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GLU、体质量、身高、FINS,根据体质量和身高计算出查体者的BMI,并按照BMI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超重组、肥胖组和正常组,比较分组每组的GIU、FINS、ISI、HOMA-IR、HOMA-β情况。结果三组的年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HOMA-IR、FINS和ISI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HOMA-β、GLU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BMI与ISI、HOMA-IR、FINS、HOMA-β和GLU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65、0.62、0.63、0.31。结论随着BMI的增加,ISI越来越低,HOMA-IR越来越高。BMI与ISI呈负相关,与HOMA-IR、FINS、HOMA-β和GLU呈正相关。

  • 标签: 糖代谢指标 体质量 健康查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辅治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代谢综合征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62例,两组病患均实施常规基础治疗,常规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舒张压、三酰甘油及收缩压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能有效降低血糖、血压、三酰甘油,促进人体脂肪消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代谢综合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诊断脐带异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脐带异常的产妇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这80例脐带异常的产妇进行二维检查,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三维能量检查,把二维和三维能量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二维检查和三维能量检查都能诊断出脐带异常,但是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图像更清晰,更加真实,更方便于常人理解。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使检查的图像结果更清晰。二维和三维能量超声联合可以有效提高脐带异常的诊断结果。

  • 标签: 二维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诊断脐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