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平测量室间隔差值诊断贫血的价值。方法选取心室腔密度明显低于心肌、室间隔的150例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同期选择非贫血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T检查,记录室间隔差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记录贫血患者的贫血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贫血组的室间隔差值为22.99±7.02HU(范围为3.92HU~89.22HU),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2.48±0.47HU(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贫血与室间隔差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在贫血组患者中,轻度贫血患者的室间隔差值为12.14±3.58HU(范围为3.92HU~23.10HU),中度贫血为25.29±6.64HU(范围为9.22HU~45.10HU),重度贫血为54.91±10.16HU(范围为29.32HU~89.22HU),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胸部CT平测量室间隔差值可辅助诊断贫血,可作为常规诊断的补充手段,总结室隔差值最大阈值和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也可让诊断贫血的形式多样化。

  • 标签: 胸部CT 室间隔差值 贫血 左心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晨间床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古藤圈”,针对晨间床存在较多问题,将提高晨间床合格率作为本年度品管圈主题,制定了质控表格,进行为期一个月数据收集,而后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成果收集与呈现,并对前后数据进行比较总结。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开展,提高了晨间床的合格率,提高了护理部质控合格率,增进患者舒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护理人员以主人翁的形象参与护理管理,更加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晨间扫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及超声查技巧,评价分析超声在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位膝关节韧带正常者和9位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韧带损伤者进行双侧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高频超声查,总结正常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超声查技巧和损伤的超声表现。结果以股骨外侧髁解剖为标志,采用俯卧位快速、清晰显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对照组16位志愿者左侧、右侧LCL长径、厚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32例韧带统计显示韧带LCL长径、厚径与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存在正相关。实验组LCL长径、厚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俯卧位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LCL的走行及形态结构。正常受检者双侧LCL长径、厚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均存在正相关。损伤者LCL长径、厚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是诊断LCL损伤的一种简便、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扫查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平及CTA资料,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位置、CT值与动脉瘤位置的相关性。结果(1).121例动脉瘤性SAH中发现动脉瘤131个(责任动脉瘤121个,非责任动脉瘤10个),发现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SAH在CT平上有不同表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沟、脑池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结论动脉瘤性SAH有一定的影像特征,CT平对不同原因及不同部位的出血有很高的鉴别参考价值,为急诊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各100人,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优于对照组(西药治疗组)(81.0%),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高血压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9.00%)相比于对照组(西药治疗组)(88.00%)更具优势,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且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中应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高血压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发早搏疗效以及心脏电生理影响。方法选取60例发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QTc离散度(QTcd)、24h平均心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c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降低QTcd,对心率影响小,在发早博治疗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搏 稳心颗粒 心脏电生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组采用常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通气治疗的常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择130例发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认知功能正常的另65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7.69%,显著低于观察组89.23%,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1)。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可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对缓解记忆功能衰退,促进认知功能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频发低血糖 老年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患者采用X线平片、MSCT平及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今在我院接受诊治,且病理学诊断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的成年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18例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检查,其中12例同时行MSCT平检查,6例同时行MRI检查,最后回顾性分析各位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患者接受X线平片检查后,有4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单纯钙化,13例主要表现为骨质吸收同时伴有散在不规则钙化,1例表现为平片显示阴性。结论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患者在接受影像学诊断过程中,影像学特征表现主要为钙化、骨质吸收。X线平片表现成多样化,同时实施X线平片、CT、MRI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内生性软骨瘤 X线平片检查 MSCT平扫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对心脾两虚证发室早患者的动态心动图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心脾两虚证发室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归脾汤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0.0%,对照组为60.0%(P<0.05);治疗组的ST段下移次数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F、E峰流速高于对照组,A峰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对心脾两虚证发室早可以明显降低动态心动图异常率,降低ST段下移次数,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归脾汤 心脾两虚证 室早 动态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缓解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耐多药性 肺结核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治疗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7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间歇性治疗组采取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间歇治疗,连续性治疗组则采取采取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连续治疗。比较间歇性治疗组、连续性治疗组效果;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副反应。结果连续性治疗组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相比较间歇性治疗组更好,P<0.05。连续性治疗组副反应和间歇性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连续治疗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效果理想。

  • 标签: 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 频发性生殖器疱疹 临床效果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9月—2016年9月在我科收治的器质性心脏病发室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在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频发室性早搏 曲美他嗪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