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诊治的所有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普通振动排痰机进行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三天总排痰量为(141.24±32.41)ml,对照组患者的前三天总排痰量为(108.26±33.02)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指尖血氧饱和度没有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8.74±1.05),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4.58±1.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能够显著增加患者前三天的排痰量,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与普通振动排痰机相比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 老年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频通气治疗的常频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频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上机时间(3.90±0.55d)、住院时间(26.45±5.50d)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0hOI值(35.25±6.10)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5hOI值(22.05±4.15)、10hOI值(16.15±4.15)、24hOI值(12.25±3.10)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存活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52例早产儿NRDS,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76例。对照组实施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组予以HFOV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气指标以及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各项治疗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FiO2、OI水平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在早产儿NRDS治疗中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儿各项治疗时间,改善各项血气指标和OI、FiO2水平,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