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医嘱的临床应用,电子医嘱已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医嘱,给护理工作带来便捷,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我院电子医嘱在处理及查对流程的方法,提高了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 标签: 电子医嘱 处理 查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查对流程的改进,使查对制度落实到位,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改进传统手工抄输液卡为电脑打单与治疗本双人核对;输液拿出治疗室前再次核对;床边双核对,双签名;护士与病人药物治疗的对按关系。结果规范查对流程,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提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确保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输液 查对 流程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进城务工、异地上班的家庭数量逐年增加。这些家庭中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家庭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作用,而基于进程务工、异地工作的家庭中,家庭关系状况直接关系到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论述家庭关系的内涵、探究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与家庭关系的联系、适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关系的构建等方面,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家庭关系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技能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研究组给予行为技能康复训练,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行为技能训练,能够促进整体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行为技能训练 流浪救助 精神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16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NOR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SIE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流浪精神病 不良行为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目前西医诊治其尚没有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和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流感的研究中,显示出独特优势。进入21世纪,循证医学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公认的对指导临床决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推广,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作为公认的临床干预性试验的金标准,也是评价中药疗效及安全性等最符合要求的研究方式。中医药对流感的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研究已成为中医外感热病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医防治流感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医的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中医药 防治 随机 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督导管理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家庭督导管理措施。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督导管理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具有积极影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家庭督导管理 流动人口肺结核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性。方法选择本市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职的县级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7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性。结果本次所有参与调查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均完成调查问卷,从事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时间为1~29年,平均时间(14.39±12.17)年;18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危险,11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严重;每个月乙脑预防疫苗接种花费的时间为1~4天,平均时间(2.51±1.17)天,3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或疫苗不可与麻疹等疫苗同时使用,76名认为按照上级规定进行;家长拒绝给孩子进行乙脑免疫接种的原因有认为乙脑疫苗的效果不佳,担心小儿发生不良反应;74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应加强乙脑疫苗的宣传可以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结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临床反应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对乙脑及其危害性的认识程度较低,应加强乙脑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接种率以减少乙脑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乙型脑炎疫苗 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