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冲波对产妇分娩阵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脉冲波进行治疗,对照组不采用镇痛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波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较好,对新生儿、产后出血无不良影响,适合在临床分娩应用。

  • 标签: 脉冲波 产妇 分娩阵痛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诊断中核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4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核检查与临床病理检查,将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与患者核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共24例,所占比例为52.17%。其中10例患者肿瘤物低于2cm,14例患者肿瘤物高于2cm。MRI检查结果显示24例乳腺癌,检出率为100%。同时,11例患者肿瘤物低于2cm,13例患者肿瘤物高于2cm,符合率为91.67%。组间差异比较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诊断中核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期疾病治疗,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样本为我院收治的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样本选择时段,分析予以核检查和X线检查,对两种诊断手段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较高,漏诊率(20.00%)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存在P<0.05的差异,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 核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刺激治疗顽固性幻听疗效的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经颅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假刺激。比较两组患者PANSS评分、AHRS评分及TESS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试验组PASS评分下降,其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试验组AHRS评分下降,其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试验组TESS评分稍升高,其也稍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颅刺激治疗顽固性幻听患者效果佳,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幻听症状,不良反应也轻,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顽固性幻听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套管针在核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增强扫描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相应的应用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前准备相关物品,正确应用套管针,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告知扫描前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46.98±5.36)与(46.78±5.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5.22±4.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0±4.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均一次性造影成功,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8.0%,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2例患者不满意,11例患者一般满意,十分满意患者为12例。可得,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套管针在核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造影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静脉套管针 核磁增强扫描 应用护理 临床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录的急性脊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临床分析,在所有患者病情发作后的2周左右实施MRI平扫检查,同时有38例患者实施MRI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在T1加权像中,MRI信号表现无异常的患者为30例,其余20例患者均存在不规律低信号影像。在T2加权像中,所有患者病变位置内信号均呈上升现象,其中横轴位发生均质高信号的患者有17例,其余33例患者局部出现高信号。在38例者实施MRI增强扫描的患者中,病变位置中无强化现象的患者有17例,其余21例患者均存在轻微斑片状强化现象。观察分析矢状位加权像高信号的面积,其中有2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长度达到四个椎体,有18例患者则更长。通过MRI技术复查的患者有18例。有7例患者在给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有1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消退。结论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MRI检查,可准确判断其病变位置的病理和形态变化,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意义。

  • 标签: 核磁 急性脊髓炎 检查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临床上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疗效欠佳。重复经颅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技术以无创、无痛、安全被广泛应用精神、神经、康复领域,它通过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神经电生理活动。rTMS作为一项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在临床上已用于多种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主要对重复经颅刺激技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相关参数、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阐述。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焦虑症伴失眠患者时使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焦虑症伴失眠患者共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将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更低;在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焦虑症伴失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症 失眠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联合盐酸舍曲林片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2例符合ICD-10产后抑郁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A组)给予重复经颅刺激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对照组(B组)仅给予盐酸舍曲林药物治疗,共4周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表评定临床疗效,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筛查认知功能状态。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时HAMD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58,P>0.05),说明两组在抗抑郁疗效方面相当。但两组的MMSE评分从第三周末出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A组较B组治疗方法对产后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改善有积极疗效。结论盐酸舍曲林片合并经颅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经颅磁刺激治疗 产后抑郁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干预在脉冲激光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损容性皮肤病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即按照医嘱行一般护理,心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损容性皮肤病患者会表现为不同程度心理问题,通过加强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脉冲激光 损容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联合药物对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联合组、LIPUS组、药物组三组,各组均为30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6周的治疗之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LKSS评分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5)。表明联合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更佳的疗效。结论LIPUS、塞来昔布均能够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的症状,并且两者联合治疗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低强度脉冲超声 创伤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刺激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研究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34例,两组患者在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研究组患者进一步联用经颅刺激治疗仪进行经颅刺激治疗,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经颅刺激治疗。结果经分组治疗与观察后发现,虽然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所改善,但治疗研究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较治疗对照组显著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保持一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一步联用经颅刺激治疗仪进行经颅刺激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应用。

  • 标签: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抑郁疗效。方法将56例PSD患者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8),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及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给予频率为10Hz的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结果rTMS治疗第2周,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时HAMD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增加,P<0.05;第4周末结束时,两组HAMD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患者具有改善抑郁情绪和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双重获益。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刺激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清BDNF和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200例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立刻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和5-HT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5—HT和血清BDNF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5—HT和血清BDN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可以有效的改进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疗效明显主要和经颅刺激可以有效的改进大脑组织释放血清BDNF和5-HT相关。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重症抑郁障碍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5&mdash 羟色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运用到给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予以诊断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到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4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予以核磁共振实施诊断,对照组32例予以CT检查开展诊断,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诊断以后的诊断正确率、核磁共振影像特征等。结果比较表明,试验组经过诊断以后的诊断正确率、核磁共振影像特征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核运用到给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予以诊断期间具备非常显著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核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49例。本文的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伪刺激治疗,观察组进行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评估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1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精神分裂症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频重复经颅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随机双盲对照进行探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伪刺激,实验组的患者则对其进行低频重复经颅刺激(rTMS),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6周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相关的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实验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幻听,以及一般精神症状等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顽固性幻听疾病中采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顽固性幻听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波长强脉冲光(Intensepulsedlight,IPL)联合0.33%酒石酸溴莫尼定(BrimonidineTarate)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I型及II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IPL组及0.3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治疗组。联合组及IPL组采用双波长IPL治疗,每3周1次,共治疗3次,同时,联合组及0.3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组,每日1次,连续12周。分别由两位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皮损状况作出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共12周。结果治疗第12周后,联合组、IPL组及0.3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组治疗前后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0%及25%;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波长强脉冲光联合0.3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治疗玫瑰痤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并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玫瑰痤疮 双波长强脉冲光 0.3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的临床治疗中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精神病科接受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顽固性幻听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伪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真刺激进行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幻听相关症状的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幻听症状以及精神病理症状相关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伴顽固性幻听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幻听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背侧 前额叶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顽固性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