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约25%患者病前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缓,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按照梗死部位不同,分为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本文分析脑梗死引起双目失明一例,总结治疗经验。

  • 标签: 脑梗死 双目失明 病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给予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自测量表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接受综合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抑郁程度,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以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对比分析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0.5个月、1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6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采用常规疗法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急性脑梗死68例,按随机法分组。34例进入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其余34例接受心理护理,设研究组。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中研究组SDS和SAS评分改善明显,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实施心理护理,抑郁及焦虑改善明显,建议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诊断脑梗死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及牛津郡社区卒中计(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分型的符合情况符合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头颅MR的影像学表现,对影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在不同发病时间诊断的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58例患者在72小时后均诊断明确,其准确率为100%,在6~12小时内的诊断准确率为55.32%,明显优于同期CT诊断的准确率。检出梗死部位78个,其中基底节区39.74%,额叶26.92%,顶叶12.82%,丘脑10.26%,其他部位病变10.26%。MRI诊断与OCSP符合率为腔隙性梗死(LACI)85.7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81.8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90.91%,后循环梗死(POCI)86.67%。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较高,是诊断脑梗塞的最佳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诊断准确率 OCS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与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68,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与早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4年6月~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探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2.3±0.8)小时、住院时间(10.5±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18.18%)、梗死再发率(11.36%)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18%)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其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价值评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在脑梗死致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只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患者入院时和1个月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明显改善肢体肌力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14d,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3.2%,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更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脑梗死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早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的脑梗死恢复期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日生活能力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回复,在临床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脑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药物治疗加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加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39.15±2.36)、(42.93±1.87),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18.26±2.12)、(27.73±1.5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 脑梗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28例为1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明显较优,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同时住院时间明显较少,各项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死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中医症候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脑梗死中医症候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加味温胆汤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提高脑梗死治疗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加味温胆汤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7例大面积脑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有43.86%的患者存在轻度占位,有36.84%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有33.33%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有29.82%患者存在早期低密度影,有28.07%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有15.79%患者存在脑沟消失。结论早期CT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2组治疗前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脑梗死 氢溴酸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口服治疗,实验组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的6.7%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45例ACI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适合溶栓治疗但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溶栓治疗的ACI患者45例为对照组,在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7天、30天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并观察颅内及其他系统的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组和对照组治疗24小时、7天、30天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溶栓组为13.3%、对照组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组患者齿龈出血6例(13%)、症状性颅内血肿3例(6.67%),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6.67%),死亡1例(2.22%)。非溶栓组齿龈出血2例(4.44%)、症状性颅内血肿2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6.67%),死亡1例(2.22%)。结论在ACI治疗时间窗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不增加死亡率,有效安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过程,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