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临床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4小时总心博<80000次,平均心率<54次/分,最低心率<40次/分,最高窦性心律<98次,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结论窦性心动过缓发生于正常的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老年人,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

  • 标签: 窦性心动过缓 动态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对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周期RR间期为349.53±70.55ms,心动过速时P-多融于QRS波群内或其终末部,食管电极上RP-间期为50.86±14.26ms,V1导联上可见伪r-波14例,导联Ⅱ、Ⅲ、aVF出现伪s波4例。结论大多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后患者常感到心悸、气短、头昏等症状。如持续时间长或患者原心功能欠佳,常致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或诱发心绞痛。

  • 标签: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检查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病人中共检出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64阵,每例从1阵~12阵不等,连续搏动1次~6次,心率最快达200次/min。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类型早搏型21例占70%;并行心律型7例占23.33%。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单源性室早14例,多源室早14例,1例无室早。结论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室速最有价值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某些非持续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对那些怀疑由于心脏传导功能异常或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但在常规心电图未能捕捉到的异常表现者,此项检查尤为适用。

  • 标签: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特点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34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房性心动过速中心脏病30例,非心脏病4例。规律性房性心动过19例,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11例。结论老年人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所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终止,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50~95次/分钟,总有效率100%。结论发作很少时,可用内科治疗;发作较多时,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就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按照回顾分析的方式展开,共计纳入样本56例,对该部分患儿综合恢复情况加以统计。结果统计可知,在常规疗法的作用下,本组患儿仅6例得到恢复,而后续给予药物治疗的作用下,本组患儿均得到有效恢复,有效率达100.00%。结论针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结合其具体情况展开药物治疗,可促使患儿得到有效恢复。

  • 标签: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采用按随机分组分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36例的临床护理措施,给予心电监护,提高迷走神经张力,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药物。进行分析。结果36例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复律34例,复率有效率94.4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严密观察及护理,保持静脉通畅,作好抢救准备,配合开展优质护理安全有效。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复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1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20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两组,第一组(152例)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第二组(51例)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观察20min,若未转复可继续应用原药物静脉滴注,最大累计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计算24小时内转复的成功率及速率。对于24小时内复律失败的病例,考虑进一步进行介入治疗;对于24小时内复律成功的病例,分别在离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转复成功率24小时内胺碘酮组91.4%,心律平组68.6%,两组转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转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在4小时内成功复律;复律后随访不同时段维持窦律的情况,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且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胺碘酮较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高,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胺碘酮对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胺碘酮 室上性心动过速 转复率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分别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和三磷酸腺苷治疗,并根据治疗给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为普罗帕酮组和三磷酸腺苷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三磷酸腺苷组转律成功率(95.83%)高于普罗帕酮组(89.17%)(P<0.05),转律时间三磷酸腺苷组短于普罗帕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磷酸腺苷组多于普罗帕酮组,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较少(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三磷酸腺苷治疗效果显著,转律时间短,成功率高,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磷酸腺苷 普罗帕酮组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拟温阳通脉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自拟温阳通脉汤治疗,两组均对比治疗后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都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升至正常的时间、症状好转时间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短;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时,采用自拟温阳通脉汤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自拟温阳通脉汤 阿托品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合并心动过缓对胃癌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近期我科室内接受手术的胃癌病例,依照其是否合并心动过缓而划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两组均行择期胃癌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类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合并组术后的心肺、胃肠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手术时间较未合并组更长,SAS、SDS评分高于未合并组(均P<0.01)。结论胃癌合并心动过缓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较为延长,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于围术期加以适当干预。

  • 标签: 胃癌 合并症 心动过缓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阿托品、氨茶碱应用于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SB)病患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10月时间段内科SB病患中抽出80例进行临床用药分析。将病患划分成阿托品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其中阿托品组病患行常规的阿托品用药,联合组病患采取小剂量的阿托品以及氨茶碱用药治疗,观察两组的用药总疗效以及副作用情况。结果阿托品组病患的用药总疗效率是70%(28/40),联合组病患用药的总疗效率是92.5%(37/40),两组相比较,P<0.05。在用药的副作用方面,联合组要低于阿托品组,两组相比较,P<0.05。结论对SB病患行小剂量的阿托品以及氨茶碱用药治疗,安全性好,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托品 氨茶碱 SB疾病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L-2、IFN-γ、IL-6在HIV-1感染者的HAART治疗的0、3、6、12个月后体内含量变化的动态分析,探讨IL-2、IFN-γ、IL-6在HIV-1感染治疗者、HIV-1感染未治疗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同时探究IL-2、IFN-γ、IL-6含量与CD4+细胞数、CD8+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感染者39份,正常健康人阴性对照50份;同时随访HIV-1感染者的HAART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在HAART治疗后0、3、6、12个月后IL-2、IFN-γ、IL-6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数。结果HIV-1感染治疗者IL-2、IFN-γ明显上升,IL-6明显下降,CD4+细胞明显上升,HIV-1感染未治疗者IL-2、IFN-γ明显下降,IL-6明显上升,CD4+细胞明显下降;CD4+T/CD8+T细胞与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细胞因子在抗HIV病毒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参与了机体的免疫重建。

  • 标签: 艾滋病 白细胞介素2 IFN-&gamma 白细胞介素6 高效抗反转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普罗帕酮、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倍他乐克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率较胺碘酮组高(P<0.05);普罗帕酮组与倍他乐克组转复时间少于胺碘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较重。结论胺碘酮和倍他乐克均能有效、安全地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对提高转复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普罗帕酮 胺碘酮 倍他乐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给予精心护理。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成功率1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术后舒适度评分(102.2±6.3)分。结论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预见性处理各种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康复。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本院收治的1例三度AVB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分析了急救的准备、安全转运的整个过程以及急救措施中的护理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阿斯综合症 室性心动过速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规则而迅速的自动性异性心律,由于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连续的高度活跃、显著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突然发生一系列频率很高的激动,可因情绪激动、运动、体位改变、饮酒、吸烟而致发作,临床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少部分患者可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症状常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患者情感不稳定,以冲动性及缺乏自我控制为突出表现行为冲动,不计后果。

  • 标签: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年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收住的20例HCM合并PVT年轻患者(<30岁)进行专科系统护理。结果20例HCM合并PVT患者中,无一例死亡,18例症状缓解,2例转院,PVT发作频率均较前显著减少。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HCM及PVT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作用显著。

  • 标签: 肥厚性心肌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