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做了介绍。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某医院313例患者临床用药苯妥英、卡马西平、地高辛、氨茶碱、环孢霉素、他克莫司(FK506)等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8年某医院治疗药物监测1057次,其中环孢霉素的监测例次最多,约占52.7%,大多数患者只测定了1~2次血药浓度,占68.05%,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例次约占63.00%。结论监测药物种类较多,但由于多种原因,监测次数偏少,需要加强对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视。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治疗窗
  • 简介:摘要镇痛属于对症治疗。因此,在使用镇痛药物或其他镇痛方法前,应明确疼痛发生的病因,判断是否应当给予镇痛治疗,或给予何种镇痛治疗。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疾病,选择合理药物消除疼痛,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将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疼痛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方法收集在临床应用的帕金森药物的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帕金森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前体药,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剂、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剂、抗胆碱药以及中药等。结论帕金森病药物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中药也逐步推广。

  • 标签: 帕金森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药物、酒精、胆汁、十二指肠液和胰液等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患者临床采取药物治理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多种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患者22例,临床经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Sucralfate)药物联合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临床经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Sucralfate)药物联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及控制,经治疗后2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要药物的综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药物适量配伍选择能积极有效的控制疾病蔓延,临床值得基层医院借鉴与效仿。

  • 标签: 胃炎 质子泵抑制剂 硫糖铝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改革探索的重要领域和实践前言。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将更充分发挥医院药师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首先概述了医院静脉药物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概况,分析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意义。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合理用药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临床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临床高血压患者48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第一周治疗血压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第二周舒张压形始降到正常水平,第四周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其病因比较多,其中采取海捷亚进行治疗比服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快,而且控制血压较平稳,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小。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不良反应患者总计100例。经过临床用药盘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将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最终出现了不良反应的现象。针对10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具体的原因。结果经过临床统计,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等方面。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用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药物,自身的药理特性比较突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关注。要注意对患者给予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指导,保证药房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头孢菌素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56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采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对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呕吐情况、排泄情况、腹痛情况以及患儿体温的数据进行分析记录。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89.29%,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另外,实验组患儿大便正常时间、退烧时间以及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行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显著,且未出现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联合治疗 蒙脱石散 双岐三联活菌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5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过程中,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其具有不良反应率低、治疗效果好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和推广,且具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

  • 标签: 抑郁症 药物治疗 文拉法辛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儿科抗菌药物处方1436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处方162张,占抽查处方的11.3%。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不适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不适宜。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总体用药较为合理,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水平。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造成的损伤。方法从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选取20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分析发生外渗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后的效果。结果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护理操作因素、患者因素及其他因素,20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中13例出现水疱的患者经冷热敷和拮抗剂治疗后局部红肿、水疱消失,疼痛缓解,4例发生溃疡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3例伴有静脉炎的患者经处理后炎症消失。结论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有多方面,应加强预防,若发生药物外渗,应及时处理,避免化疗药物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并分析原因,尽量减少外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化疗药物 外渗 原因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检验工作也在不断发展,而临床检验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临床检验指标的规范以及检测问题。随着医疗活动复杂性的加剧,临床检验工作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干扰。同时,各个临床检验指标也是受到众多干扰因素的作用。其中,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从临床资料以及方法出发,对药物对尿十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生化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指出了减轻或者消除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不良影响的相关措施,希望为临床检验的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 标签: 药物 临床检验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因病程长、HBVDNA及ALT波动等因素,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等终末期肝病。现在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对HBeAg阴性CHB进行长期抗HBV治疗。目前,抗HBV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NUCs)。干扰素疗程固定,但治疗中的低HBVDNA阴转率、停药后的低远期反应率和高复发率提示治疗效果不理想1-2;NUCs包括拉米夫定(LMV)、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LMV和LdT是治疗的有效药物,遗憾的是病毒耐药发生率较高。ADV、ETV和TDF的耐药发生率较低,但ADV抑制病毒能力相对较弱,ETV抑制病毒能力强,但价格较高,而TDF在我国尚未上市。HBeAg阴性CHB因其本身的难治性和用药的长期性,患者很难承受疾病、药物所带来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根据当前药物所能达到的有限治疗水平和我国国情,在对HBeAg阴性CHB初始抗病毒治疗时,为实现长期、有效抗病毒治疗,如何在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性,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病毒性肝炎,乙型 HBeAg,阴性 核苷(酸)类似物 成本-效用分析
  • 简介:摘要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他们与一般的病人相比,其药物效应改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因此,在对疾病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确定老年人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老年病人用药的顺应性平均为59%。不能严格按医嘱用药,这不仅影响药物疗效,也影响医生对新药或不同用药方法的正确评价。

  • 标签: 老年人 用药特点 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胃食管反流患者经临床药物治疗,结果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结论改善抗反流屏障,并增强粘膜抵抗力,包括戒烟;增强食管的清除力,加快胃的排空,应抬高床头位置,应用促动力剂;减少胃酸,应用抗酸剂或抑酸剂,根据病情予以不同的治疗。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盆腔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查阅资料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分析。结果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因此,抗生素应用时多采用联合用药。结论急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及药敏试验的配合,临床得以合理使用药物,兼顾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控制,使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绝大多数能彻底治愈。

  • 标签: 急性盆腔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8例,达到B级的有2例,无C级病例;对照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0例,达到B级的有4例,C级病例6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采取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ICU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显著提高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药物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