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终止妊娠用药的合理选择。依据各期生理特点,终止妊娠药物不同。药物流产是指早、中期妊娠;药物引产是指妊娠满28周后,用药物方法启动子宫收缩促成分娩;药物催产是指正式临产后,用药物方法启动、促进宫缩,加速分娩。

  • 标签: 终止妊娠 用药 合理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药房处方合理性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5年6月处方点评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统计。结果2012年7月~2015年6月共抽取处方19848张,处方平均合格率86.32%,不合理处方共2716张,占抽查处方的13.68%。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不合理用药处方仍存在,医师应引起重视,药师审方时需认真,坚持处方点评制度,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处方 合理性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的儿内科门诊处方4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并以《处方管理办法》为基础,对400份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儿内科400份处方中有48份不合理,不合理处方的比例为12.0%。其中,以药品用量不当的比例最高(15份),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1.25%;用药种类大于9种及以上的不合理处方共计5例,占总份数的1.25%,占9种及以上药品种类处方的34.7%。结论临床上治疗儿内科疾病的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比较,对其进行用药治疗时必须要结合儿童的具体病情,应做到合理用药。

  • 标签: 合理用药 儿内科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不合理用药的现状,促进合理用药的全面实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相当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状。结论只有医院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关注,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才能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放心用药,才能切实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现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儿内科门诊处方2680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为基础,对2680份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儿内科268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302张,不合理处方比例达11.3%。其中药品剂量不当所占比重最高,有98张,占到了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2.5%;药品种类在9种及以上的不合理处方有33例,占9种及以上药品种类处方的24.4%。结论儿内科疾病治疗中不合理用药原因较多,用药中必须要结合儿童具体病情,做到合理用药。

  • 标签: 儿内科疾病 临床治疗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师干预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呼吸科及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中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师干预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师 合理用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门诊处方6500份,对抗生素类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进行系统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00份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3225份,所占比例为49.6%。各科室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妇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最高为91.2%,其次为外科、内科,五官科最低。3225份抗生素处方中合理用药2848份(88.3%),不合理用药377份(11.7%)。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还需要强化对门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 处方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抗生素药物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也是当前我院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抗生素能够治疗大多数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的疾病。本文对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进行研究。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中60~7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P﹤0.05)。结论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且发生率较高,掌握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安全
  • 简介:摘要抗生素是临床诊疗过程不可缺少的药物,同时也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物。基于该种药物适用范围的宽泛性,导致出现用药不合理现象。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对患者当前治疗的疾病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提高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需要了解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继而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

  • 标签: 抗生素 不合理用药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临床药师与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合理性。通过研究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临床药师用药,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采用科学的药学干预措施,能够促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标签: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使用合理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干预组接受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的药物使用合理情况。结果两组在药物使用是否合理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不合理用药一方面来自患者,另一方面来自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出现了21例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干预组仅出现了3例药物使用不合理,两组的药物使用不合理率分别为42.0%、6.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应用药学专业技术来干预高血压患者的医嘱用药及临床用药,能够有效保证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 标签: 临床药师 干预 高血压 药物使用合理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在临床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及管理效果。通过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300例患者中共有120例有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另外的180例通过科学管理后实现了用药的合理性。然后笔者还着重分析了300例患者的中药注射剂的类别、注射量、注射疗程等资料,依据相应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评价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从中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结果在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为76.3%,在实施合理用药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为37.7%,用药合理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是临床合理用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剂量不准确、指征不明确、混合配比不当等。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其进行研究管理,使用药合理性获得提升,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使用胰岛素制剂及单联用药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餐后2h血糖指标控制较不稳定。联合用药患者血糖控制较平稳,未发生各种急性并发症。结论合理用药对于糖尿病病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另一方面血糖水平长期控制平稳状态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合理用药 糖尿病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50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将500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0例,其中一组患者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经药学干预进行服药,称为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及干预组患者的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且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以及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采用药学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医院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抗生素使用频率,减少患者的抗生素费用,推荐临床采用药学干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合理应用 抗生素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对120例伴随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表现以及转归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跨度在31到40岁之间的患者不良反应率最高,单独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用药,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患者较多,年龄跨度在18岁到40岁之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较长,但恢复时间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皮肤系统,经治疗,患者转归效率为98.3%。结论给予患者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该结合患者病史,严格分析此类药物的适用证和禁忌症,从而将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控制在最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