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校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比较教学前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值得在基础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础护理学理论课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效果
  • 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龙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混合痔患者用不同的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分为观察组(PPH法)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法)每组75例。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控便功能[尿潴留、肛门坠胀及肛门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比对照组少,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尿潴留、肛门坠胀及肛门水肿总并发症率为13.3%(10/75);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46.6%(35/75),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安全、有效,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混合痔方法。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07-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72例(80眼)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0眼。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眼压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滤过泡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三个月治疗组Ⅲ期、Ⅳ期型等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青光眼患者,对其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0天、40天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复合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Pilon骨折患者(2014年5月~2015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混合固定进行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Pilon骨折患者实施混合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混合固定 Pilon骨折 疗效 初步评定
  • 简介:摘要通过PPH对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18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且患者在术后受到的疼痛程度较低,没有发生并发症,比如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等情况。结论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通过PPH进行治疗,在病例选择方面上需要得到关注,需要将操作的细节进行完善将手术操作更加规范,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更加配合临床治疗,加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PPH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案例采用基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系统的整合式进行心理辅导,治疗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1个案背景董某,女,22岁。身着白色上衣黑色裤子,某大学三年级装潢专业学生。原本漂亮的长相带着疲倦的神情,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由姥姥抚养至5岁,从小不爱说话,胆小无友。5岁

  • 标签: 例强迫症 强迫症心理 心理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PPH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纳入改良组与参照组(n=34)。改良组实施改良PPH术,参照组实施常规PPH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愈合时间。结果参照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82.35%,改良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7.06%,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改良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相对较快,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可行性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PPH术 临床治疗 重度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应用于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混合瘤患者66例,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参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观察传统的全腮腺切除术以及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下颌缘支、颊支、颧支等面部主要神经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7%、11.8%以及8.8%,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83.3%、62.5%以及68.8%;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6.9%,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应用于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不同手术方法 腮腺混合瘤
  •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将传统的重症混合感染病例护理方式与一些突发情况,或者说不同的病患个体进行结合,整理出较为通用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的一些护理措施。首先是对患者的病情,一定要进行密切的观察,无论是从一些特殊的数据还是患者自身的反应状态,要综合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考虑。同时从一些基础病历中提取出来的基础护理方式以及相关的营养支持方式,再加上对于一些特殊病患的心理需求进行一定的护理和指导,同时赋予全套的护理措施,也就是对患者出院后也要有一定的护理指导意见,从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基础出发,进行科学的病患护理从而进行科学的病患护理。

  • 标签: 重症混合感染 海洛因戒断症
  • 简介:(广西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533700)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混合痔给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都带来很多不便。

  • 标签: 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OSSTEM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垂直距离不足患者行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OSSTEM植体18枚。术后6~8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所有种植体植入后伤口一期愈合,无上颌窦炎发生,12~36个月18枚植体上部义齿恢复咬颌功能良好,植体稳定无松动。结论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术,短期观察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经济简便。

  • 标签: 上颌窦 内提升 种植体 闭合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采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资料100例,100例患者全部在手术期间接受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统计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10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0%;100例患者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几率为9.0%。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采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四肢创伤 骨科手术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因肛门部血供、神经丰富,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药外用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混合痔术后 并发症 中药外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混合痔术后病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混合痔病人10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按照PDCA循环方法,制定疼痛管理方法,评估术后进行疼痛管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疼痛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且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2.22±0.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89±0.49分。结论对混合痔术后病人疼痛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士对疼痛的认知和评估、宣教技巧,加强了护士对疼痛的能动性,强化了护理人员对术后疼痛管理问题的认识,且提高了病人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 混合痔术后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混合痔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干预效果。方法回顾以往118例患者,按不同干预方式分组,对照组传统耳穴贴压干预,观察组精确耳穴贴压治疗,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焦虑(SAS)、干预后睡眠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进行精确化耳穴贴压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睡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耳穴贴压 混合痔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度混合痔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外痔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7年7月纳入的81例重度混合痔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41例患者采取pph与外痔切除作为研究组,另40例患者采取外剥内扎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排尿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但研究组疼痛、出血以及水肿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混合痔患者采取pph与外痔切除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对患者伤害,明显缓解疼痛、出血以及水肿症状,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临床分析 重度混合痔 pph 外痔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部分控制和无效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控制眼压,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形结扎加断桥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及护理问题。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齿形结扎加断桥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外痔剥离切除内痔结扎术。手术前后给予心理、饮食康复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有明显差异。结论齿形结扎加断桥缝合术可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混合痔 手术治疗 护理 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