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胃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有效地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治愈出院住院治疗时间20~45d。结论通过合适的治疗方案,细致全面的护理,胃瘫可非手术治愈。

  • 标签: 胃癌 胃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县0—14岁儿童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缺乏及超标状况。方法应用火焰分光光度法对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的1600名0—14岁儿童血中铜、锌、钙、镁、铁元素测定。结果1600名0—14岁儿童血中铜、锌、钙、镁、铁元素缺乏情况为低血钙者为452例,缺乏率为28.25%;低血锌者为346例,缺乏率为21.63%;低血铁者为108例,缺乏率为6.75%;低血镁者为74例,缺乏率为4.63%;低血铜者为仅1例,缺乏率为0.06%。0—1岁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最高,缺乏率为35.98%;1—2岁和0—1岁年龄段钙元素缺乏率最高,分别为38.64%和36.28%;铜、铁、镁元素缺乏率明显低于钙、锌元素缺乏率,除铜元素外其余各元素缺乏率随着年龄增长均有下降趋势。微量元素超标情况为高血锌者为14例,超标率为0.88%;高血镁者为10例,超标率为0.63%;高血铁者为3例,超标率为0.19%;高血钙者为2例,超标率为0.13%;高血铜者为1例,超标率为0.06%。锌、镁元素超标率较高;铁、钙、铜元素超标率很低,超标率无明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各元素超标逐渐消失。结论目前我县社会上补充微量元素的意识不够,特别是钙、锌元素的补充,使血钙、血锌的缺乏明显高于血铜、血镁、血铁的缺乏。滥补锌元素也最为明显,高血锌的发生率居首位。因此,我们要加大儿童科学喂养宣传,做好平衡膳食,科学进补的指导,维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正常与均衡,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闭孔疝患者的术前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例闭孔疝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结果14例经手术治疗后,有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3例肠坏死切除十吻合后再肠瘘致死亡为低位肠梗阻。死亡5例均体重低于40Kg,年龄80岁以上合并有肺气肿、低蛋白血症、直肠脱垂。痊愈9例中,体重均在40Kg以上,一般营养状尚可,且发现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29%。结论对于临床中的老年女性出现腹痛、呕吐以及长期股部疼痛等症状时,通过查体与CT等检查即可初步确定为闭孔疝,一旦确诊,应及时早手术治疗。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14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总数的2.0%。男/女为11/3,年龄56~71岁,病变均位于胸中和下段;首诊时5例为局限期。首程放疗联合化疗综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2.9%。局限期和广泛期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0个月和22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14)。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男性多见,病变多位于食管的中下段,放射治疗及化疗是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全身化疗是推荐的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食管癌 小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南京市浦口区2009年8月龄—14岁及下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ies,SIA),在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通过采集0岁~、1岁~、3岁~、5岁~、7岁~、10岁~、15岁~、20岁~年龄组人群血清,检测麻疹抗体,分析比较抗体水平和SIA前后0岁组、1-14岁组和15岁及以上组的麻疹发病例数增减情况。结果SIA后全区麻疹抗体阳性率91.12%,各龄抗体阳性率在30%-92.96%,达到保护水平(800IU/ML)的阳性率为64.75%,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别,SIA前后的1-14岁年龄组发病例数减少80%-100%。结论全区麻疹强化免疫安全有效果,达到全省同期水平,全区15岁及以上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偏低而发病例数偏多,证明该年龄组是消除麻疹的重点人群,应开展以麻疹疫接种为主要手段综合防制工作。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后续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ies,SIA)和监测工作,确保全区2012年消除麻疹。

  • 标签: 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 保护水平Nanjing pukou 1 4 years old and younger children measles vaccine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effect assessment
  • 简介:(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与体内内毒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2名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20名血液透析患者和20名正常人,分为非透析组,血液透析前组,血液透析后组,正常对照组,观察血生化、sCD14,vWF,hsCRP。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存在轻度的内毒素血症,参与微炎症状态的形成,体内的内毒素通过sCD14损伤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标志物血浆浓度升高。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的内毒素血症,可能与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内毒素 sCD14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得120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结果在所有参与试验的120例患者中,所有上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率为83.89%。男性幽门螺杆菌检测率明显高于女性幽门螺杆菌检测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老年人群体发生疾病的主要病因,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能够帮助临床早期确诊,而且应用起来较为方便,尤其适合老年人群患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开来。

  • 标签: 14C尿素呼气实验 老年人 幽门螺杆菌 现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对96例孕10~14周同意终止妊娠的临床病例。结果71例完全流产,完全流产率为73.96%;23例不全流产;不全流产率为23.96%;2例流产失败,失败率为2.08%。出血量平均85ml,未见阴道大出血、剧烈腹痛、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过敏性休克、细菌感染、宫颈黏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出现5例胃肠道反应,8例一过性低热,未行任何处理均自行缓解。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完全流产的成功率较高;对不全流产也起到软化宫颈,更好地为行钳刮清宫术做好准备,避免强硬扩张宫颈的损伤;而且口服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终止10~14周妊娠
  • 简介:摘要希波克拉底曾说过,构成医学的三要素是医生、患者和疾病。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医生和患者在围绕寻求与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建立这种关系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的健康。

  • 标签: 患者 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冰试验和疲劳试验在重症肌无力辅助诊断为一致性,进而评估冰试验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实施试验的专科医师双盲,对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一名专科医师进行冰试验,另一名专科医师进行疲劳试验,时间相差24小时后对同一患者进行二种试验的互换交叉,分别记录试验结果,借助Kappa一致性性评价分析二试验的一致性。结果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和疲劳试验的一致性κ=0.688。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和疲劳试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辅助诊断。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0~14周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10~1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用药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选择米非司酮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对照组20例患者选择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流产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出血量、引道排出物时间、流产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均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0~14周的患者选择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流产,流产效果佳,用药安全,有效的提升了流产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总出血量,其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 终止瘢痕子宫 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品质比较,结果显示分离X精子精液密度、活率、存活指数等各方面均明显低于常规冻精;使用分选X型冻精4支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结果显示对排卵数小于17枚的供体母牛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效果良好,大于17枚则部分未受精;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单胚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性控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单胚移植产犊率差异不大,双胚移植经济效益较高;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所产母犊比较,结果显示性控胚胎移植所产犊牛出生时和60日龄时体重于常规冻精所产犊牛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奶牛 性别控制 胚胎移植 X精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是最常用的药敏试验。影响试验结果因素较多,综合监测的方法是按照K-B法推荐的标准菌株,采用同样方法对抑菌环变动范围进行监测。结果依据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和解释,实验中注意操作标准,确保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无误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结论药物敏感试验应严格按NCCLS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

  • 标签: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纸片扩散法 其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分离的分枝杆菌菌型及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16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44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经培养后共获得160株结核分枝杆菌,均为人型结核菌,无牛型结核菌;共检出耐药菌株52株,初治涂阳患者菌株耐药的有40株,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菌株耐药的有12株。52株耐药菌株中,耐异烟肼13株,耐利福平18株,耐链霉素15株,耐乙胺丁醇6株;同时耐2种药物的22株,耐3种药物的8株,还有3株耐4种药物(耐HRES)。结论结核菌耐药是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用药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聚集仪是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从原来的光学比浊原理向多种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试验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检血小板功能的增加或下降。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评估。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经济实用,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 标签: 血小板取聚集试验 标本采集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抗凝血鼠药中毒导致的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14例服抗凝血鼠药中毒导致的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各组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治疗时间。结果在以上观察指标上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成效。

  • 标签: 抗凝血 鼠药中毒 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在临床早期控制菌血症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选择近年来我院住院患者以及门诊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300份,运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标本实施体外抗生素耐药率的检验,从而对比两个不同的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在30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常规药敏试验法检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100%,100%。直接药敏试验法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为88.7%,革兰阳性球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难看出,不论是常规药敏试验,或者是直接药敏试验,都是具有相对较高的抗生素耐药性的符合率。然而,与常规药敏试验相比较,直接药敏试验的检测时间是很短的,操作起来方便,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直接药敏试验在早期控制菌血症中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液细菌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