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前(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作为对照)和运用后(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作为观察)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每个时间段共选取800例来进行观察,就其多学科协作模式落实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统计。结果:对照中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13%(65/800),观察中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88%(7/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医院感染的现状,效果理想,可加以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转录测序(RNA-seq)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质量异常样本,是保证生物学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然而,现有的质量控制工具都局限于单个样本或单一数据层面,不利于分析人员多角度发现异常样本。本研究基于R语言开发了RawdataQC软件包,可以在原始数据、比对数据和基因表达谱三个层面对多个样本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可视化方法,帮助使用者综合多个数据层面发现低质量样本。本研究将助力广大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开展转录数据质量控制,为生物学结果准确提供质量保证。

  • 标签: R包 转录组测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100例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各50例,对照实施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成效。结果: 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外科 危重病人 院内转运 多学科协作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电针乳突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对照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治疗,治疗在采用对照取穴的基础上加用乳突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两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

  • 标签:   乳突组穴 面神经炎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电针乳突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对照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治疗,治疗在采用对照取穴的基础上加用乳突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两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

  • 标签:   乳突组穴 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自 2017年 6月开始用信息化设置多重耐药菌预警信息,预防控制流程、手机 APP私人订制,实施持续改进等一系列在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措施。结果 信息化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后,感染控制措施的各项执行率较精准管理前有明显好转 (P<0.05),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下降 (1.33%降至 1.11%)。 结论 通过信息支撑下多部门精准管理多重耐药菌,有效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较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交叉传播,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暴发。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信息化 精准管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免疫化联合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取 70例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行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开展免疫化联合抗体检测,对比免疫化联合抗体检测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的价值。结果:胸腹水液基层薄层制片阳性检出率较高。在石蜡包埋病理检测技术中,可提主同细胞成分收集率,观察组织结构,同时联合免疫化检测,可在清晰的背影下,准确定位阳性颗粒,提高检出率的同时明确肿瘤组织来源。结论:免疫化联合抗体检测用于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可提高胸腹水检出率,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 免疫组化 抗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以及早期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接受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需求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纳选对象划分为对照和观察,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对比两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对照、观察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h、6h、12h后,观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 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 疼痛评分 早期康复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片组织标本随机平均分为参照和研究。为参照组组织标本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为研究组组织标本在免疫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下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然后,比较两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结果:与参照病理组织切片相比,研究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更高( P< 0.05)。结论: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对此项工作实施免疫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为临床病理检验的准确度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 病理组织切片 有效制片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基因DNA污染及乳腺癌单样本预测器(single sample predictor, SSP)在RNA-seq中鉴定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的一致性与稳健性。方法:使用4种SSP联合3种数据校正方法,按比例随机去掉一定比例的非Basal-like亚型样本,并使用正态分布模拟基因DNA对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数据校正方法影响乳腺癌SSP鉴定Basal-like亚型的一致性(κ=0.733-0.964);乳腺癌SSP可以一致鉴定出Basal-like亚型(κ=0.846-0.958),对Basal-like亚型鉴定的稳健性高;基因DNA污染对Basal-like亚型鉴定的一致性影响较小(κ=0.922-1)。结论:Basal-like亚型的鉴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稳健性且受基因DNA污染影响较小。

  • 标签: 基因组DNA污染 RNA-seq 乳腺癌分型 Basal-like亚型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免疫化措施实施后,肝癌患者诊断效果,对上述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各50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入选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8月,随后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的数据资料与之进行对比,肝癌患者肿瘤组织行GPC-3免疫化诊断措施,将上述患者设置为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对照。对比上述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AFU(α-L岩藻糖苷酶)、sF(血清铁蛋白)、AFP(血清甲胎蛋白)、CAl9—9(唾液酸化的乳-N-岩藻戊糖II)的平均检测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均显著高于对照,P

  • 标签: 免疫组化 肝癌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免疫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05月-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资料为对象,进行观察病理组织学情况以及进行免疫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进行分析其病理学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组织学观察得知,30例患者中,有1例肿瘤位于肌壁间,有11例肿瘤位于浆膜下,有18例肿瘤位于粘膜下。肿瘤细胞主要是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表现为各自存在或者混合存在)。依照肿瘤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包括8例为高度危险性,9例为中度危险性,13例为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免疫化表达结果为:CD117与DOG-1以弥漫阳性为主,其阳性率分别是90.00%、93.33%,而CD34阳性则表达稍弱(63.33%),SMA、Desmin及S-100阴性(或局灶性)微弱表达,Ki-67阳性率为1~30%。结论:免疫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化标记物 联合检测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