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导管法应用体会,方法针对我院过往收治的20多例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体会。结果除3例患者出现小问题并采取措施顺利解决外,其余病例都顺利完成插管并导管保护至治疗结束。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如能掌握指征正确操作,术后加强护理,不失为一种安全、简便及有效的方法,对抢救危重病人裨益较大。

  • 标签: 经颈外静脉 穿刺置入 导管法
  • 作者: 刘晓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航空军医》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在ICU中,多数患者需要留置气管插管,选择好的固定方法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往气管插管固定的方法是使用普通白色胶布与寸带将气管插管和牙垫同时缠绕固定的双重固定法,但是由于患者皮肤发油、普通胶布的粘性差而使固定不牢固,加之外系寸带过松容易脱管,寸带过紧容易把皮肤勒红勒破,另外也因牙垫的压迫而容易导致口腔溃疡,也不方便护士进行口腔护理,每次进行口腔护理时必须得二人配合,一人用手固定气管插管及牙垫,另一人做口腔护理,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鉴此,我科对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Y型胶布无牙垫固定气管插管法,应用方便,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8岁。因运动性心悸气短5年于2003-05-20入院。查体:发育较差,无紫绀和杵状指,颈静脉轻度怒张。血压100/50mmHg。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率110/min。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部有Ⅱ/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

  • 标签: 导管法 封堵术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临床上对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拔管前需训练膀胱张力.使拔管后能尽早恢复膀胱功能。常用止血钳或其它夹子夹闭引流管以阻断尿液流出,使尿液在膀胱内储存一定时间达到一定量后再排出体外。这种方法由于夹子的剪应力作用使尿管或尿袋引流管容易发生变质,取材不便,影响膀胱功能训练。近几年在我科采用一次性尿袋的帽套代替止血钳或夹子夹闭尿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一次性尿袋帽套 留置尿管病人 夹闭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300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气管插管后分别采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触底退管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4%、90%、100%,纤维支气管镜法明显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触底退管法高于听诊法(P<0.05)。结论触底退管法能提高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双腔管插管更准确可靠。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 定位
  • 简介:目的探讨耳软骨管法在治疗招风耳畸形中的疗效。方法对13只招风耳行耳整形术,通过耳软骨法使耳廓和乳突的距离缩小,减小颅耳角,纠正招风耳畸形。结果13只招风耳术后随访1~24个月,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复发。结论耳软骨管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招风耳 耳软骨管法 耳整形
  • 简介:在动静脉内瘘未成熟之前或初次发病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静脉置管是行血液透析的主要临时通道,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条通路是: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本文对我科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6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置管法 并发症 护理 肾功能不全
  • 简介:吻合血管的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势,我们于1995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垂直两定点连续缝合间断打结吻合血管法,完成断指再植术3002例3588指,再植成活率97.8%,介绍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吻合血管 连续缝合 打结 再植成活率
  • 简介:目的探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单源性室性旱搏的青年学生的临床资料,均施行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6例患者,成功消融26例,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复发,且无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单导管 射频消融 青年学生 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4例(A、B二组)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A组采用三管法(胃管+胸引管+空肠营养管)治疗,B组采用新三管法(三管法+经鼻瘘口纵膈引流管)治疗。结果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新三管法治疗胸内吻合口瘘,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食管癌,吻合口瘘,三管法,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对注射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特性,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白色念珠菌芽管法药敏实验新方法,测定从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42株白色念珠菌对三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注射液、大蒜素注射液、黄柏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下对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12.5~200、0.625~20、62.5~500μg·ml-1.结论白色念珠菌芽管法药敏实验新方法,可为临床快速筛选敏感药物.

  • 标签: 血清芽管法 检测 白色念珠菌 药物敏感性 实验 抗真菌药
  • 简介:微柱凝胶检测技术(MGT)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目前在我国已逐渐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用于交叉配血、血型鉴定及不完全抗体测定。笔者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游离和热放散试验(试管法)相结合,将改良后的方法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Coomb's实验
  • 简介:摘要:在本文的研究中,所涉及的两法分别为《疫苗管理法》与《药品管理法》,在这两项文件成功颁布并实施后,关于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就更成为了相关部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针对两法实施后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展望,进行探究与分析,并结合《生产法》《注册办法》等的具体变化进行详述。

  • 标签: 疫苗管理法 药品管理法 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与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探讨经一次根管法用于治疗老年牙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次实验共计纳入68例老年牙髓炎确诊患者,医治时间段于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依照双盲法原则完成分组计划,就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4例,一次根管法治疗)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较之于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一次根管法 老年牙髓炎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说话瓣膜联合3M耳塞渐进式封管法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伴有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棉签、输液瓶塞、注射器针筒等方法进行气切堵管)、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康复护理宣教的基础上,采用说话瓣膜联合3M耳塞渐进式封管法进行气切堵管,对比两组的堵管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言语功能评分、堵管成功率明显高出对照组,而吞咽功能评分、堵管时间、堵管器具脱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中应用说话瓣膜联合3M耳塞渐进式封管法,可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缩短堵管时间,促进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言语功能,提高堵管成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堵管  说话瓣膜  3M耳塞  渐进式封管法
  • 简介:【摘要】目的: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属于对照实验类型,实验对象是从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中筛选符合标准的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处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病人,分别实施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常规护理联合鼻胃管肠内喂养,比较给予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营养状况优化程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病人腹泻、吸入性肺炎、误吸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对于病人营养状况改善效果较好,保障临床治疗安全性,优化病人预后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集束化护理 盲插鼻肠管法 肠内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