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是细胞移植治疗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刺激促进干细胞增殖。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正常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为使用0.15g/L质量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MTT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第5,7,9天,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实验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分子CD29/CD44/CD45/CD105的表达无影响。实时PCR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促进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RNA的表达(P<0.05)。结果证实,质量浓度0.15g/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促进人脐血干细胞增殖。

  • 标签: 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还原型谷胱甘肽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葡萄膜炎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葡萄膜炎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萄萄膜炎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葡萄膜炎 甲基强的松龙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2011~2012年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患病情况,并探讨性别与甲减和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2011~2012年在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人群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的病史、血压、身高、体重、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结果共纳入11976名接受了甲状腺功能检测者,其中男性7488人,女性4488人。该11976名体检人群中共发现甲减患者1820例,占15.20%。其中男性884例(患病率11.81%),女性936例(患病率20.8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共发现MS患者1145例,其中男性1005例(患病率13.42%),女性140例(患病率3.12%),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MS组的甲减患病率最高,正常代谢组的患病率最低(P〈0.01)。MS组的TSH水平最高,正常代谢组最低(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亚甲减患病率较高,且甲减患者发生MS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 标签: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HDL类组成分布。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记法分析66例正常对照及37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HDL类,并分析其组成和含量;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人群的血浆TG、TC、HDL-C、LDL-C的含量。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TC、LDL-C、apoB100和preβ1-HD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HDL-C(P<0.05)、apoAI(P<0.05)、HDL2a(P<0.05)、HDL2b(P<0.01)含量及apoAI/apoB100比值(P<0.01)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poAI、HDL-C水平和apoAI/apoB100与HDL类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DL颗粒直径呈变小趋势,提示其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

  • 标签: HDL 亚类 脑卒中 双向电泳-免疫印记法 血脂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5-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起病48h内的急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尿激肽原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手指轻叩实验和握力检查。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及食指轻叩实验、握力检查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d,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及食指轻叩实验、握力检查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6个月的效果优于治疗后7d,实验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对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远期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人尿激肽原酶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及体外肿瘤细胞株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实验,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RT-PCR检测DAPK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细胞株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从第二轮巢式MSP扩增出的随机产物中挑选2个随机引物,交予专业机构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APK基因在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中均有表达,DAPKmRNA在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表达平均值为0.61±0.40,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2.94%(9/17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DAPK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数据为41.18%(42/102);细胞株U-937显示基因表达正常,HL-60表达缺失;10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33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3/102);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8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7%(8/17);7例正常人骨髓标本DAPK启动子区均为非甲基化;细胞株U-937DAPK启动子区非甲基化,HL-60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ALL组与AML组患者骨髓细胞DAPKmRNA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均呈显著负相关(ALL组r=-0.855,P<0.05;AML组r=-0.343,P<0.05),提示两者有密切的关联.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DAPK基因启动区甲基化与其mRNA的异常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DAPK基因 启动子区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在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治疗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施术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患者46例,其中把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分为实验组23例,把没有运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23例,试验组中手术采用肾上腺素稀释液喷洒出血面后,在患者出血的部位快速的敷上放置了凝血的明胶海棉,随后加上热盐水垫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手术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出血量、出血时间、术后病率和止血效果的检查,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小组出血时间为(28.5±8.12)S,平均出血量为(76±9.65)ml,止血效果100.0%,术后病率为31.5%。未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小组,出血时间为(75.61±13.85)S,平均出血量为(165±39)ml,止血效果77.7%,术后病率28.5%。两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效果、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大出血的手术中,凝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治愈效果,是值得临床使用的药物,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凝血酶 前置胎盘剥宫产术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3期)、webofScience、CNKI、VIP、WanFangData和CBM数据库,查找去甲基化药物治疗M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3月。南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人4个研究,8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最佳支持治疗方案相比,去甲基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中高危MDS患者在完全缓解率[OR=19.14,95%CI(5.33,68.7),P〈0.00001]、部分缓解率[OR=20.63,95%CI(5.76,73.93),P〈0.00001]、血液学缓解率[OR=3.58,95%CI(2.40,5.34),P〈0.00001]、Ⅲ/Ⅳ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OR=3.82,95%CI(2.67,5.47),P〈0.00001]、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OR=3.98,95%CI(2.55,6.23),P〈0.00001]及病死率[OR=0.52,95%CI(0.35,0.77),P〈0.00001]方面更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会出现Ⅲ/Ⅳ级血细胞减少症及可耐受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去甲基化药物治疗MDS疗效明显,可延长疾病转化为白血病时间,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药物 地西他滨 阿扎胞苷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金法与联免疫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金法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联免疫法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金法与联免疫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金法与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分析反应板的不同振荡混匀方式与延迟进板时间对FAME全自动免分析仪检测弱反应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影响,提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ELISA法双试剂检测抗-HCV弱反应性标本16例,用STAR全自动样品分配仪加样.振荡方式一:1号反应板加样后,立即振荡混匀,延迟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振荡方式二:2号反应板延迟振荡,振荡结束立即进入FAME孵育箱.振荡方式三:3号反应板不振荡,延迟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后处理由FAME全自动免分析仪自动完成,每个标本检测3次,取均值,结果用S/CO值表示.结果振荡方式和延迟进板时间对弱反应性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18,P<0.01;F=62.39,P<0.01).振荡方式与延迟进板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2.94,P<0.05).结论STAR加样结束,反应板要立即振荡混匀,尽量不要拖延振荡混匀和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全自动分配仪 振荡方式 延迟进板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实验。将一定数量的病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三组,三组分别是一、凝血粉组,给予其中的每个患者凝血粉2000U,口服,1次/2-4小时;二、奥美拉唑组,给予其中的每个患者奥美拉唑40mg静滴,2次/d;联合治疗组;三、给予其中的每个患者同时使用凝血粉和奥美拉唑;其它基础用药相同,三组都连续用药3天,观察止血情况。效果对三组实验的治疗人数来分析,得出凝血粉组24小时内止血率占28.1%,72小时内占9.28%;奥美拉唑组24小时内止血率占40.6%,72小时内占15.6%;联合治疗组24小时内占68.6%,72小时内占3.13%。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凝血粉的治疗方式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4小时内止血效果更佳。

  • 标签: 奥美拉唑 凝血酶粉 溃疡 出血 症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4-01
  • 简介:烯醇化同工均为胞浆二聚体,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催化2一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γ3种亚基组成。而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γγ型,被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经研究证实,NSE的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阐述了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脑缺血缺氧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清洁剂和碱性清洁剂对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洁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眼科120台术后未清洗器械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清洁剂清洗(1200),对照组采用碱性清洁剂清洗(1400),清洗结束后对照检测两组清洗效果。结果经检测,实验组清洁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清洁剂在1200的浓度下具有很好的清洁效果,可有效抑制细菌滋生。

  • 标签: 手术器械 多酶清洁剂 碱性清洁剂 眼科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汤组方的特点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以药类方”的方法在中医方剂数据库里检索含白芍、川芎、地黄、当归这味药中的任意三味的方剂5842首来建立数据库,用Apriori的算法来对药物间的配伍关系进行研究。查阅关于近几年来物汤组方的特点以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整理。结果当归强支持川芎、地黄、白芍;地黄较强支持川芎、白芍,川芎较强支持白芍,白芍较强支持地黄。药物对全方的影响当归大于地黄大于白芍大于川芎;药对对全方的影响当归对地黄大于当归对白芍大于当归对川芎大于地黄对川芎大于地黄对白芍大于川芎对白芍。结论在白芍、川芎、地黄、当归这4味药中,当归同其他药联系最紧密,为物汤类方的中心环节,当归、地黄药对是方中的中心药对。且物汤组方可以用在内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以及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四物汤组方 特点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肢骨折术后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骨外科收治的肢骨折手术患者7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显效4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90.79%。结论对肢骨折患者开展有效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具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肢骨折术后的不良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四肢骨折 不良现象 护理对策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比药物治疗更接近于恢复患者的生理模式,细胞移植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目的:观察酪氨酸羟化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切鉴定后的新构建质粒pEGFP-C2-TH经电穿孔法转染第3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帕金森病大鼠右侧脑室,对照组注入PBS。观察移植细胞在大鼠脑组织内的迁移情况,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质粒pEGFP-C2-TH转染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8周,细胞逐渐向脑室转移,12周时迁移至皮质,可表达酪氨酸羟化抗原,且实验组多巴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酪氨酸羟化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脑室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多巴胺 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帕金森病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3(MM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50例AS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血清OPN及MMP-3水平,并与患者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OPN水平与MMP-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OPN及MMP-3参与AS发病,其血清水平检测可用于患者病情活动判断及疗效评价。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金天格胶囊结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至腰膝疼痛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骨质疏松症至腰膝疼痛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金天格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VAS评分和整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4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中有17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5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膝关节VAS评分为(7.13±1.34),对照组为(7.08±1.29),组间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关节VAS评分为(3.17±0.84),对照组为(7.66±1.21),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结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至腰膝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进腰膝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金天格胶囊 针灸 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