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8月 1日到 2020年 6月 30日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6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5.71±1.13 mmol/L)、就餐后血糖水平( 9.03±1.3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25±1.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9.02±2.84 mmol/L)、就餐后血糖水平( 13.26±2.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8.81±1.72%)( 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3.66±0.98d)、平均住院时间( 6.44±1.76d)、低血糖发生率( 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7.04±1.25d)、平均住院时间( 9.57±1.82d)、低血糖发生率( 22.73%)( P<0.05)。结论:将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之后,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的糖尿病的治疗种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心电信息系统被普遍应用于心电图临床工作。该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通过与医院HIS系统相连接,可显著提升医师整体工作效率,使患者就诊时间缩短,同时提升并促进心电图临床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满意度。本笔者针对心电系统主要特点以及功能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其在心电图教学方面应用价值进行介绍。

  • 标签: 心电信息系统 心电图教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老年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病患进行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抽选我院34名冠心病病患,并在同时间阶段抽选我院34名高血压病患进行研究,抽选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4月,按照其患病性质分为X组(冠心病组)与Y组(高血压组),每组均分有34名病患。对68名病患均使用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方式,将X组与Y组病患监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X组与Y组监测情况的得出,X组(冠心病组)监测过程中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的病患占比为76.47%(26/34),Y组(高血压组)监测过程中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的病患占比为35.29%(12/34)。且X组病患收缩压为(146.97±8.62)mm Hg,其舒张压为(95.04±7.92)mm Hg;Y组病患收缩压为(126.57±7.26)mm Hg,其舒张压为(78.56±6.24)mm Hg,相较X组均更低。结论: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患存在的心肌缺血症状,并监测其血压值、心脏功能等情况,提升治疗及时性,保证病患生命安全。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病患 同步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干扰电治疗肩周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进行评分,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SPA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周治疗后三组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

  • 标签: 动态干扰电 动态关节松动术 肩周炎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 8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这 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 80例患者中出现心肌缺血阳性例数为 53例,检出率 66.25%( 53/80),通过动态心电图检出为 69例,检出率 86.25%( 42/50),后者比前者显著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 /三联 、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 /三联、 室性早搏成对等夫人检出率同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相比较而言更为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但二者在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 P> 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明显要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效果好,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所以次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肝门部胆管癌 (HCCA)是胆道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病理结构复杂,病变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忽略,而且大多数患者确诊时早已发展成中、晚期 ,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临床上目前治疗 HCCA的方法较多,但是意见并不统一,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仍是治疗 HCCA最有效且根治的手段。而相对患者的病情,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等方案,目前术前减黄、肝移植等成为一个很大热点,但缺乏一级证据,尚无统一口径,以下文章就围绕目前 HCCA的外科治疗最新动态做一综述。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律失常 检测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评估心肌缺血应用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心肌缺血患者 2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分为参照组 100例与研究组 10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研究组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对比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有效检出疾病,促进患者治疗,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 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 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房 接收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以及我院体检中心 血压正常的体检者(对照组)各70例,均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常规方式血压监测,对两组采用不同监测方式 监测 24h血压和脉压监测值,以及白天和夜间的血压和脉压监测值分别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在不同监测方式下,24h血压监测值以及白天和夜间血压平均监测值均存在明显性差别( P< 0.05),对照组则均无明显性的差别( P> 0.05)。 结论:24h 动态血压监测 可以对血压进行更准确的监测,有利于改善临床高血压诊治效果,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率, 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惠州科美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的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方法 1. 选取受试者 85 例,用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对 受试者 进行血压测量,获得测量结果,与人工听诊法测量结果进行比对,确认系统的有效性 。 2. 用 3 台 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设备,每台设备找 10 个 受试者 进行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4 小时内至少获得 75 组数据,其中有超过 80% 的符合要求的数据。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听诊法 有效性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老年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我院收治1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时间: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自愿分组原则将130例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参考组,分析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式对老年冠心病的检测效果。结果 分析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肌缺血阳性率95.38%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心肌缺血阳性率75.38%,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x2=10.417,P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以冠心病患者 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均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参照组)、实施动态心动图诊断(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有效提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动态心电图评估心肌缺血应用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3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 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 PNN50、 RMSSD、 SDNN数值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心率均与对照组检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结合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实施症状判断。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临床诊断 冠心病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在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0例,对 50例患者分别实施 DCG和 CAG检查,金标准为 CAG检查的结果,从而对 DCG诊断的准确性加以计算。结果:两种方法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异性、敏感性对比无差异( P>0.05);两组诊断非典型性心绞痛的特异性、敏感性对比存在差异( P<0.05)。结论: DCG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加以诊断,但仅依据 ST-T的改变无法确诊,特别是非典型性的心绞痛,需经由 CAG检查,并与临床特征相结合,综合予以评判。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不稳定型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应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具有的诊断价值。 方法: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从我院共计选取 98例心源性晕厥患者展开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可分为对照组( n=49,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观察组( n=49,行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 )。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晕厥检出情况。结果: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后,心源性晕厥检出率为83.67%,心源性晕厥未检出率为 16.33%,观察组行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后 心源性晕厥检出率为97.96%,心源性晕厥未检出率为 2.0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 标签: 24小时 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可行性。方法以 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开始时间为 2019年 1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2月,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提高检出率,促进疾病的治疗,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