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腹部癌的发病率高于胆管下端癌,但远低于胰头癌。据统计,其发病率仅为胰头癌的1/12。近年,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腹部癌的发现率逐渐增加。与胆管下端癌及胰头癌比较,腹部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手术切除率高,术后5年生存率为30%-70%,诊断和治疗有其独自的特点。

  • 标签: 壶腹部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腹周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经十二指肠切除18例,经胆总管下端切除2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3/20),3例患者分别为:1例胆漏,1例胰瘘,1例切口感染,均对证处理治愈。良性肿瘤患者随访率60.0%(3/5),其中1例17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2例患者术后67个月后仍健康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率80.0%(12/15)例。其中生存1年为6例患者(40.0%),生存2年为4例患者(26.6%),生存5年为2例患者(13.3%)。结论局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非胰头起源的腹周围肿瘤或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

  • 标签: 肝胰管 壶腹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张延龄教授:在评估各种切除范围的术式时,不能忽视综合治疗的意义.多年的实践提醒我们,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单靠手术切除仍不能提高其疗效,综合治疗极为重要.

  • 标签: 胰腺肿瘤 壶腹周围肿瘤 壶腹周围癌 切除手术 评价
  • 简介:腹周围癌为消化系统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5%。其发病率居第6、7位。腹周围癌指起源于腹部2cm以内,包括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Vater腹、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恶性肿瘤。具体分为胰头癌、胰腺内胆总管癌、腹癌以及十二指肠癌,后三者又可统称为腹部癌。

  • 标签: 壶腹周围肿瘤 早期诊断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腹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腹周围病变患者(肿瘤性病变44例,非肿瘤性病变12例)施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体外超声(US),CT检查比较。结果对照手术结果,EUS对肿瘤性病变正确诊断率为88.6%(39/44),漏诊3例,误诊2你;非肿瘤性病变正确诊断率83.4%(10/12),误诊2例。EUS对全部病例的诊断符合率为87.5%(49/56)。US与CT分别为53.6%(30/56)与46.4%(26/56)。有显著差异(P=0.011)。结论EUS是诊断腹周围病变的良好手段,特别是对小病变有显著的优越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壶腹周围疾病 诊断 EUS
  • 简介:主持人: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十二指肠二、三、四段,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且变异多见;在功能上较复杂,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胰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

  • 标签: 壶腹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范围 适应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溶菌酶在腹癌分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6例腹癌中溶菌酶表达。结果按是否含有溶菌酶分为两组,各期腹癌中溶菌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T175%(3/4)、T283%(10/12)、T350%(2/4)、T435%(5/14)(P<0.05);N130%(3/10)、N071%(17/24)(P<0.05);溶菌酶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66.7%(6/9),阴性组为14.3%(1/7)(P<0.05),说明溶菌酶表达与腹癌浸润转移和预后有关,溶菌酶阴性者易侵及胰腺,易有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低。结论溶菌酶在腹癌分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壶腹癌 溶菌酶 肿瘤转移 肿瘤分型 免疫组化ABC法 基因表达
  • 简介:尽管腹和胰头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只有不足20%的病人能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大多数病人只能进行姑息性治疗。现将我们近年处理晚期腹和胰头癌98例的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胰腺肿瘤 手术治疗 姑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次螺旋CT在胰头癌以及腹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主要是对39例患者手术病例诊断胰头癌以及腹癌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患者为胰头癌为29例,腹癌患者为10例。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5例,患者的年龄是在39到81岁之间。主要是采用SiemensSensation16层CT,进行增强前后多期的扫描。在原始横断面图像基础上结合多层面重建以及其它的处理,对两组基本的多层螺旋CT表进行了总结、比较以及统计CT手术之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组病例的CT主要是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腹癌瘤体比较小,容易向十二指肠腔突出,中心位于十二指肠腔内。胰头癌的中心则通常是在胰腺内。第二是肿瘤和胆胰管以及胰周血管的关系可以清晰的看出。第三是两管靠近多见于腹癌,然而两管分离多见于胰头癌。胰头癌以及腹癌的多层螺旋CT肿块显示率分别为百分之九十六点六以及百分之九十。手术之前诊断确诊率分别是在百分之九十三点一以及百分之九十。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展现胰头癌以及腹癌的影响特征,对手术之前诊断以及分期有着比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胰头癌 壶腹癌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周围癌Livin、Caspase-3及ki67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疾病的140例腹周围癌病患为样本。选择病理组织制作为石蜡样本,测定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内Livin、Caspase-3及ki67表达情况。结果:在腹周围癌组织之内,Ki67 以及Livin阳性率比癌旁组织更高,Caspase-3阳性表达率比癌旁组织低,P<0.05。结论:在腹周围癌组织以内Caspase-3表达量降低, Livin、ki67表达量上升。

  • 标签: []壶腹周围癌 Livin Caspase-3 ki67 表达情况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肌瘤是指发生在子宫平滑肌组织上的病变,且其具有发病慢、反复发作等显著特点,临床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因此本文探析山林氏“消癥散”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22年5月- 2023年5月在医学研究所、山林氏门诊部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11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所有入组样本平均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6.36%,西医治疗组为81.82%,P<0.05,存在临床意义。结论:山林氏“消癥散”治疗子宫肌瘤是高效、安全、效果显著地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壶山林氏 中医药 消癥散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介绍胰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的方法,并评估其对晚期腹周围癌的疗效,推广胰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方法对25例晚期腹周围癌患者采用胰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治疗。结果手术后胰高压腹痛都能缓解或减轻,消化道症状改善。结论本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晚期腹周围癌的姑息性治疗,还可作为重病患者根治前的第一期手术。

  • 标签: 治疗 胰高压 引流 壶腹周围肿瘤 T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腹部妊娠开窗取胚缝合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4年之间本院妇科行腹腔镜下输卵管腹部妊娠保守手术的患者25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传统输卵管腹部妊娠开窗取胚术、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腹部妊娠开窗取胚缝合术,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妇科患者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腹部妊娠开窗取胚缝合术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展开治疗后,乙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甲组,术中出血量<甲组)、术后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均优于甲组患者,且P<0.05。结论:对妇科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腹部妊娠开窗取胚缝合术,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改善患者的随访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改良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开窗取胚缝合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治疗腹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腹癌患者,该术式切除范围:十二指肠降段,距胆胰管汇合部切除胰头1~2cm及胆总管至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术中注意清扫区域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各切缘无肿瘤残存。术后定期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生存时间和肿瘤复发率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十二指肠漏、胆漏或明显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率为93.55%,随访时间为2个月~41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本组目前共死亡5例:有2例因非手术并发症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8天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严重肺部感染于术后1个月死亡;另1例死于术后2个月的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因不明;2例死于肿瘤复发;其余26例均存活至今,其中有3例出现肝内或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是治疗腹部癌的一种新术式,既比乳头局部切除术保证了相对足够的切除范围,又较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和创伤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保证各切缘无瘤残存和精细吻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肝胰管壶腹部 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胰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剖腹探查就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针对临床高度怀疑为胰腺癌、影像学诊断胰腺肿块的患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直视下进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胆囊腹皱襞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科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经胆囊腹皱襞入路行胆囊三角法LC治疗的120例胆囊结石和胆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这是胆囊腹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即胆囊腹皱襞)之间凹陷的解剖学标志。暴露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动脉。120例成功完成LC,术中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腹皱襞入路可有效预防LC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壶腹皱襞 胆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