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肿瘤预防主要是指通过降低肿瘤发生几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肿瘤预防的各项措施中主要包括远离致癌的相关因素,积极预防肿瘤发病因素,如感染因素、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运动干预、保持良好的心情,其对高危或者癌前病变患者实施干预,具有较高的干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出现肿瘤发生的几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肿瘤预防中心理干预措施展开分析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肿瘤预防 心理干预 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儿科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策略,以期为儿科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科 心理问题 干预策略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当前关于抑郁症心理干预策略的研究成果,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干预手段。通过对不同干预策略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教育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于2014年6月~2014年12月对本院ICU病房23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压力进行调查,统计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分析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探讨干预的对策。结果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表现为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倦怠、身心症状、存在离职意愿;心理压力来源包含工作时间长,夜班频繁,工作强度大等。结论ICU病房护理具备比较高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大,需要给予护理人员积极、正确的心理干预,缓解ICU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

  • 标签: ICU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儿科护理领域中应用情绪支持与心理干预策略的效果,以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与心理健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收集与儿科护理相关的研究文章,分析其中关于情绪支持与心理干预策略的内容,并从中梳理出各种常见的策略方法。根据这些方法,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可行的应用方案。结果:情绪支持与心理干预策略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是情绪支持的核心。护士应倾听患儿的需求和感受,对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尽可能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其次,诱导患儿进行积极的情绪表达,如使用绘画、游戏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宣泄负面情绪。此外,提供认知干预,帮助患儿树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病痛和医疗过程。例如,使用正向暗示与肯定的语言,以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和心理韧性。结论:情绪支持与心理干预策略是儿科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情绪支持,护士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与心理健康,并提升其治疗效果与康复速度。因此,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应重视情绪支持与心理干预策略的应用,以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身心需求。同时,未来的研究也应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情绪支持与心理干预策略,为儿科护理领域提供更多临床指导和依据。

  • 标签: 儿科 心理干预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并为提高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结合心理学理论和干预方法,研究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评估工具和干预策略,为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干预方式。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理健康 评估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与创造力,但青少年缺少社会经验,也很容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无法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并通过心理干预策略来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使青少年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不孕不育已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较高,男女任何一方生殖系统或激素水平等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孕不育,不孕不育病程较长,耗费大量精力、财力,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损伤,严重时影响夫妻感情导致家庭破裂。因此,研究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孕不育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灾难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随之带来的各种灾难医学与心理危机问题也已上升为世界性的问题,因此,灾难医学与心理危机干预已日趋重要。

  • 标签: 灾难事件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用于白癜风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科接诊白癜风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对于SDS和SAS这两项指标,研究组干预后都比对照组低,P<0.05。对于满意度这项指标,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4.0%高,P<0.05。结论:于白癜风中用心理干预,负性情绪缓解迅速,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心理干预 影响 白癜风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负性心理及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病例实施负性心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负性心理问卷调查之后,得出这些老年患者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失落心理、孤独心理、抑郁心理以及恐惧心理、无助心理等等,其中恐惧心理占据着绝大比例,比例为92.5%。结论老年心血管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负性心理,使其树立起自信心,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是一种较好的护理干预策略,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血管 负性心理 护理干预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以及SCL-90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各项不良情绪,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更好的配合检查,并保证检查的安全性。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镜检查 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1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胃镜检查时的不同心理反应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做胃镜检查的4-1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资料,共86例,观察患儿检查的临床特征,对不配合检查的患儿,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效果。结果全部患儿在胃镜检查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不安等情绪;给予患儿在胃镜检查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配合检查程度有效提高,护理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临床胃镜检查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稳定患儿心理行为和临床表现,利于临床诊断,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胃镜检查 心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98-02
  • 简介:摘要帮助手术患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缓解各种心理及疾病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手术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度过手术期,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寻找减轻手术患者紧张情绪及缩短手术时间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生物学指标和心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心率血压稳定,术中出血量少,焦虑分值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疗法可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手术??心理护理??情绪??出血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红林 平昌县人民医院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3-11-10
  • 出处:《医师在线》 2023年第21期
  • 机构: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康复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肿瘤患者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阻碍其治疗和康复进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此次的目的在于探寻与讨论心里干预对基层官兵心里健康的影响。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实验对象有2300例基层官兵,对这些基层官兵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的咨询、疏导和健康教育等。通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对比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基层官兵的各方面相较干预前都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提高。

  • 标签: 心理干预 基层官兵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提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存在率更低,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应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急诊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加以干预,使其不良心理状态得到缓解,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患者家属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