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 8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微观治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创面的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患者切口创面的愈合时间。结论:采用微波治疗的方法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并发症脂肪液化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的风险,减少脂肪液化的复发几率和恶化几率,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缓解病人的身心痛苦,促进药效的吸收从而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手术 脂肪液化 治疗效果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指出影响的主要条件,为今后类似案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降低在生产过程中的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出现的概率。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的方式,将2016年我院全年198例剖宫产手术作为研究总体样本,将其中发生了剖宫产脂肪液化状况的19例案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剖宫产脂肪液化状况的179例案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病例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两组之间的产妇年龄、BIM指数,以及产妇的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结果2016年剖宫产手术的198案例中,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案例19例占9.7%,对照组案例179例占90.3%。结论通过对于产妇案例的研究发现,年龄、腹部脂肪厚度和产妇的身体状况是影响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危险因素 剖宫产 腹部手术 脂肪液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7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7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时间、痊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上述五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的切口愈合。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 3 ㎝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 3 ㎝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及手术的侵入性操作也会刺激皮下脂肪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增加脂肪液化发生几率,包括挤压、结扎、钳夹等在内的操作都含有较高风险。         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因对缝合切口线、线结等异物排斥反应过大也会增加脂肪液化风险,缝合时若脂肪层有残留死腔也会导致渗液引流不畅,在炎症介质下发生液化,缝合打结时结扎过紧会影响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导致无菌性坏死。因此妇产科腹部手术操作中避免切口长时间暴露、缝合操作准确精细、做到彻底止血、不留死腔精准缝合切口才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发生几率,要注意封闭切口时边缘略有张力,对过敏体质及瘢痕体质患者减少操作刺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笔者收集医院妇产科共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6例部手术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换药、切口加压包扎(腹部压盐袋)、清创缝合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和手术操作多方面入手,防治并发症、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5例切口全部裂开患者行Ⅱ期缝合术愈合,愈合时间8~15d。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手术操作等因素关系密切,做好预防措施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发生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妇产科腹部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30例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中医宏观角度以及西医微观角度,阐释了营卫系统以及代谢免疫学,首次提出部分无机盐属于卫范畴,创新性地提出卫分为“卫”之部分和“”之部分。

  • 标签: 营卫理论 代谢免疫学 脾胃 经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性愈合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为治疗规范化积累经验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伤口门诊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会诊治疗的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无痛率46.7%,高于对照组的13.3%(P<0.05)。结论使用湿性愈合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了切口的换药频率及次数,减轻换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切口护理的相关费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湿性愈合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剖宫产产妇应用大黄硝芒外敷治疗预防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9月 我院86例剖宫产产妇,并以其术后切口处理方法为标准分组, 对照组产妇术后采取常规的腹部切口处理方法,同期观察组则于术后应用大黄硝芒外敷方法进行切口处理和预防。统计并对比两组术后腹部切口的脂肪液化率、二期缝合率以及切口愈合良好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率、二期缝合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中P< 0.05;观察组术后术后腹部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而切口愈合欠佳率、愈合差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中 P< 0.05。 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产妇于术后应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同时有利于促进切口的良好愈合,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大黄 芒硝 外敷 切口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患者的及早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4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2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22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微波照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81.82%),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照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能够及早痊愈。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理论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月-12月本院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38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治疗法组19例及湿润疗法组19例,分别应用普通无菌敷料及新型湿性敷料换药治疗临床观察及对照分析。结果新型湿性敷料治疗脂肪液化疗效较好,时间短,病人痛苦少。结论湿润疗法采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现代新型敷料的应用治疗脂肪液化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湿性愈合理念 脂肪液化 藻酸盐敷料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概率,并根据所得数据对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体型肥胖者、营养不良者、术中使用电刀者、糖尿病患者和术后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者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概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非营养不良者、未使用电刀者、无糖尿病患者和切口暴露时间较短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有体型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电刀使用情况和切口暴露时间;在手术前应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手术后应及时找出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从而加快患者的切口愈合速度。

  • 标签: 外科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原因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