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推拿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炎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门诊15例肠系膜淋巴炎患儿(2022.12-2023.12)予以研究,全部接受推拿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15/15),均治疗成功。与治疗前相比,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儿童肠系膜淋巴炎,给予推拿治疗的效果较好,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儿童 肠系膜淋巴结炎 推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部浅表淋巴良恶性患者,以超声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100例患者,以患者淋巴性质作为分组标准,良性组55例,恶性组45例,均进行超声鉴别诊断,以病理学活检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鉴别诊断良性准确率(96.36%)、恶性诊断准确率(100.00%)比较病理学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良恶性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鉴别患者淋巴性质,操作简单、便捷,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颈部浅表淋巴结 超声鉴别诊断 良/恶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之中,其发病率较高的是子宫内膜癌,其发病机制尚处于研究阶段。随着临床研究的加深,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是淋巴转移。近年来,临床上对淋巴清扫术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进行淋巴清扫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风险水平进行选择。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 转移 高危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分布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88例甲状腺癌患者均进行术前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出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与淋巴的分布情况。结果:88例甲状腺癌患者,经病理诊断发生淋巴转移的患者为41例,占比46.59%(41/88),未转移者47例,占比53.41%(47/88)。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97.56%(40/41)、95.74%(45/47)、96.59%(85/88)。中央区淋巴转移的超声诊断阳性率低于侧颈部淋巴转移的超声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较高的诊断价值,而清扫时要重点关注颈部的中央区的淋巴

  • 标签: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转移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龄及其他常见临床病理参数与宫颈癌病例盆腔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并建立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住院手术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宫颈癌患者838例,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年龄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建立预测盆腔淋巴转移的预测模型,采用C指数,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及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纳入的838名患者中,盆腔淋巴转移阳性患者共153例,总盆腔淋巴转移率18.3%。浸润深度,肿块大小,LVSI是盆腔淋巴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的列线图的C指数为0.701,校准曲线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的拟合度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1。结论:肿块大小、浸润深度、LVSI是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能力和准确性的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转移预测列线图。

  • 标签: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 简介:摘要:小儿再发性腹痛在儿童发病率很高,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肠系膜淋巴炎是其重要致病因素,笔者使用消食止痛贴治疗肠系膜淋巴炎所致小儿再发性腹痛,取效良好,今报道如下。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再发性腹痛 外治 消食止痛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中的意义。方法:从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伴腋窝淋巴肿大的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然后与最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不大(P>0.05)。良性淋巴节类圆形、圆形或融合状概率,L/S≥2.0概率,皮质厚度均匀性增厚概率,皮髓质分界清晰概率,内部回声均匀概率,无钙化概率,血流丰富程度不丰富概率,淋巴门型血流信号分布概率明显高于恶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伴腋窝淋巴肿大的患者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很好的指导完成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转移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6例,对患者超声检查结合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结果、超声检查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7.91%、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33%、96.77%。结论:超声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子宫内膜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二维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共计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80例患者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再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联合检查对腋窝淋巴转移的诊断效能,对比超声相关特征。结果:腋窝淋巴转移确诊例数为48例,联合检查检出例数为47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3.75%、93.75%、95.74%、90.91%。腋窝淋巴转移者的二维超声评分、弹性成像评分均高于未转移患者,淋巴纵横比、皮髓质厚度居于更高水平,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吲哚菁绿(ICG)示踪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活检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了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间,在医院接受ICG示踪SLNB的20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手术前均在宫颈3点及9点位置接受ICG注射。术中,利用ICG荧光显影技术识别并切除前哨淋巴(SLN)。根据中国妇产科癌症治疗指南,进行子宫切除及相邻淋巴清扫。对SLN及非前哨淋巴(NSLN)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此来评价SLN的检出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假阴性率,并对患者进行了分组,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SLN的总检出率为92%。通过细分治疗组别,我们发现ICG示踪技术在识别SLN、确定敏感度、计算阴性预测值以及降低假阴性率方面均具有高效能。SLN的阴性预测值为98%,敏感度达到92%,而假阴性率被有效降低至8%。值得注意的是,SLN主要定位于髂外淋巴和闭孔淋巴,与脉管侵犯的存在呈显著相关性。结论:ICG荧光显影技术在中国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SLNB中显示出高度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了假阴性率。本研究结果强调了ICG示踪SLNB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淋巴评估策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重要应用。进一步研究应致力于探索更为优化的示踪技术和手术方法,以提高临床效益,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吲哚菁绿示踪 荧光显影技术 淋巴结状态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对患者淋巴清扫数目、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淋巴清扫数目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手术时间较长,但创伤性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淋巴清扫数目与开腹手术无差异。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D2根治术 胃癌 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浅议女性患子宫内膜癌时,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观察效果。方法:我院选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划分,对照组单一手术,复合手术为观察组,分析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CEA、HER2、CA125水平明显较低(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与对照组并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时,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不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内膜癌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应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等效性进行评价,并就其在结核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予以研究。方法:对受试者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痰涂片及结核相关生化指标、血沉上的比较和分析,以对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应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应用予以评估。结果:结核病组的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结核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合生化指标、血沉检测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组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阴性组的表达量(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可应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判断且较为可靠。

  • 标签: 肺结核 T细胞检测 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的中医治疗。方法:纳入本研究的100名肺结核病人根据随机分配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本组100例患者全部使用的是常规西医治疗,分成强化期和巩固期,治疗组在其基础增加中医治疗。结果: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效果分析,能够得出治疗组有21例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49(98.00%);对照组有15例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32(64.00%),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可以得出治疗组有1例肝功能异常,1例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而对照组有4例肝功能异常,2例头晕,3例恶心呕吐,4例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高出治疗组,两组所呈现的信息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中医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安全性更多,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医学实践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中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