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1 个结果
  • 简介: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目前研究有1100多种药物对肝脏有潜在的毒性,最常见损害肝脏的药物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等。药物性肝炎除药物本身潜在肝毒性外,也与诸多因素有关,为减少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工作中应常规了解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合理用药,对有肝损害的病人立即停药的同时及时正确处理。

  • 标签: 肝炎 肝脏 药物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药物性肝病临床护理的内容,为药物性肝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 2004年 01月至 2016年 11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药物性肝病患者 140例,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超过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进行治疗药物性肝病的时候,使用优质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病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的分析中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4年60例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结果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表现多样性,可有明显临床症状,也可无临床症状,也可引起重型肝炎;结论提醒大家重视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

  • 标签: 肝炎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药物性的肝病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在我院进行药物性肝病治疗的患者共有10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更精细的护理干预,收集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对护理工作满意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显著,P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临床护理 效果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收治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5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加强支持治疗,停用已知或可疑药物的方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痊愈,有1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中药草对肝损害较大,在临床治疗中应该予以重视,较好的预后有利于提高药物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损害 中草药 药物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诊断和有效治疗措施,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水平和治疗能力。方法 对我院 2014年 1月~ 2017年 6月收治的 3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都有明确的用药病史,经过保肝、对症用药后,全部治愈。结论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致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易误诊、漏诊,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药物性肝病、积极预防、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规范治疗是临床诊疗的关键。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对符合标准的5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病的药物中,中草药占33.3%、抗生素占19.6%、抗肿瘤药占11.8%、抗结核类占7.8%、抗甲状腺类占7.8%、心血管类占5.9%、降糖药占3.9%、神经精神病药物占3.9%、非甾体抗炎药占2.0%,其他类占3.9%。临床分型属于肝细胞损伤型22例,胆汁淤滞型24例,混合型5例。结论多种药物可以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病,应加强监测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肝炎 中毒性 药物毒性
  • 简介:【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m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分型、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和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两组比较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对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102例;年龄18~82岁,平均50.8岁;用药种类以中草药为主(66.0%),其次为抗生素(8.8%)、化疗药物(4.4%)。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04例(65.4%),胆汁淤积型21例(13.2%),混合型34例(21.4%)。【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引起成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菌药、化疗药。肝细胞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成人患者预后良好,肝衰竭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临床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4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取护肝治疗与合理护理等综合措施,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对药物性肝损害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有效的临床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护理
  • 简介:摘要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最主要的代谢解毒器官。药物在肝脏内主要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转运等方式解毒。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脏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现对我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炎98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目的分析98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加深重视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1---201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临床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因咽部疼痛,于2001—05—16晚19时许服用土霉素0.5g(未服用其他药物)。约2h后,自觉躯干、四肢皮肤瘙痒、出现红色斑疹。次日晨继续服药,皮疹逐渐加重,泛发全身,并出现散在的松动性大疱,部分擦破后渗液,于当日11时入院。体检:体温38.1℃,脉搏102/min,血压97/60mmHg,颜面、躯干、四肢泛发性暗红色斑疹,松弛性大疱,部分大疱表面破

  • 标签: 药物性疱疹 土霉素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肾衰竭的住院患者共6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药物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2例药物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57例治愈,均在2~4周内恢复肾功能,治愈率为91.94%。肾功能异常或未恢复的有3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有1例,自动出院1例。

  • 标签: 肾损害 肾功能衰竭 药物毒性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屡有所见。本文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导致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和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等4个方面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具体论述。可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提高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用于临床的NSA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已经有超过100个品种,这些药物畅销全球,其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中滥用NSAIDs的情况,显著提高了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同时也限制了NSAIDs的应用范围。因此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治疗中使用NSAIDs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从NSAIDs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角度进行综述,阐述如下。

  • 标签: NSAIDs 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性特点 作用机制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