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1岁,工人,陕西籍.因发作性右上腹痛3个月于1999年4月1日入院.近3个月来,患者无诱因或脂餐后出现右上腹痛,有时呈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散,伴有低热,但无恶心、呕吐和黄疸.在外院B超发现"胆囊息肉、胆囊小结石",一直服用消炎利胆片和中药,腹痛可缓解、减轻.平素体健,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

  • 标签: 先天性 短肠综合征 小肠疾病 胆囊息肉 胆囊切除术 第四军医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在幼儿短小非插管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的临床情况。方法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2月份——2017年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实施短小手术的患儿10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欧普乐喉罩吸入七氟醚,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泊酚,对两组患儿麻醉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基本相同,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较比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较比对照组35.09%,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应用有效的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短小手术 喉罩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半侧颜面短小患者颏部不对称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年8月到2015年9月,对14例半侧颜面短小患者进行术前影像学测量和术前设计,采用颏部水平截骨的方法,对偏斜的颏部予以矫正。结果患者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唇麻木,1~6个月内均自行恢复。结论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精确的手术设计,可有效改善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颏部不对称畸形。

  • 标签: 半侧颜面短小 颏整形术 不对称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适化麻醉策略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短小手术患儿50例选入研究中,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患儿七氟烷麻醉(对照组)与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期躁动评分、平均动脉压与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丙泊酚用量(39.97±12.14)mg,少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评分(8.08±1.73)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8.00%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T1-T5MAP及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化麻醉策略对患儿呼吸产生的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与安全性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舒适化麻醉 小儿短小手术 七氟烷 右美托咪定
  • 简介: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oncaremodel,CCM)在半面短小症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半面短小症行延长器植入术后的患儿100例,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评分、口腔清洁度评分及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儿依从性、口腔护理效果评分以及口腔清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半面短小症患儿的术后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半面短小症 口腔清洁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烷与氯胺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行短小手术患儿50例,将其依据麻醉用药不同分成2组,A组采用氯胺酮麻醉,B组给予七氟烷,对比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另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均较A组短(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8.00%)较A组(44.00%)低(P<0.05)。结论 在小儿短小手术中,选择七氟烷实施麻醉,与氯胺酮相比,麻醉效果更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小儿短小手术 七氟烷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小儿眼科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实施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对照组53例实施静脉注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观察两组麻醉诱导时间、体动发生率及不同时间各项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体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诱导后HR明显加快,SpO2下降,至术毕HR升高更加明显,观察组各项指标则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安全性高,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全麻 喉罩通气 小儿眼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拟行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者患者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法,不仅对患儿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而且苏醒时间上短而且恢复迅速,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为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小儿短小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的88例小儿短小手术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麻醉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实验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麻醉后实验组的心率加快幅度和麻醉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实验组的患儿苏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短小手术患儿进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麻醉可以做到麻醉持续时间长,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发生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短小手术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在门诊短小手术中应用异丙酚加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 收集门诊行短小手术的52例患者为对象,电脑抽签法分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异丙酚麻醉,26例研究组增加小剂量舒芬太尼,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自然闭眼、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术后睁眼时间、自动离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有3.85%的研究组患者和23.08%的对照组患者出现麻醉不良反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在门诊短小手术中应用异丙酚加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起效快、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有普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异丙酚 舒芬太尼 麻醉 门诊短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插管下全凭七氟烷吸入在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80例进行短小手术的小儿临床资料,分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以氯胺酮实施麻醉,研究组以七氟烷实施麻醉,比较2组在实施麻醉后的效果及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苏醒的时间(6.75±1.91)min比对照组快(P<0.05),研究组在不良反应中发生率7.50%(3/40)比对照组20.00%(8/40)低(P<0.05)。结论非插管下全凭七氟烷吸入在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中,麻醉苏醒的时间更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标签: 非插管 七氟烷 麻醉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七氟烷喉罩吸入辅助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42例下腹部及四肢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行七氟烷面罩吸入直至患儿意识消失,对上肢手术患儿经肌间沟行臂丛阻滞注入5~15mL罗哌卡因(0.2%-0.375%),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患儿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剂量为1ml/kg,加深吸入七氟烷置入喉罩。手术中以1.7%~2.4%七氟烷喉罩吸入辅助神经阻滞麻醉。对比患者切皮后、术后20分钟及结束前1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患儿切皮后、手术开始后20分钟及结束前10分钟的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七氟烷喉罩吸入辅助神经组织麻醉对于短小手术患儿能够有效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喉罩 神经组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在外科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接受外科短小手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4)和研究组(n=44)。常规组利用舒芬太尼全麻诱导,研究组利用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4.50±2.80)min、苏醒时间为(12.50±2.80)min、拔管时间为(13.80±3.80)min,常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6.40±2.60)min、苏醒时间为(13.20±3.30)min、拔管时间为(16.30±3.60)min;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常规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2%,研究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外科短小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全麻诱导 外科短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异丙酚+小剂量芬太尼”在门诊短小手术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受短小手术的28例患者,按照使用的不同麻醉药物来分组仅使用异丙酚的14例患者被收入对照组,使用异丙酚的同时小剂量加用芬太尼的14例患者被收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①入睡时间研究组为(1.78±0.17)分钟,对照组为(3.09±0.45)分钟;②苏醒时间研究组为(5.48±2.07)分钟,对照组为(10.33±3.09)分钟;③定向力恢复时间研究组为(4.06±0.24)分钟,对照组为(6.09±2.31)分钟;④VAS评分研究组为(1.56±0.22)分,对照组为(3.36±1.35)分。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此外,两组均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不良反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小剂量芬太尼”可以提高麻醉效果,但不降低安全性,在门诊短小手术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门诊短小手术 芬太尼 异丙酚 小剂量应用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喜炎平和病毒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影响。方法以我院16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82例,A组使用喜炎平治疗,B组使用病毒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95.1%,B组总有效率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病毒唑,喜炎平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缩短效果更佳。

  • 标签: 喜炎平 病毒唑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程
  • 简介:【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日间短小手术中不同气道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0例行日间短小手术的患儿(1~6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I级随机分为4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组(P+L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导管组(P+C组)、七氟醚吸入喉罩组(S+L组)和七氟醚吸入气管导管组(S+C组),每组200例。静脉诱导后,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P+L组与P+C组静脉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S+L组与S+C组吸入七氟醚维持。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0min(T3)以及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HR,SpO2的变化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其他组比较,P+L组T1时MAP(102±5)mmHg、HR(101±7)bpm,T4时MAP(101±9)mmHg、HR(99±8)bpm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无剧烈波动(P〈0.05),只是T3时MAP(88±7)mmHg、HR(85±6)bpm较其他组略有下降;另外,P+L组麻醉诱导时间(3.7±1.1)min、停药至简单的指令性语言反应时间(2.7±0.4)min、清醒拔管时间(4.1±0.3)min、完全清醒时间(5.2±1.7)min,均较其他组用时短(P〈0.05);P+L组在麻醉不良反应方面,苏醒期躁动、呕吐、喉痉挛少,但头痛例数略多(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配合喉罩的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日间门诊短小手术效果满意,不仅麻醉诱导时间短,而且患儿在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全凭吸入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小儿 日间手术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瑞马唑仑在预防短小腹腔镜手术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钢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短小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2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I级或II级,BMI18-30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小剂量组(S组)、中剂量组(M组)和大剂量组(L组)。麻醉开始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瑞马唑仑或生理盐水,随后给予镇静、镇痛和肌等药物序贯诱导。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小时内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次要指标: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次数、严重程度,呕吐抢救药使用率,Apfel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性别,年龄,BMI,手术类别,ASA分级。结果:共有120名患者参与了本试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使用瑞马唑仑。最终C组30人,S组30人、M组30人、L组30人参与了试验。术后0-6小时内各组术后PONV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M组相比较在术后0-6h内PONV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L组相比较术后0-6h内和术后24小时内PONV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L组相比较术后0-6h内、术后6-24小时内和术后24小时内POV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L组相比较术后0-6h内和术后24小时内PON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抢救性止吐药物使用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使用0.2-0.25mg/kg瑞马唑仑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减少术后24小时内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减少术后抢救性止吐药物的使用次数,这个剂量下使用瑞玛唑仑是安全的。

  • 标签: 瑞马唑仑 地塞米松 术后恶心呕吐 恶心 呕吐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