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导速度变化。方法:抽选120例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分析受检者神经导速度变化。结果: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神经的MCV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SCV均小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分析神经导速度变化,可以很好的辨别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信息传递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82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采用摸球法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实施微信信息传递的观察组,一组为未实施微信信息传递的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1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度、改进措施执行度以及重要信息知晓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度、改进措施执行度以及重要信息知晓情况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信息传递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完善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信信息传递 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信息传递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82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采用摸球法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实施微信信息传递的观察组,一组为未实施微信信息传递的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1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度、改进措施执行度以及重要信息知晓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度、改进措施执行度以及重要信息知晓情况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信息传递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完善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信信息传递 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L-NAME对内脏-减压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内脏疼痛引起休克的机理。方法:用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入纤维的方法模拟内脏痛,比较静脉注入L-NAME前后刺激神经时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基础血压升高(P<0.01)。用药前刺激神经时为降压反应,△MBP=-417±1.79kPa,而用药后刺激时却为升压反应,ΔMBP=+122±1.93kPa(P<0.001):注射L-NAME前先注入L-精氨酸,不管是基础血压还是刺激后的反应性血压,其变化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结论:在大鼠身上刺激内脏大神经入维可引起内脏-减压反应;发现了L-NAME对上述反应有翻转作用。该作用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生成。

  • 标签: L-NAME 电刺激 内脏大神经 传入纤维 血压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导速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联用温针灸和中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导速度。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导速度相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加快神经导速度。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痹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2023年3月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筛选研究对象,经筛选,获得11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这些研究对象进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均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同时使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对比神经导功能、氧化应激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腓总神经MCV、腓总神经SCV、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腓总神经MCV、腓总神经SCV、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腓总神经MCV、腓总神经SCV、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SOD、GSH-Px、NO、MDA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OD、GSH-Px、NO高于治疗前,血清MDA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OD、GSH-Px、NO高于对照组,血清MD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单项不良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痹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提高神经导速度,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益气活血通痹汤 甲钴胺片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归芪除痹汤联合甲钴胺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导速度的影响,证实归芪除痹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20例,随机化分组,分别设为A组和B组,两组均口服甲钴胺片,A组联合归芪除痹汤,B组联合桃红四物汤。测定两组神经导速度。结果 2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NCV、MNCV比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增加,A组优于B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归芪除痹汤联合甲钴胺片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导速度。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归芪除痹汤 甲钴胺片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导速度(MNCV)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神经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更优。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导速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50例,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NCV中正中神经(50.25±1.02)m/s、腓总神经导速度(52.25±1.45)m/s;MNCV中正中神经(53.25±1.45)m/s、腓总神经导速度(54.45±1.45)m/s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值=24.920、46.885、26.472、35.806;P

  • 标签:   依帕司他 甲钴胺 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导速度(MNCV)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神经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更优。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修复是临床重要的课题。目的:探讨改良兔防御1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组、改良兔防御1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将所有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使用可降解甲壳质生物套管套接修复神经断端,术后连续7d以神经营养因子、改良兔防御1以及生理盐水注射到臀肌中。结果与结论:术后6周,神经营养因子组和改良兔防御1组大鼠的坐骨神经指数较生理盐水组高,但3组大鼠的运动神经导速度:神经营养因子组〉兔防御1组〉生理盐水组,且改良兔防御1组大鼠的再生神经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较神经营养因子组大鼠小,但相对于生理盐水组大。提示改良兔防御1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具有促进作用。改良兔防御1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清理髓鞘残留、改善神经再生环境有关。

  • 标签: 防御素类 巨噬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防御素 周围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天麻注射液在神经衰弱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神经衰弱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观察组给予天麻注射液,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45/50)(90.00)%,对照组患者患者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30/50)(60.0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注射液用于治疗患者神经衰弱,其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天麻注射液 神经衰弱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 A、 D水平对脑损伤婴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足月出生且伴有脑损伤的患儿 200名,其 100 名 婴儿出生后 1个月开始给予维生 D400IU,持续约 12个月,后测量患儿维生 D水平,另 100 名 婴儿出生后给予维生 A1500IU,持续约 12月,后测量维生 A水平,分别 比较患儿发育商和神经发育情况与维生 AD 的关系 。结果 完成随访患儿共 200例, 12月后分别 测量维生 AD 水平高低,并与发育商进行分析。维生 AD 水平高的患儿,其发育商也高,智能低下发生率明显低于含量低的。结论 维生 AD水平可降低脑损伤婴儿发育商低下的风险,可一定程度改善患儿神经发育。

  • 标签: 维生素 A D 脑损伤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衰弱患者采用天麻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有40例。分组期间,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天麻注射治疗。分组结束后,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存在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给予神经衰弱患者天麻注射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使患者治疗效率得到提升,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该治疗方法应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衰弱 天麻素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二氢杨梅对γ射线辐射引起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提前给予二氢杨梅,1h后以8Gy辐射强度的γ射线照射10min。24h后MTT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试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以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二氢杨梅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γ射线辐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抑制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以及Bcl2和Bax的比值,从而保护神经元。结论二氢杨梅对γ射线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辐射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天麻与阿普唑仑结合应用对神经衰弱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54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联合组各27例。参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联合组应用阿普唑仑和天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睡眠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联合组与参照组相比,联合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更短,睡眠质量更好(P<0.05)。 结论:应用阿普唑仑联合天麻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时间,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阿普唑仑 天麻素 神经衰弱 睡眠质量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神经衰弱的有效治疗方法,研究对其实施阿普唑仑、天麻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将以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选取68例神经衰弱患者参与实验,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入组患者伴有失眠、紧张性头痛等临床症状,并在入组后将其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单一组、联合组,其中单一组内需实施阿普唑仑治疗,联合组则需将阿普唑仑与天麻联合应用,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天麻与阿普唑仑的联合治疗,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显著改善,同时其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相比单一组更优,(P<0.05)。结论:神经衰弱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阿普唑仑与天麻联合应用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衰弱 阿普唑仑 天麻素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