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积雪的有效成分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治疗瘢痕、抗肿瘤、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根据临床给药方式和需求的不同,积雪提取物或单一有效成分被制成注射剂、口服制剂及外用制剂等多种剂型,为了达到靶向及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等目的,脂质体、囊泡、微球等新型载体技术与工艺也纷纷被应用。本文综述了积雪有效成分的传统制剂和新型制剂的工艺及相应的疗效,以期为进一步开发积雪及其有效成分的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参考。

  • 标签: 积雪草 积雪草苷 脂质体 囊泡 包合物 微球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肝炎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 2014年 9月至 2015年 12月我院的 103例慢性肝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51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 52例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 95%, 5%无效,对照组的有效率是 80%, 20%无效,两组的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对照组有 2例不良反应,经治疗均好转,研究组无不良反应病例。 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突出,异甘草酸镁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关键词 ] 肝炎;异甘草酸镁;复方甘草酸苷;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和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肝炎降低转氨酶疗效。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慢性肝炎患者60例,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观察组实行异甘草酸镁治疗,一组对照组实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乏力、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异甘草酸镁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价值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异甘草酸镁 慢性肝炎 转氨酶 疗效
  • 简介: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口服油包水型微乳。方法选用Volp-5为表面活性剂,短链醇类作助表面活性剂与不同的油相,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微乳处方,研究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油相等因素对微乳区形成大小的影响,考察了甘草酸二铵微乳的稳定性。结果油包水型微乳的优化处方为Volp-5、异丙醇、油酸乙酯、水。实验结果表明甘草酸二铵微乳稳定性良好。结论油包水型微乳可作为水溶性药物甘草酸二铵新剂型载体,质量稳定,易于制备。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微乳 制备 伪三元相图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慢性湿疹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的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 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平均分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实验组以及口服西替利嗪片的对照组,每组 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的药片每次两片,每日三次;对照组的药片每日一次,每次十毫克。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都进行软膏的涂抹。连续治疗四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结束以后,实验组患者治愈人数为 49,治愈率为 98%,高于对照组的 70%;实验组显效率为 100%,高于对照组的 7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达 98%,高于对照组的 84%。两组患者的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湿疹患者,采用复方甘草苷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提升治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慢性湿疹 临床疗效 观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50名慢性湿疹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的是咪唑斯汀片,并且在患处涂抹复方地塞米松软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复方甘草酸苷。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00%,这就意味着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复发率比较低,因此,值得在慢性湿疹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慢性湿疹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前,复方甘草酸苷片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免疫调节、抗过敏反应、抗炎和激素样作用上,还可以抑制病毒的生长并保护肝细胞膜。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和相对较少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物在皮肤疾病的应用过程中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分析复方甘草酸苷片在皮肤病学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肤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治疗各类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医院收治的 629例各类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甲组 315例,运用强力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乙组 314例,运用甘草酸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乙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治疗各类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修复患者体内组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退广和使用。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肝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肝功能异常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作治疗对象,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每日滴注1次,疗程为1月,并与34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80mL1/日病人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IBiL)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复常率分别为92.3%、87.2%、80.6%;对照组为79.4%、73.5%、71.4%,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LT、AST、IBiL平均复常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退黄、改善肝功能作用,并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就诊的 5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录入计算机中,引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均分成 25 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有助于治疗效果提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乙型肝炎 甘草酸二铵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流程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9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均提供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39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9例晚期胃癌患者完全缓解率为5.13%(2/39)、部分缓解率为51.28%(20/39)、稳定为20.51%(8/39)、进展为23.08%(9/39),总有效率为56.41%(22/39);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粘膜炎、外周神经毒性、转氨酶升高,其中0度、I度、II度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III度、IV度(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可耐受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尿嘧啶 草酸铂 晚期胃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66例CHB患者为研究主体。根据随机法分组后,A组33例采取MgIG治疗,B组33例采取甘草酸二铵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CHB患者采取MgIG治疗的效果较佳,能够优化肝功能,促进病情转归。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乙型肝炎 甘草酸二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银屑病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60位银屑病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两组均使用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银屑病皮损程度评分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达到93.33%,两组在用药后皮损程度均明显下滑,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于寻常型银屑病可提升疗效,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 皮损程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 A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时间为 2015年 1月 ~2016年 1月在门诊进行治疗的银屑病患者 74例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单一用药组(使用阿维A进行治疗)和联合用药组(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 A进行治疗),每组 37例,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4.59%)明显比单一用药组( 78.38%)高(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PASI积分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ASI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用药组的 PASI积分明显比单一用药组低( 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 A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降低 PASI积分,可在临床治疗时推广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 阿维 A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皮肤性病是炎症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性病等皮肤病的统称,这些疾病可引发患者出现皮疹、破溃、瘙痒等症状,从而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干扰,需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由甘氨酸、甘草酸苷、甲硫氨酸组成的复合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本文主要总结了其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肤性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在皮炎湿疹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92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观察组(n=46)。其中,对照组采取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分析2组病人治疗后的瘙痒评分、糜烂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糜烂、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皮炎湿疹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后可以提升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炎湿疹 瘙痒 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黄疸性肝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5月本院78例重度黄疸性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9例,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39例,行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TBIL、ALT和AS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重度黄疸性肝炎患者异甘草酸镁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黄疸性肝炎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