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后6、12h,1、3、5d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caspases-3酶活性、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烧伤后大鼠肠上皮凋亡细胞数、caspases-3的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大鼠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或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烧伤后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0.575,-0.613,P<0.05).结论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且与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相关.

  • 标签: 烧伤 肠黏膜 细胞外基质 细胞凋亡
  • 简介: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终末产物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导致不同组织血管细胞外基质的重构,采用药物干预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和生物学效应,有助于防治上述病变。目前,药物的干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氨基胍、噻唑衍生物类、维生素类。

  • 标签: 糖基化终末产物 细胞外基质 干预治疗 药物治疗 并发症 糖尿病
  • 简介: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 将表皮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脱细胞真皮表面,经培养后形成各种皮肤替代物,分别于接种后3、7d时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各皮肤替代物上清中均可检测到一定量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培养7d与3d时相比,除TGFβ1外,其余各指标的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含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与单纯含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相比,培养上清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0.01)。 结论 体外培养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种植表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表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活性肽 脱细胞真皮基质
  • 简介:背景:软骨组织工程主要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因子及生物反应器等,其中支架材料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关键环节。目的:制备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多孔支架,评估其理化特性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物理法分别制备猪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及人脐带Wharton胶,然后以冻融干燥法制备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多孔支架,检测支架的孔隙率、吸水率、组织成分及纵向压缩弹性模量,并进行组织学染色。将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多孔支架与兔软骨细胞共培养7d,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活-死细胞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采用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多孔支架浸提液与细胞培养液培养兔软骨细胞6d,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结论:(1)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多孔支架横断面为均匀的多孔网状结构,孔壁上密布软骨纤维,纵断面为垂直管状结构,支架苏木精-伊红红染、番红O及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阳性,含有胶原和糖胺多糖成分,支架的吸水率、孔隙率和纵向压缩弹性模量分别为(17.4188±0.9090)%、(81.4951±6.6210)%和(2.8333±0.4564)kPa;(2)共培养7d,兔软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和增殖,并均匀长入支架孔隙内;(3)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多孔支架浸提液对软骨细胞无毒性;(4)结果表明,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多孔支架的理化性能及生化成分与天然软骨相似,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细胞外基质 人脐带Wharton胶 软骨 细胞相容性
  • 简介:目的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和9例肝外伤患者的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法检测ECM1的表达,分析ECM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CM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ECM1阳性表达率为7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0%和正常肝组织的22%(x2=34.286,7.044,P<0.05).ECM1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有无转移和TNM分期有关(x2=5.455,4.275,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和HBsAg表达等无明显关系(x2=2.841,0.014,0.000,0.734,0.075,0.000,0.031,P>0.05).Westernb1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ECM1相对含量为25.49±4.6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00±0.37和正常肝组织的2.94±0.21(t=31.962,31.699,P<0.05).结论ECM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且与肝癌有无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提示ECM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转移,可能是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肝肿瘤 细胞外基质蛋白-1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上调microRNA-145-5p(miR-145-5p)基因表达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随机分为空白组、LPS组和LPS+miR-145-5pmimics组(miR-145-5p组),miR-145-5pmimics转染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说明,刺激24h后,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Xprotein,Bax)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miR-145-5pmimics后的HBZY-1细胞miR-145-5p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LPS组细胞活力及FN、TGF-β1和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及Bax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miR-145-5p组细胞活力及FN、TGF-β1和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Bax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上调miR-145-5p基因表达可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力,通过下调FN和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分泌,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Bax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miR-145-5p基因 脂多糖诱导 凋亡 细胞外基质分泌
  • 简介:背景: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很弱,利用软骨组织工程能更好地实现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种子细胞细胞载体作为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新的探索。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基质混合物(ASVF)复合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微载体(CEDPs)修复SD大鼠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中分离获取ASVF,以湿法粉碎和脱细胞处理得到猪来源CEDPs,将两者混合,修复大鼠膝关节滑车直径2mm全层软骨缺损。实验按移植物的不同分为空白组、CEDPs组、CEDPs+ASVF组。术后6周、12周取材,对标本进行Micro-CT分析,评估缺损去软骨下骨的重塑情况;标本切片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Wakitani评分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各组均有软骨下骨重塑,CEDPs+ASVF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CEDPs+ASVF组新生组织结构主要为透明软骨,其余两组为纤维组织与透明软骨混合分布,且CEDPs+ASVF组组织学评分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自体ASVF复合CEDPs可用于修复SD大鼠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血管基质混合物 细胞外基质 微载体 组织工程 软骨 关节
  • 简介:目的研究虫草肾茶胶囊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HM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虫草肾茶胶囊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体外培养的HMC在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上清液中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福辛普利为对照。结果高糖能明显促进HMC分泌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P〈0.05或P〈0.01)。而虫草肾茶胶囊能抑制HMC分泌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并呈一定量效关系(P〈0.05或P〈0.01),且某些方面明显优于福辛普利。结论高糖可促进HMCTGF-β1及ECM分泌,虫草肾茶胶囊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HMC分泌TGF-β1及ECM,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外基质 中草药
  • 简介: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type1,Sirt1)基因与骨关节炎有密切联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Sirt1基因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小鼠的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软骨细胞。根据实验设计加入不同的作用物质而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EX-527组(Sirt1基因的抑制剂,终浓度为1mmol/L)和白藜芦醇组(Sirt1基因的激动剂,终浓度为100μmol/L)。RT-PCR检测Sirt1基因,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合成基因Sox9、II型胶原蛋白和聚蛋白多糖及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降解基因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0%以上,表明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中Sirt1基因mRNA表达明显上调,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EX-527组中Sirt1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降,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irt1基因能够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产生影响,且Sirt1的表达可以促进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合成并且减缓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降解。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软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研究抽吸术采集的脂肪颗粒经消化清洗贴壁生长的人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前后的形态和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吸脂术获得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分离、接种培养皿,贴壁后采集的细胞和原代细胞增殖80%融合后采集的细胞,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CD166、Stro-1、CD29等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CD29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极高的阳性率;Stro-1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较低的阳性率;CD105、CD166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增殖前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提取的脂肪基质细胞的原始情况,经过原代培养增殖后部分干细胞相关的抗原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脂肪基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表面标志 阳性率 培养增殖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简介: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成人骨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growthfactorreceptor,NGFR)阳性细胞,获得同质性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s,MNCs).对MNCs进行常规贴壁培养或应用磁分离技术分离NGFR+细胞.分别检测NGFR+细胞和常规贴壁培养所获BMSCs体外扩增和集落形成能力,分析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结果免疫磁珠分离获得NGFR+细胞的纯度为(90.4±4.7)%,NGFR+细胞较贴壁培养获得BMSCs具备更强增殖能力和成骨及成脂肪分化潜能.结论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骨髓NGFR+细胞可以获得同质性原始BMSCs.

  • 标签: 基质干细胞 骨髓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分离和提纯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温对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4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BMSCs,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HE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结果成年雄性恒河猴BMSCs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10-13d汇成单层,传代后4~7d长满瓶底。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见BMSCs为单核细胞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猴BMSc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灵长类动物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治疗动物模型肛瘘,探讨ADM治疗肛瘘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长白猪肛瘘动物模型(14头),应用ADM填塞治疗。ADM治疗后12h、24h、72h、7d、14d、28d和60d分别取肛瘘治疗标本(每组2头)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肛瘘组织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hADM边缘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成纤维细胞长入。术后7d浸润细胞密度较术后12h显著升高(998.7±128.0比218.2±58.2,P〈0.01):术后7~28d.密度逐渐下降。术后7d,在ADM边缘可见成熟新生血管和肌成纤维细胞;术后14d血管密度(30.5±5.2)较术后7d(11.2±3.3)增加(P〈0.01),肌成纤维细胞的密度也较术后7d增加(6.8±0.4比3.8±0.8,P〈0.01)。术后60d可见规则排列的肌肉组织长入。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植人体内后的血管化和被宿主细胞的再塑形可能在肛瘘愈合中起重要作用。ADM可成功用于治疗动物模型肛瘘.并可能进一步用于其他慢性感染创面的治疗。

  • 标签: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肛瘘 愈合 动物模型 长白猪
  • 简介:目的探讨负载去细胞基质的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联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分离、提纯SD大鼠的BMSCs.实验分为4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个样本):空白组:单纯BMSCs培养,对照组1:去细胞基质与BMSCs共培养,对照组2:nHA与BMSCs共培养,实验组: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与BMSCs共培养.于培养14、21d,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于培养3、7、10、14、21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呈球形,粒径范围为3.52~29.65μm.培养第21天,实验组内可见大量钙质沉积,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对照组有少量钙质沉积;空白组钙质沉积更少.从培养第7天开始,实验组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培养第10天开始,实验组的骨桥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骨桥蛋白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2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活性、Ⅰ型胶原及骨桥蛋白的表达均达到高峰.结论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与B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类 材料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与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bonemarrowstromalcells,hBMSCs)共培养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以评价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制备两种粒径(6nm和200nm)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h加入。检测纳米磁铁颗粒和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及加入方式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hBMSCs和6nm粒径的铁颗粒共培养时能保持较好的ALP活性表达,而200nm粒径的铁颗粒显著降低了hBMSCs的ALP活性。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和hBMSCs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示踪。

  • 标签: 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 磁共振 骨髓基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埋植物的抗原性差异.方法将猪断层中厚皮片采用胰蛋白酶+tritonX-100等处理,制成Xeno-ADM,分为戊二醛交联的Xeno-ADM1组、网状交联的Xeno-ADM2组、未交联的Xeno-ADM3组、动物先用Xeno-ADM蛋白致敏后再移植交联的Xeno-ADM4组和未交联的异体兔Allo-ADM对照组.分别将移植物埋植于5组共计25只日本白兔的耳部和背部皮下,术后2~32周检测兔血清抗ADMs抗体效价,并观察移植物大体和组织学变化.结果Xeno-ADM4埋植物组血清抗Xeno-ADM蛋白抗体效价最高;排除致敏因素的影响,Xeno-ADM各组血清抗体滴度依次为:Xeno-ADM3组>Xeno-ADM2组>Xeno-ADM1组(P<0.05~0.001);在Allo-ADM组中,有40%的血清样本呈现出抗Allo-ADM蛋白抗体阳性.组织学上,Xeno-ADM移植部位有激烈而持久的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llo-ADM异体埋植对照组;ADM被降解吸收的程度依次为:Xeno-ADM3>Xeno-ADM2>Xeno-ADM4>Xeno-ADM1>Allo-ADM(P<0.05~0.001),在交联型ADM组易产生异物巨细胞反应.结论Xeno-ADM的免疫原性强于Allo-ADM,诱导宿主产生IgG限制的免疫反应;大张变性的ADM埋植物能降低抗原-抗体反应,减缓炎症免疫反应导致的ADM结构破坏和降解吸收.

  • 标签: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抗原性 实验研究 移植 组织学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物体外培养、扩增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富含血小板血浆以冻融裂解法处理,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裂解物,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特征,并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结果血小板裂解物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均一呈现CD14、CD31、CD34、CD45及HLA-DR阴性和CD73、CD90、CD105、CD166阳性,具备体外成骨、成脂分化能力。此外,与经筛选的胎牛血清比较,低浓度血小板裂解物即具有支持骨髓基质细胞扩增的能力。结论血小板裂解物可替代胎牛血清,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扩增。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血小板 细胞培养 扩增
  • 简介: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CFC和CD34+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中,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和无滋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含量和CD34+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分别扩增了122.5±4.3,39.6±2.7和11.8±0.52倍(P<0.05).结论:转染FL基因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其它细胞因子可增强对人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 标签: 体外扩增 CD34^+细胞 脐血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脱钙的脱蛋白异体骨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合适的支架材料.方法用经物理与化学方法处理而制得的脱蛋白骨与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ALP的活性、骨钙素的分泌与蛋白质含量检测;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脱蛋白骨材料上的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能在脱蛋白骨上贴附、增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本方法所制的脱蛋白骨与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 标签: 脱蛋白骨 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护理,做好效果比较。方法:本文通过选取60例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模式。结果:对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视力水平评分比较,观察组病例患者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护理,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整体效果较优。

  • 标签: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 真菌性角膜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