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D3对IgA肾病大鼠白介素-4的调节作用.方法52只Wister大鼠剔除死亡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未干预组)、C组(强的松组)、D组(1,25(OH)-2D3组)、E组(强的松+1,25(OH)-2D3组).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结果①尿蛋白定量:A组(正常对照组)为7.03±0.99mg/24h;B组(未干预组)为51.49±3.04mg/24h;C组(强的松组)为12.15±0.75mg/24h;D组(1,25(OH)2D3治疗组)为23.0±2.27mg/24h;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为9.99±0.79mg/24h;经治疗后C、D、E组24h尿蛋白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②脾脏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428±0.60%;B组(未干预组)5.10±0.08%;C组(强的松组)2.93±0.13%;D组(1,25(OH)2D3治疗组)4.56±0.19%;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1.44±0.56%;③淋巴结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50±0.13%;B组(模型组)15.4±3.11%;C组(强的松组)2.74±0.29%;D组(1,25(OH)2D3治疗组)6.55±0.66%;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2.32±0.34%.C、D、E组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D3可能下调IgA肾病大鼠IL-4的表达,影响Th2细胞的调节.

  • 标签: 1 25-二羟维生素D3 IGA肾病 白介素-4
  • 简介:观察并评估不同剂量维生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影响。Wistar大鼠120只完全随机分配到6个组,每组2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维生C(15mg/kg)治疗组(C组)、维生C(75mg/kg)治疗组(D组)、维生C(150mg/kg)治疗组(E组)、维生C(225mg/kg)治疗组(F组)。处理后4h每组各处死10只,采集血清标本,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D二聚体,观察胰腺的形态及病理改变。统计各组3d的存活率。血清指标以及病理评分各组结果中,C、D、E、F组与B组之间比较显著降低(P〈0.05),E、F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的3d存活率与B组之间比较显著升高(P〈0.05),E、F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C作为抗氧化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增加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当剂量达到饱和时,提高剂量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维生C的使用不应片面追求过大剂量,而应按药代动力学决定用量较合理,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 标签: 维生素C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 简介:口腔溃疡是最常见口腔黏膜疾病,其患病率高达20%,具有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发病时,溃疡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日常饮食和生活。2013年4月-10月我们对在支队教导队各类集训期间92例患口腔溃疡的战士采用西瓜霜混合丁卡因联合复合维生B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西瓜霜 丁卡因 口腔溃疡 短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3D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1-4月,选择甲状腺单双侧良性病变、甲状腺微小癌以及甲状旁腺病变10例,在3D腔镜辅助下,经颈前胸骨凹上方约一横指处2-4cm弧形切口行局部病灶或患侧腺叶切除,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结果10例手术均在3D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无异常出血,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90min,(61.8±22.4)min;术中出血量1.3-93.0g,中位数5.2g。术后随访1-4个月,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3D腔镜辅助行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相对于2D技术,空间立体感强,更有利于局部精细解剖,有利于功能保护。

  • 标签: 3D腔镜辅助手术 甲状腺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清学Rh(D)阴性表型汉族人群的分子背景。方法37份常规血清学试验检测出的Rh(D)阴性江苏汉族人,采用PCR-SSP检测RHCE基因和RH(D)基因;并对存在RH(D)基因的个体进行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的测序。结果37例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26例无RH(D)基因。存在RH(D)基因的11例中,3例为RH(D)和RHCE基因发生互换,6例为RHD(K409k)(第9外显子1227G〉A),1例为弱D15型(第6外显子845G〉A),1例为RH(D)*711delC(第5外显子711位碱基缺失)。结论一定比例的血清学阴性Rh(D)人群并非真正的Rh(D)阴性,即表达弱D抗原。提示对血清学Rh(D)阴性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有利于安全输血。

  • 标签: RH血型 RH(D)阴性 RH(D)基因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心脑脉通胶囊中葛根有效成分葛根及蓝萼香茶菜中有效成分蓝萼甲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结果葛根、蓝萼甲分别在21.9~109.5、5.04~50.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8.7%;RSD分别为1.4%、1.0%。结论本方法可靠稳定,可用于心脑脉通中葛根、蓝萼甲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心脑脉通胶囊 HPLC 葛根素 蓝萼甲素
  • 简介:摘要如今抗生已经大量的应用到各大医院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的合理正确应用不断的被人提起,呼吸内科的合理应用也收到重视,这需要我们对抗生素不断的研究,使它真正为人类健康造福。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铁调调节蛋白,一种重要的铁代谢调节蛋白,对铁调的表达起重要的调节作用。HJV蛋白有两种亚型,一种是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和在细胞膜上的m-HJV,另一种是经弗林蛋白酶作用的分泌型HJV。两种亚型的HJV均可对机体铁代谢进行调节。对HJV调控铁调表达和铁代谢的进一步研究不仅使我们对体内铁稳态的平衡有进一步了解,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针对多种贫血症和铁代谢病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铁调素调节蛋白 铁调素 铁代谢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 4)10-014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台血凝仪在D-二聚体检测方面各自的优势与差异。方法选择一天内的标本30份,先后在两台仪器上进行D-二聚体检测,前后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一致率为93.3%。一例CP-2000阳性而STAGO阴性,一例STAGO阳性而CP-2000阴性。

  • 标签: 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4-02
  • 简介:血型抗原和相应抗体一般不会同时存在,笔者在进行Rh(D)血型检测中,发现1例Rh(D)阳性者血清中同时存在抗-D,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为D变异型免疫产生抗-D引起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RH血型 D变异型
  • 简介: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有学者认为它是制造业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更有许多国家已将3D打印技术作为国家战略规划。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研究,3D打印技术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医学技术。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面,这一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3D打印技术 人体模型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预防中脐带内给缩宫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成功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成功分娩出胎儿后立即给予0.9%生理盐水20ml+缩宫20U脐带内给缩宫注入至钳夹脐带的胎盘侧)和对照组(成功分娩出胎儿后仅仅采取单纯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人工剥离胎盘发生率(5.6%)明显少于对照组(15.6%),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脐带内给缩宫素有利于缩短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脐带内给缩宫素 缩宫素 预防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脂联的临床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以及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患者体内的内脂、脂联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另外还需要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等,然后将几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各项检测发现研究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患者和大量蛋白尿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一些列的检测与观察、分析发现CRP、内脂、脂联三者含量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检测三者的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评估、预防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2 型糖尿病肾病 不同时期 CRP 内脂素 脂联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5-02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清眩丸(水丸)中欧前胡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柱(5u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62380.5),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48nm,柱温35°C。结果欧前胡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效果良好,在15.4~138.6n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加样回收率99.18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品的含量测定。

  • 标签: 清眩丸 欧前胡素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干扰与炎琥宁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消失时间、手足皮疹消失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琥宁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比分析3、6、12个月HBV-DINA阴转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HBV-DI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苦参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发生心脏术后伴胰岛抵抗应激性高血糖的6例患者,对此类患者的护理重点作出分析。方法我院心外科近年来发生术后伴胰岛抵抗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共有6例,结合病例回顾性分析这6例患者的护理内容,并结合查阅文献,对此类危急患者的护理重点作出分析。结果由于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应用胰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水平检测显得极为重要。血糖水平控制得当,对于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心脏术后伴胰岛抵抗性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检测,以及对异常血糖水平表现的敏感性,是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脏术后 胰岛素抵抗性 应激性高血糖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3-01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反映肾小球滤过率(FR)指标胱抑(CysC)与传统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敏感性,探讨CysC与BUN、Cr联合应用的互补性与适用性。方法对164例健康体检者和125例肾功能异常者,用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CysC、BUN和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分健康对照组和肾功能损伤组,肾功能损伤组分为CysC轻度增高组和重度增高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CysC、BUN、Cr分别为(1.25±0.18)rag/L、(4.48±1.21)mmol/L、(68.75±10.69)p.mol/L,肾功能损伤组CysC、BUN、Cr在CysC轻度增高组中分别为(1.78±0.24)mg/L、(6.20±1.95)mmol/L、(100.35±50.90)肚mol/L,在CysC重度增高组分别为(3.49±1.20)rag/L、(13.51±8.17)mmol/L、(292.13±217.42)μmol/L。CysC重度增高组BUN、Cr水平显著高于CysC轻度增高组(P〈0.0S);肾功能损伤组的CysC轻度增高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BUN、Cr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作为评价FR的肾功能指标,CysC的敏感性明显优于BUN和Cr,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优先检测CysC。

  • 标签: 胱抑素C 尿素氮 血肌酐
  •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治疗中对铁稳态的调节作用,及与铁剂补充、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应用的相互影响,探求恢复机体铁稳态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的32例MHD患者,HD时间6月以上,血红蛋白低于110g/L,给予常规补铁及EPO治疗,应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铁调水平,分析其与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TSAT)以及红细胞生成、铁剂补充和EPO应用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MHD患者血清铁调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4±124.2ng/L比72.4±12.3ng/L,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铁调与血清铁、SF及TSAT正相关(r分别为0.68,0.62,0.7,P值分别为0.005,0.004,0.001),与网织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P=0.015)。常规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铁调,但于2周后血液透析前血清铁调水平几乎可恢复至原水平。在贫血治疗中,EPO应用而非静脉补铁可显著降低铁调水平,改善贫血的同时促进了铁的利用。结论MHD患者铁调显著升高,参与了铁代谢紊乱的发病和红细胞生成的调控;及时有效的清除铁调和足量EPO应用可改善红细胞生成及铁的循环利用,恢复机体铁稳态,防止铁超载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

  • 标签: 铁调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铁稳态 贫血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