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七叶皂钠联合神经节脂应用于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脂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七叶皂钠联合神经节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NIHSS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复方甘草酸片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免疫调节、抗过敏反应、抗炎和激素样作用上,还可以抑制病毒的生长并保护肝细胞膜。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和相对较少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物在皮肤疾病的应用过程中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分析复方甘草酸片在皮肤病学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肤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扎胞化疗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阿扎胞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对比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阿扎胞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阿扎胞苷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有效成分黄芪甲对铅染毒孕小鼠子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影响。方法:运用醋酸铅通过自由饮水的方式构建铅暴露小鼠动物模型,给予黄芪甲进行药物干预,分光光度法检测子代小鼠脑组织 SOD活性。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海马组织中 SOD活性增加( p< 0.05)。结论:黄芪甲可提高脑组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增强铅中毒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而对铅诱导小鼠神经发育毒性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 ] 黄芪甲苷 铅毒性 神经发育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用于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 。方法: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肾病病患 64 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 2 组。实验组用雷公藤多,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 24h 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治疗 3 个月后血白蛋白水平( 29.42±3.11 ) g/L 、 24h 尿蛋白定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在我院 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为例,观察分析七叶皂钠治疗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 94例,组别(甲组、乙组)分设的开展采用数字随机列表法,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甲组患者,实施七叶皂钠治疗乙组患者。经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 即治疗效果和 神经传导速度,来 对不同治疗方法 后的 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甲组、乙组均取得一定治疗疗效,但相比甲组的61.70%,乙组的 87.23%更高;甲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短于乙组( P< 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予以七叶皂钠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机体恢复。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七叶皂苷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绞股蓝皂对糖尿病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 4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选取 30只小鼠建立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其余 10只为正常组,将 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绞股蓝皂组、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治疗 8周,观测小鼠食水量、体重等一般生长情况,检测小鼠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处死前 24h尿总蛋白 (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24hUTP)和尿蛋白排泄率(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 UAER) ,肾脏指数 (renal index, KI)、血清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和血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BUN)等相应生化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 FBG、进食量、 KI、 24hUTP、 UAER、 SCr、 BUN增高,而绞股蓝皂处理则可下调这些指标。结论 绞股蓝皂可降低 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所导致的肾脏组织结构损伤。

  • 标签: 绞股蓝皂苷,糖尿病,肾损伤,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神经节脂辅助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疗效。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颅脑损伤治疗的 70 例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辅助治疗手段干预,观察组给予 神经节脂辅助模式,对照组给予控制性减压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 1 、 2 、 3 周 GCS 评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 8.13±0.99 , 11.03±0.97 和 13.53±1.47 结果优于对照组 ,通过对比观察 组 GCS 评分结果略高于 对照组 ,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对对照组总发生率为 85.8%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 31.4%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 对 颅脑损伤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采用神经节脂辅助控制减轻压术效果显著 ,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颅脑损伤 控制减压术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觀察奥拉西坦联合脑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 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脑肌肽注射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后遗症总发生率为 7.50%,低于对照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意识障碍、惊厥、呼吸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应用脑肌肽及奥拉西坦联合治疗,可缩短患儿的肌张力异常改善时间、原始反射异常改善时间、意识障碍改善时间、惊厥改善时间、呼吸改善时间,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苷肌肽 奥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患者在采取雷公藤多片联合激素和ARB类药物治疗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前者予以雷公藤多片联合激素和ARB类药物治疗,后者仅采取激素和ARB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甲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乙组的82.50%(P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在采取雷公藤多片联合激素和ARB类药物治疗时可提升临床疗效,另外用药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

  • 标签: 雷公藤多苷片 激素 ARB类药物 狼疮性肾炎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复方甘草酸与阿维 A胶囊联合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 68例银屑病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 2018年 04月 -2019年 05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34例。其中单独给予阿维 A胶囊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与阿维 A胶囊联合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观察组( 97.06%)较之参照组( 76.47%)明显更高( 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 14.71%)较之参照组( 38.24%)明显更低( P<0.05)。结论: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予以患者复方甘草酸与阿维 A胶囊联合用药方案,能够促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也会明显减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阿维 A胶囊 银屑病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探究为皮炎湿疹的患者治疗中运用雷公藤多加以咪唑斯汀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对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100 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雷公藤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IL-2 、 IL-6 、 CPR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L-2 、 IL-6 、 CPR 水平无明显差异( P > 0.05 );观察组的 IL-2 、 IL-6 、 CPR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为罹患皮炎湿疹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咪唑斯汀加以雷公藤多进行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 IL-2 、 IL-6 、 CPR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皮炎湿疹 咪唑斯汀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胶囊、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单纯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胶囊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 74.51%),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P均 >0.05。结论:利用复方甘草酸胶囊、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复方甘草酸胶囊;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capsule and desloratadine table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sloratadine alon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sloratadine and compound glycyrrhizin capsul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 92.1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74.51) (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Conclusion: compound glycyrrhizin capsules and desloratadine tablets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Key words: chronic urticaria; compound glycyrrhizin capsule; desloratadine tablet; combined treatment effect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目前临床研究尚未明确其病因,接诊此类患者后大多首选药物保守治疗 [1]。本文将选取我院于 2017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复方甘草酸胶囊、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预后提供切实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 52例、女 50例,年龄 18-67岁、平均( 34.46±1.08)岁,病程 2个月 -2年、平均( 1.03±0.27)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 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分为研究组( n=51)、对照组( n=51);两组性别、病程、例数、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单纯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地氯雷他定片 [由 Schering-Plough Labo.N.V.(比利时)(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提供(国药准字 J20100008),规格: 5mg*6s]每日给药 1次、每次口服 5mg。研究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胶囊联合治疗,其中地氯雷他定片给药方案、药物来源及规格等信息均同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胶囊 [由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 H20110056),规格 25mg*45s]每日给药 3次、每次口服 50mg。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均连续给药 4周为宜,用药期间严禁进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1.2.2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等数据,其中总有效率为各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②安全性:记录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況,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呕吐、困倦、头晕、头痛、乏力等。     1.2.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2]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①痊愈:治疗后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积分较之前下降幅度不小于 90%;②显效:治疗后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积分较之前下降幅度在 70%-90%范围内;③有效:治疗后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积分较之前下降幅度在 30%-69%范围内;④无效:治疗后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积分较之前下降幅度在 30%以下甚至增加。症状积分评分标准(下列各种症状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采用四级评分法,各症状评分范围 0-4分):①瘙痒:无瘙痒 0分、轻度瘙痒 1分、中度瘙痒 2分、重度瘙痒 3分;②水肿:无水肿 0分、轻度水肿 1分、中度水肿 2分、重度水肿 3分;③胃肠道症状:无胃肠道症状 0分、偶尔出现胃肠道症状 1分、时有出现胃肠道症状 2分、经常出现胃肠道症状 3分;④风团大小:无风团 0分、风团最大直径在 0.5cm以下 1分、风团最大直径在 0.5-2.0cm范围内且数量在 6-15个范围内 2分、风团最大直径在 2.0cm以上且数目不小于 16个为 3分;⑤红斑程度:无红斑 0分、轻度红斑 1分、中度红斑 2分、重度红斑 3分;⑥全身症状:无全身症状 0分、低热或(和)轻度烦躁 1分、高热和(或)烦躁 2分、高热和(或)烦躁不安 3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甲对铅暴露后小鼠海马组织中核因子红细胞 2相关因子 (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 -1(HO-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醋酸铅通过自由饮水的方式构建铅暴露小鼠动物模型,给予黄芪甲进行药物干预。运用 RT-PCR技术检测 Nrf2、 HO-1 mRNA表达。结果 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海马组织中 Nrf2、 HO-1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升。结论 黄芪甲通过上调 Nrf2和 HO-1mRNA表达对铅暴露后小鼠神经发育毒性可能产生抑制作用。

  • 标签: 黄芪甲苷 铅毒性 神经发育毒性 Nrf2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节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收治的 3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入选病例均来自 2018年 1月 至2019年 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18例采取神经节脂治疗,观察组 18例 采取神经节脂+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就其疗效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100.0%)较之对照组( 77.8%)更高 ,惊厥消失时间、肌张力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NBNA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 IL—6、 TNF—α水平较之对照组更低,两组相比 P< 0.05,差异明显。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部新生儿应用神经节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此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还原型谷胱甘肽 NBNA评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神经节脂与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数、帕金森蛋白和炎症因子的相互作用,为帕金森病的临床发展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方法将 11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 55例。对照组用左旋多巴治疗,联合组用神经节脂治疗。左旋多巴结果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数、帕金森氏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cysc、 S-100B、 MDA、炎性因子( TNF-α、 CRP、 IL-6)浓度明显降低, BDNF、 IL-2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数( no、 SOD、 GSH)明显升高( P<0.05),治疗后 BDNF、 IL-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帕金森相关蛋白( cysc、 S-100B)、炎症因子( TNFαcrp、 IL-6)、 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脂联合左旋多巴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数、帕金森病相关蛋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左旋多巴 机制 帕金森病 联合治疗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更昔洛韦分别联合神经节脂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8 年 9 月 -201 9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 病毒性脑炎患儿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研究 组 和 对照组,每组 各有患儿 40 例 。 在常规对症治疗 措施 的基础上,对照组 患儿 采用更昔洛韦 联合 丙种球蛋白治疗, 研究 组 患儿 采用更昔洛韦联合 神经节脂治疗,比较两组 患儿的 临床疗效以及 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 6 ( IL-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的水平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 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 9 2.50 % VS 7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 IL-6 、 NSE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 IL-6 、 NSE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脂与丙种球蛋白 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联合 神经节脂可以明显 改善 NSE 水平 ,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 神经节苷脂 丙种球蛋白 小儿 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复方甘草酸与阿维 A胶囊联合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 68例银屑病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 2018年 04月 -2019年 05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34例。其中单独给予阿维 A胶囊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与阿维 A胶囊联合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观察组( 97.06%)较之参照组( 76.47%)明显更高( P<0.05)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 14.71%)较之参照组( 38.24%)明显更低( P<0.05)。结论: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予以患者复方甘草酸与阿维 A胶囊联合用药方案,能够促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也会明显减少,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 ;阿维 A胶囊 ;银屑病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and acitretin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Methods: 68 cases of psoria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The samp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time range from April 2018 to may 2019.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citretin capsules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acitretin capsul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0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76.47%)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4.7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38.24%)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the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and acitretin capsule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更昔洛韦分别联合神经节脂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9 年 1 月 -201 9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 病毒性脑炎患儿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研究 组 和 对照组,每组 各有患儿 40 例 。 在常规对症治疗 措施 的基础上,对照组 患儿 采用更昔洛韦 联合 丙种球蛋白治疗, 研究 组 患儿 采用更昔洛韦联合 神经节脂治疗,比较两组 患儿的 临床疗效以及 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 6 ( IL-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的水平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 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 9 2.50 % VS 7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 IL-6 、 NSE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 IL-6 、 NSE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脂与丙种球蛋白 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联合 神经节脂可以明显 改善 NSE 水平 ,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 神经节苷脂 丙种球蛋白 小儿 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 19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99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 9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复方甘草酸治疗,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AST、 ALT、 GGT、 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PCⅢ、 IV-C、 HA指标分别为( 102.78±29.87)、( 62.60±14.41)、( 77.40±20.04) μg/L,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能有效促进临床症状好转,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 ; 还原型谷胱甘肽 ; 酒精性肝硬化 ; 肝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on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Methods: 198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9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and the study group (9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Glycyrrhizi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iver function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AST, alt, GGT and TBI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PC Ⅲ, IV-C and H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102.78 ± 29.87), (62.60 ± 14.41), (77.40 ± 20.04) μ g / L, respectively, and all index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ound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 can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 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