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联合喹硫平与碳酸联合利培酮治疗男性躁狂发作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男性躁狂发作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碳酸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RMS评分、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的95.83%比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的75%高,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7.50%低,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RMS评分、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BRMS评分、PAN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碳酸联合喹硫平治疗躁狂发作临床效果明显比碳酸联合利培酮治疗更优,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碳酸锂 喹硫平 利培酮 躁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盐敷料运用于伤口创面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骨外科有下肢慢性伤口并要求进行伤口护理的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采用酸盐敷料换药4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敷料换药46例。记录并观察患者就诊时、换药7天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和伤口创面评分(WBS)。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VAS、W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7天后VAS、W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盐敷料运用于伤口创面护理,伤口愈合效果好,有助于减轻患者早期疼痛。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伤口创面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通过一些数据显示,这些年来患上恶性肿瘤的患者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临床中,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化疗的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多次对患者进行输液。而在输液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都需要使用针管进行注射。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需要反反复复的忍受被针扎带来的痛苦。而且运用这种输液方式常常会使患者的伤口出现一些炎症,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显然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种输液方法的缺点,我们在实际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往往是通过在患者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为PICC)来对患者进行输液。相比起传统的输液方法,该总输液方式有着诸多的优点。例如造成的创口较小、操作的方式更为简单安全以及可以植入一次进行多次输液,通过该种输液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痛苦,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进行患者输液的过程。但是该种方法也并不是全无缺点可言,例如,在使用该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输液之后的24小时之内,患者伤口会出现持续的渗血现象,该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会大大的增加伤口被感染的概率,而且也会诱发其他的并发症产生。而且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渗血现象是非常恐怖的,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极端的不适感。这种情绪的出现是不利于对患者治疗的效果的。为了有效地减少渗血现象,我们常常会使用到压迫止血法。在写下本篇文章之前,。笔者选择使用picc进行输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效的数据,现将这些数据报道如下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PICC穿刺部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酸盐敷料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压力性损伤患者采用单双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分别命名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16例,分别给予不同换药方式,对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记录并予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同时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Ⅲ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盐敷料用于Ⅲ期及以上压疮创面换药,外用透明贴敷盖粘贴固定,操作简单,便于护理观察创面情况,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并降低了患者的费用支出,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常规生化检验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生化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血清检验,观察组用肝素抗凝血浆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的CL、Ca、Mg、P、CK、CHNB、AST、GLU、ANS、CHE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K、LDH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Na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常规生化检验中运用肝素抗凝血浆可快速分离血浆,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肝素锂抗凝血浆 常规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常规生化检验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到院体检的116例健康人员。以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各58例。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ml,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参照组标本置于常规采集管内,实验组标本置于肝素抗凝管内,对比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结果:两组TBIL、CA、GLU、ALB、TP、ALT及AST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NA、K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素锂 抗凝血浆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头皮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头皮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10例,和对照组(B组)10例。B组单纯采取切开脓肿、普通纱条引流、抗感染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外用酸盐银离子敷料,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结果A组愈合21-28天,B组愈合28-40天,A组疼痛缓解时间10天,B组疼痛缓解时间为15天,A组感染控制时间10天,B组感染控制时间13天,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头皮脓肿临床效果显著,减轻疼痛,愈合快,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黄丝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首先阐述了黄丝内涵,而后在分析中主要活性成分基础上,系统性分析了黄丝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要点。

  • 标签: 黄丝藻粉 小鼠急性毒性 试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碳酸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碳酸治疗,研究组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Beek-Rafaelsen躁狂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ek-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自〈0.01),研究组治疗1w、4w、6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量表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浓度均维持在0.8mmol~1.1mmol·L^-1。结论碳酸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优于单用碳酸,且起效快,血浓度均维持在安全治疗窗范围内,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躁狂发作的有效方案。

  • 标签: 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碳酸锂 丙戊酸镁 Beek-Rafadsen躁狂量表 副反应量表
  • 简介:目的比较利培酮与碳酸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碳酸组各40例.观察治疗4w,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培酮组治疗1w末Rech-Rafaelsen躁狂量表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碳酸组(P〈0.05);治疗4w末两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量表同期评定提示。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利培酮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治疗依从性好。

  • 标签: 躁狂发作 利培酮 碳酸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中毒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共计90例盐中毒患者,并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和临床症状等信息。同时,通过实验室检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血浓度、肾功能、电解质紊乱等。结果:在90例盐中毒患者中,男性患者占60%,女性患者占40%。年龄分布范围为18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0岁。临床症状方面,最常见的表现是恶心呕吐(80%)、乏力(70%)和手颤(6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平均血浓度为1.5mmol/L,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占40%,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占30%。结论:盐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和手颤等症状。盐中毒可能通过影响肾功能和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机制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对于盐中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锂盐中毒 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螺旋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胰腺的影响。方法: KM小鼠 雄性 行腹腔穿刺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配。分为:模型组、螺旋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其中高剂量组为 200mg/kg,中剂量组为 100mg/kg,低剂量组为 50mg/kg)以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格列本脲 50mg/kg)。从口灌胃给药;此外另设溶剂空白对照组(不建模,给予生理盐水 100mg/kg进行灌胃)。实验时长为 4周,观察螺旋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和胰腺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血糖分别为( 22.1±3.2) g、( 28.1±3.8) mmol/L;螺旋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体重和血糖分别为( 27.7±4.3) g、( 9.7±4.5) mmol/L;( 27.1±3.7) g、( 15.6±3.7) mmol/L和( 26.5±3.8) g 、( 16.9±3.8) mmol/L。结论 螺旋多糖可以降低血糖,其可能通过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从而降低血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螺旋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胰腺的影响。方法KM小鼠雄性行腹腔穿刺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配。分为模型组、螺旋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其中高剂量组为200mg/kg,中剂量组为100mg/kg,低剂量组为50mg/kg)以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格列本脲50mg/kg)。从口灌胃给药;此外另设溶剂空白对照组(不建模,给予生理盐水100mg/kg进行灌胃)。实验时长为4周,观察螺旋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和胰腺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血糖分别为(22.1±3.2)g、(28.1±3.8)mmol/L;螺旋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体重和血糖分别为(27.7±4.3)g、(9.7±4.5)mmol/L;(27.1±3.7)g、(15.6±3.7)mmol/L和(26.5±3.8)g、(16.9±3.8)mmol/L。结论螺旋多糖可以降低血糖,其可能通过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从而降低血糖。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研究慢性能功能不全长期进程及其肾功能改变提供可靠的定量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半薄,超薄连续切片和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对导致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小球结构进行了定量形态学分析。结果导致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最明显的改变是肾小球平均体积减小,且个体动物内肾小球大小差异很大;肾小球毛细血管有效滤过表面积减少,并且与肌酐清除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导致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表面积减少所致。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结构 定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喹硫平与氯丙嗪辅助碳酸治疗躁狂发作疗效。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躁狂发作患者共计有90例,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治疗b组(氯丙嗪+碳酸)和治疗a组(喹硫平+碳酸),每组4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BRM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a组BRMS评分比治疗b组低,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喹硫平 氯丙嗪 碳酸锂 躁狂发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皮肤供皮区创面愈合中选用酸盐敷料的价值。方法:选 2018.01~2020.02区间收治 40例瘢痕皮肤患者研究,均分为 2组(随机信封法),对照组 20例选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组 20例选用酸盐敷料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0.00%)高于对照组( 60.00%),数据对比 =4.8000, 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结论:将酸盐敷料应用在瘢痕皮肤供皮区创面愈合中,可缩短愈合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及瘢痕评分,值得借鉴。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瘢痕皮肤 供皮区 创面愈合 瘢痕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