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念在骨盆骨折前急救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采用自行研制的骨盆允气式固定止血兜、心用DCO理念进行院前急救及治疗的85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并以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末应用DCO理念进行院前急救及治疗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治疗组男48例,女37例;年龄19~67岁,平均34.7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18例,B型33例,C型34例。对照组男45例,女37例;年龄18~69岁,平均35.3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18例,B型32例,C型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死亡3例(3.5%),对照组死亡10例(12.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6,P=0.037)。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患告术后分别获平均18.3、18.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3.1±0.7)、(3.3±0.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0.P=0.062)。临床疗效根据刘利民等的评价标准评定:治疗组优49例,良27例,可6例,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优40例,良23例,可9例,优良率为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30)。结论应用DCO理念并按照骨盆骨折前急救及治疗的规范化流程对骨盆骨折进行院前急救及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骨盆骨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骨盆 骨折 急救医疗服务 损伤控制骨科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合理治疗成人骨折的基本药物。方法按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方法、标准和流程,参考国内外循证或权威指南的推荐意见,结合国内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循证评价并推荐相关药物。分别采用RevMan5.1和GRADEproler3.6等软件整理分析数据和评价证据质量。结果①共纳入17个治疗指南,其中6个是循证或结合专家意见制定。国外指南推荐药物主要为骨折手术及镇痛类药物,国内指南推荐中成药。②1个RCT表明,与单纯复位而未用药相比,伤科接骨片能有效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低级证据质量,MD=–4.2周,95%CI(–5.25,–3.14)]。1个RCT表明,伤科接骨片较三七药片的临床总疗效有效率更高[低级证据质量,RR=1.28,95%CI(1.11,1.47)]。1个RCT表明,与沈阳红花片相比,伤科接骨片对骨痂生成效果更好[低级证据质量,RR=1.48,95%CI(1.27,1.73)],对骨折临床愈合有效率更高[低级证据质量,RR=1.62,95%CI(1.37,1.9)]。1个RCT研究表明,伤科接骨片的骨折愈合程度评分略高于跌打丸[中级证据质量,MD=0.25,95%CI(0.026,0.47)]。1个RCT表明,与单纯复位而未用药相比,伤科接骨片能有效减轻疼痛[低级证据质量,MD=–25.9,95%(–32.6,–19.19)],且止痛时间较短[低级证据质量,MD=–38.6,95%(–41.44,–35.77)]。1个Quasi-RCT表明,伤科接骨片有效减轻疼痛率较扑炎痛高[低级证据质量,RR=1.13,95%(1.04,1.23)]。1个RCT表明,伤科接骨片消退肿痛有效率较沈阳红花片高[低级证据质量,RR=2.4,95%CI(1.88,3.02)]。1个RCT表明,伤科接骨片减轻肿胀程度优于跌打丸[中级证据质量,MD=–0.4,95%CI(–0.60,–0.2)]。2个RCT(n=198)表明伤科接骨片未出现不良反应。药费7.47元/d,以温开水或黄酒口服,适用性好。③1个CCT显示试验组服用接骨七厘片21天时,其骨痂形成者明显多于不服药组[极低级证据质量,R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骨折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治疗子宫肌瘤基本药物。方法应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基本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标准、方法、流程,循证评价并推荐相关药物。结果①共纳入6个指南,含循证指南3个。②指南涉及子宫肌瘤治疗药物3类9种及手术后辅助用药3类5种。③根据WHOEML(2011)、NEML(2009)、CNF(2010)和指南推荐药物的证据数量和质量,强推荐甲羟孕酮、缩宫素、麦角新碱;弱推荐丙酸睾酮、甲睾酮、三苯氧胺、米非司酮、氨甲环酸、益母草等;不推荐丹那唑和芳香化酶抑制剂。④米非司酮、甲睾酮、三苯氧胺、缩宫素、益母草国内均查见相关文献并评价证据,米非司酮其配伍甲睾酮、三苯氧胺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缩宫素和益母草用于子宫肌瘤术后减少出血。每日费用米非司酮片(25mg/d)13.0~27.5元,甲睾酮(5mg/d)0.074元,三苯氧胺(20mg/d)0.6~1.4元,益母草注射液(25mg/mL)15元/次,缩宫素注射剂(10U)1.5元/次。⑤国内研究表明,米非司酮配伍甲睾酮、三苯氧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缩宫素和益母草能有效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出血,联合应用有促子宫收缩作用,安全有效。结论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推荐使用三种用药方案:(A)米非司酮片25mg,qd;(B)米非司酮25mg+甲睾酮5mg,qd;(C)米非司酮25mg+三苯氧胺10mg,bid。三种方案均从月经周期第1天起,连服3个月。②术后辅助用药,益母草注射液(20mg/mL)1~2mL/次、缩宫素注射液(10U/mL)10U/次,用于减少术后阴道流血。③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严密随访,动态监测肌瘤变化和月经改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人工流产基本药物。方法应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基本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标准、方法、流程,参考国内外循证或权威指南的推荐意见,结合国内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循证评价并推荐相关药物。主要采用RevMan5.1、GRADEpro3.6等软件处理数据、评价证据质量。结果①共纳入4个指南,含循证指南2个。②指南涉及人工流产基本药物8种及手术流产后所用抗生素4种。③药物流产基本药物遴选根据WHOEML(2011版)、NEML(2009版)、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年版)、指南推荐及证据数量和质量,强推荐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不推荐前列腺素。④缩宫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国内均有相关文献,并有相应剂型和规格上市。⑤国内研究表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可接受性较好。结论人工流产推荐用药: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片25~50mg,每日2次,连服2~3日,总量150mg。米索前列醇0.6mg,在服用米非司酮36~48小时后,空腹口服。②缩宫素,药流胎盘娩出后肌肉注射5~10U,用于减少药流阴道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建议统一规范判效标准,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质量。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和遴选我国乡镇卫生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方法采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研究方法、标准和流程,循证评价和遴选治疗糖尿病药物。分别采用GRADE标准评价证据质量,RevMan5.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糖尿病诊疗指南6个,含3个循证指南,指南出版时间2006~2011年。②根据WHOEML、中国EML、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各国指南推荐药物及其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推荐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本脲、罗格列酮、吡格列酮5种药物,并评价前3种药的国内证据。③该3种推荐药物国内均有相应剂型和规格上市。二甲双胍普通片、肠溶片及缓释胶囊对空腹血糖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7、3.76和3.50;对餐后2小时血糖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74、4.0和3.71。格列苯脲与格列美脲疗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23和13.81。结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糖尿病推荐用药:①二甲双胍片剂/胶囊(0.250g),禁用于肾功能不全。②格列苯脲片剂(2.5mg),胶囊(1.75mg);格列吡嗪片剂(2.5/5mg),分散片(5mg)。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大手术围手术期、胰腺全切除术后患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禁用。③建议循证制定符合我国乡需求的标准诊疗指南,开展这3种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糖尿病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基本药物。方法采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研究方法、标准和流程,循证评价和遴选治疗泌尿系结石药物。结果①共纳入3个循证制定的泌尿系结石指南。②根据WHO基本药物目录、中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国国家处方集及纳入指南所推荐药物的种类及其证据的质量和数量,推荐双氯芬酸钠、硝苯地平、别嘌呤醇和布洛芬作为泌尿系结石的对症治疗药。③国内研究(4个RCT,n=566;2个观察性研究,n=96,质量较低)表明:双氯芬酸钠、硝苯地平、别嘌呤醇治疗结石排出率分别为91.5%、93.3%和86.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日费用分别为7.00~8.57元、1.48~4.44元、0.24~0.82元;布洛芬治疗肾绞痛镇痛总有效率为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日费用为0.105元。上述4种推荐药物均安全有效,口服不需督导,国内均有相应剂型和规格上市,经济性适用性较高。结论泌尿系结石对症治疗推荐用药:①强推荐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肠溶片),禁用于胃肠道出血,妊娠及计划怀孕妇女。②弱推荐硝苯地平(片剂/软胶囊),接受透析治疗的恶性高血压患者和不可逆肾衰竭患者慎用。③弱推荐别嘌呤醇片剂,对该药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明显血细胞低下者禁用。④强推荐布洛芬片剂,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泌尿系结石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中国乡镇卫生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的基本药物。方法应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循证评价与遴选标准、方法和流程,循证评价并推荐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的基本药物。结果①共纳入5个循证临床指南。②各国指南共涉及冠心病治疗药物5类13种。③阿司匹林被WHOEML(2011)、NEML(2009)、CNF(2010)共同推荐,指南证据较多,质量较高;肝素、对乙酰氨基酚、胰岛素、生理盐水、葡萄糖也均被3个目录推荐,但指南证据级别较低;华法林和氯吡格雷虽未被3个目录全部推荐,但指南证据级别较高;tPA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GPⅡb/Ⅲa和抗生素在指南中不建议常规使用。④以上推荐药物国内均有相应剂型和规格上市,除氯吡格雷价格较高,其余药物价格可负担。⑤中文低质量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结果与国外高质量证据存在差异,需进一步验证。结论①脑血管供血不足药物推荐:强推荐阿司匹林;弱推荐华法林、氯吡格雷、肝素、对乙酰氨基酚、胰岛素、生理盐水、葡萄糖;弱不推荐tPA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GPⅡb/Ⅲa和抗生素。②国内脑血管供血不足药物治疗研究证据质量不高,缺少经济学评价研究。③建议对中医、中草药、特效药开展安全性、有效性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行同类比较;加强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防治体系建设。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脑血管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遴选我国示范乡镇卫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药物。方法应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循证评价与遴选标准、方法和流程,循证评价并推荐乡镇卫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药物。结果①共纳入6个临床指南,含5个循证指南。②各国指南共涉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药物4类35种。③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被WHOEML(2011)、NEML(2009)、CNF(2010)推荐,指南证据相对较多,质量较高;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地西泮均被3个目录推荐,证据数量相对较少,质量相对较低。④5个推荐药物国内均有相应剂型和规格上市,药物价格可负担(每日费用0.31~3.38元)。⑤国内低质量研究表明,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对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效(有效率63%~84.5%),但效果均低于各试验药物(有效率88.60%~95.2%)。未检索到其他药物疗效和经济学评价的中文研究证据。结论①腰椎间盘突出症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②药物推荐:强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弱推荐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地西泮。③国内腰椎间盘突出药物治疗相关研究证据较少,缺高质量指南。④建议循证制定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指南,指导临床治疗;基于当前国内外证据基础,在实践中证实药物疗效。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合理治疗中老年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方法按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方法、标准和流程,参考国内外循证或权威指南的推荐意见,并结合国内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循证评价并推荐相关药物。分别采用RevMan5.1和GRADEpro3.6等软件整理分析和评价证据质量。结果①共纳入18个治疗指南,其中14个是循证或结合专家意见制定,推荐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锶盐类和中成药。②1个Quasi-RCT(极低质量)表明,碳酸钙–维生素D对老年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痛及其他临床症状效果优于葡萄糖酸钙[MD=0.04,95%CI(0.02,0.06);RR=2.64,95%CI(1.40,4.96)]。虽少数病例出现胃肠不适、食欲不振、便秘、恶心等反应,但随后均消失。碳酸钙-维生素D费用1.00元/d,适用性好。③1个RCT(低质量)表明,服用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提高腰椎L2-4骨密度效果优于碳酸钙–维生素D[MD=0.06,95%CI(0.017,0.10)],改善骨痛症状效果也优于碳酸钙-维生素D[RR=1.8,95%CI(1.40,2.52)]。2个RCT(中等质量)表明,相比碳酸钙-维生素D,服用阿仑膦酸+碳酸钙-维生素D6个月提高腰椎L2-4骨密度效果较优[MD=0.05,95%CI(0.02,0.08)],对降低血碱性磷酸酶的效果较优[MD=–31.9,95%CI(–54.99,–8.81)]。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消化系统反应。费用为2.67元/d,适用性较差。④1个RCT(中等质量)表明:治疗3个月后,仙灵骨葆胶囊(XLGB)联用钙剂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钙剂[MD=10,95%CI(0.05,0.15)]。1个RCT(中等质量)表明,治疗3、6个月后,XLGB+钙剂提高Ward’s三角骨密度和股骨大粗隆骨密度效果均优于钙剂。1个RCT(低质量)表明,XLGB+罗盖全对疼痛改善优于罗盖全[RR=1.26,95%C(I1.04,1.52)]。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原发性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行免切割闭合单吻合法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9例直肠癌患者使用免切割闭合单吻合法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及脏器损伤。术中、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残端无肿瘤细胞残留。手术时间180~305min,平均(243.9±43.4)min;术中出血量30~100ml,平均(51.1±20.0)ml;淋巴结清扫数量5~12枚,平均(7.9±2.7)枚;术后住院10~17d,平均(13.4±1.9)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4.0±12.3)h,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3~2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免切割闭合单吻合法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早中期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单吻合器
  • 简介:背景:椎间融合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获取颈椎标本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Nd:YAG激光联合RGD表面修饰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己内酯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相容性、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联合表面改性后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能达到椎间支架的力学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候选材料.

  • 标签: 仿生椎间融合器 图像 三维重建 纳米 融合器 表面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定量研究椎间融合并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失稳的术后及远期疗效。方法:临床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失稳患者,2007年11月~2011年3月142例行间盘切除、植入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术后复查疗效随访。通过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分析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症状缓解、融合稳定性及融合的沉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器 固定治疗 失稳 三维CT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使用双吻合(弧形切割吻合+圆形吻合)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5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均于术中切割、吻合一次成功,本组均行根治性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4/54),包括:术后吻合口漏2例(3.7%),均为直肠阴道瘘;吻合口出血1例(1.9%),吻合口狭窄1例(1.9%)。结论双吻合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术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使操作更简便。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外科缝合器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