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列举教师的科研经历和教学经验,阐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具体的实施策略。只有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出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 标签: 科研 教学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高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膀胱肿瘤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高龄膀胱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采用开放膀胱切术和腹腔镜膀胱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而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瘘、吻合口狭窄、肾盂肾炎、尿失禁等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肿瘤治疗近期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性切除术相比较,腹腔镜膀胱切术具有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非常适合高龄膀胱肿瘤患者的根治性治疗。

  • 标签: 高龄患者 膀胱肿瘤 开放膀胱全切术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与次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切与次切除术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切除术恢复速度较快,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切除或近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3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6例平均分成两组,以18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甲状腺近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复发率及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与血清钙离子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与血清钙离子水平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患者给予甲状腺近切除术治疗,不仅疗效较好,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不会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 近全切除术 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病脑CT征象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一共收治中风患者66名,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脑CT进行检测,并且对脑CT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结果中风病病变部位主要为基底节区;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部位上不同,中经络证以基底节区为主,而中脏腑证则以基底节区、脑叶为主;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病灶大小上亦有差异。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中风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脑CT检测出来,二者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 标签: 中风病 脑CT 征象表现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科医疗是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一体化的综合医疗服务,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方向,它对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就医紧张、切实开展三级预防工作、使初级卫生保健落实到每个人,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科医疗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常见病的防治;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慢性病管理;其他服务内容(如院前急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周期性健康检查和开展家庭护理等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康档案等。本文主要探讨开展社区科医疗的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全科医疗 优势分析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次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甲状腺肿瘤患者1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切组和次切组各8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次切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优于切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O.05);次切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切除组的2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行甲状腺次切除术预后质量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全切除术 次全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手术和子宫次切手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差异性。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子宫切和次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40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作为A组,30例接受次子宫切除手术,作为B组,术后对患者进行盆底肌力测试,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A组患者有18例子宫盆底肌力低于Ⅳ级占45.00%,SUI为4例,POP为4例,B组有4例子宫盆底肌力低于IV级,占13.33%,SUI为4例,POP为2例,两组盆底肌力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SUI和POP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切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比子宫次切手术患者要高,临床使用何种术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权衡,不要轻易切除,为患者术后生活给予考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子宫次全切术 盆底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微波治疗耳鼻喉患者情况的分析。方法在医院中选取共20例患有耳鼻喉炎症的患者进行微波治疗,观测治疗情况。结果耳鼻喉患者在接受微波治疗后,大部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康复率极高,康复患者没有出现疾病复发现象。结论微波治疗技术在治疗耳鼻喉患者时效果较为显著,相比过去的治疗方式更加的安全,所需成本较少,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不会留下后遗症,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耳喉鼻 微波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眼科医生对眼鼻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避免漏诊误诊而造成不良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42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诊总误诊率51.4%,其中患者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相关,首发症状、首诊时间、首诊科室和医院等级是延误首诊诊断的重要原因。结论由于生理及解剖因素,鼻窦病变常影响或波及眼眶,患者以眼部症状来首诊;临床上眼科医生应提高对眼鼻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对病患详细认真检查,争取做到早期诊断,避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 标签: 首诊 眼科 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的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 标签: 儿童 全脑 全脊髓 放疗 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甲状腺切除及次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次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及次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 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组42例上颌骨(窦)癌瘤的病例,都未作创面粘膜瓣或皮瓣的修复,均靠粘膜的自然生成修复。方法,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98-2010年间,上颌骨(或窦)癌瘤行上颌骨切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2岁,平均54岁,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创面自然生成修复满意,无感染坏死,术后随访12年,除未作放化疗且侵犯部分颅底晚期1例存活3年,41例患者存活均超过5年,8例超过8年,3例超过12年,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600-800ml,38人输血400ml,4人输血600-800ml(包含颈清出血)颈清时作颌外动脉的灌注化疗,部分患者作适度放疗。

  • 标签: 上颌骨,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腹式组行腹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式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与次切除术对子宫肌瘤妇女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48例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子宫切术(观察组),52例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次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护理干预,选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问卷调查性生活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性生活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3个月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评分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或者次切除术后一定时间内,患者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情况将受到一定影响,但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子宫切患者性生活恢复时间可能因术中损伤而出现略慢的情况。

  • 标签: 子宫全切 次全切除术 子宫肌瘤 性生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次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窦卵泡计数、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的影响显著优于子宫切除术,临床价值极佳。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次子宫切除术,观察和分析手术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AFC、FSH、E2与观察组的AFC、FSH、E2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的AFC、FSH、E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AFC、FSH、E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术其治疗效果显著,次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卵巢相比子宫切除术来说影响较小,对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会有所助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采取甲状腺切术和次切术的治疗成效。方法本次的6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甲状腺次切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切术进行治疗,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而而住院时间两组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24%,组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取甲状腺切术和次切手术进行治疗,各具优点和缺点,临床在治疗上必须严格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适当、合理选择,确保其具有较高价值意义,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