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室内质控在临床细菌检验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验中心2017年1~12月60株细菌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进行检验鉴定,并对部分细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并统计细菌检验结果。结果60株细菌,临床检验结果出现差错5株,差错率为8.3%;临床检验结果准确55株,准确率为91.7%,其中包括革兰阴性球菌7株(100.0%),革兰阳性杆菌25株(88.0%),革兰阴性杆菌28株(92.9%)。55株菌株,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出现差错3株,差错率为5.5%;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准确52株,准确率为94.5%,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4株(92.3%),革兰阴性杆菌28株(96.6%)。结论室内质控在临床细菌检验的运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细菌检验结果及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的准确率,进而提升临床细菌检验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室内质控 临床细菌检验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建立微信平台对护理进行质控,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建立微信平台,将全组护理工作人员列入到微信群中,护理人员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间实际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出现护理问题的护理负责人进行护理跟踪,落实其改善措施,针对微信群里积极互动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结果在实施微信平台进行护理质控措施之后,科室内护理工人员对于质控信息的知晓率从55.56%上升至94.44%;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72.22%上升至100%;同一护理问题的重复出现率从68.93%下降至27.73%,经过对比发现实施前后的数据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微信平台实施护理质控,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失误重复出现的概率,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微信平台 护理质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实施实时护理质控,对比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急救药物)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用实时护理质控后,实验组基础护理评分、健康教育评分、病情观察评分与急救药物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实时护理质控能有效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以及急救药物四项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护理质控 危重症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目的:应用几种质控方案设计工具,根据我室现有检测方法实际性能设计理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依据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确定临床总允许误差(TEa),以长期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估计各方法的不精密度(CV%),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对比检验(PT)成绩估计不准确度(bias%),以此计算临界误差的大小,按照方法的过程能力大小使用质控选择表格进行规则的初期选择,并用功效函数图确认质控方法的性能,确定到达特定水平质量保证时,不同规则及每批测定质控个数需检出的临界误差大小,并建立操作过程规范图.结果:我室总胆红素(TB)、肌酐(CREA)、胆同醇(CHO)的测定在低值水平处方法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检测出误差,需要查找原因进行质量改进,其他项目可根据方法性能选择不同的规则进行控制.结论:通过质控方案设计工具的使用,建立适合本室的方法控制规则,既保证测定结果能够满足临床的质量要求,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积极查找并解决不满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我室的过程能力.

  • 标签: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方案设计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科实验室自制胱抑素 C( cystatin C, Cys C)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正常体检病人和肾功能受损但无其他疾病病人各 30名,收集血清,充分混匀,分装, -70℃冰箱保存。在奥林巴斯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连续 12个月使用北京利德曼和上海景源两种胱抑素 C试剂盒检测 CysC水平,收集两组血清中 CysC水平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试剂盒的检测数据均表明,无论在正常体检病人还是在肾功能受损病人的血清中, CysC的水平在 12个月中无明显变化(组内任何两个月的检测结果两两比较 P< 0.05),且不同试剂盒和同种试剂盒但不同批号的检测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组内任何两者比较 P< 0.05)。结论 实验室自行收集病人血清制成 CysC的室内质控品是可行的。

  • 标签: 胱抑素 C 质控品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应用情况,发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8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8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结果8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74株,鉴定错误6株中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7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7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结论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 标签: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临床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理循环结合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护理病历书写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进行护理文书书写终末质控110份为实践前,并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采用PDCA(管理循环)及RCA模式进行书写质控管理的病历110份为实践后,对比实践前后病历书写缺陷发生率。结果实践后病历书写质控管理下书写缺陷发生率低于实践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管理循环结合根本原因分析法对降低病历书写缺陷发生率、保证病历准确性、真实性及客观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管理循环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病历 书写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技术拔除智齿的技术。方法选择需拔除的80例患者的智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法和凿劈法拔除患牙,记录两种方法拔牙时间、术中不适、术后反应、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拔牙时间实验组18.2min,对照组24.1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严重疼痛及严重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两组相比较微创法比凿劈法拔牙时间缩短,术中不适、术后反应较轻,创口愈合情况较好。结论微创技术拔除智齿,减轻了患者恐惧、不适感,创伤小,拔牙时间缩短,术后反应小,拔牙创口愈合快,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智齿 凿劈法
  • 简介:摘要脊髓疾病主要是包括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状、脊髓压迫症、脊髓血管疾病以及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脊髓疾病诊断变得愈发的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使我们对脊髓疾病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本病的诊断更为精确,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用以诊断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辅助检查种类有脊柱平片、椎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在疾病的治疗最佳时机提供有利证据,医生也要考虑患者在经过多次检查费用和患者治疗时机,尽量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诊断和当地设备条件,力求经济实用、快速准确,避免盲目检查。

  • 标签: 脊髓疾病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诊治的鼻骨外伤患者85例,对患者分别采取X线技术、CT技术检查,比较患者诊断结果。结果CT对鼻骨骨折诊断符合率100%显著高于X线符合率71.76%,CT对单纯鼻骨骨折、鼻骨及鼻中隔骨折检出阳性率100%、100%明显高于X线67.39%、64.52%,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部复合骨折检出阳性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诊断结果相比,CT诊断鼻骨骨折更具效果,准确率高,临床价值高。

  • 标签: 鼻骨骨折 X线技术 CT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用镍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超声荡洗根管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牙胶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耗时及治疗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根管填充耗时上为(5.41±0.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9±1.22)min。且在治疗总耗时上观察组为(8.1±1.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93例(93%),对照组患者显著55例(55%),观察组总成功率为98例(98%)明显大于对照组87例(8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用镍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用于根管治疗中较手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牙胶充填技术具有治疗时间更短,填充效果更优及不良发生率更低等优势,临床治疗中应作为首选方式。

  • 标签: 机用镍钛根备技术 超声荡洗技术 热牙胶充填技术 急性牙髓炎
  • 简介:摘要;监护麻醉(monitoredanesthesiacare,MAC)是指在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由麻醉科提供的特殊麻醉服务,监护和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药物或其他治疗。MAC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手术中的舒适、安全以及诊断和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本文旨在探讨监护麻醉(MAC)的处理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1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B超初筛,表现为肝脏中、小型占位性病变,在此基础上,均接受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84例患者,71例(84.5%)确诊肝癌,CT检查,56例确诊,符合率为78.9%(56/71),MRI检查,67例确诊,符合率为94.3%(67/71),MRI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技术,MRI技术诊断肝癌,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需要行复杂牙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截取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传统拔牙技术,观察组45例患者给予微创拔牙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运用于复杂牙拔除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传统技术 复杂牙拔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90例患者依次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X线胸片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空洞、卫星灶、支气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和少量胸水的检出率均比X线胸片检查高(P<0.05),误诊率和漏诊率比X线胸片检查低(P<0.05)。结论在诊断肺结核中,低剂量螺旋CT技术的符合率较X线胸片检查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低剂量 螺旋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 简介:摘要皮肤病理是皮肤科的重要组成,没有高质量的皮肤病理切片和染色,就难以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本文总结了制片技术要领以尽量避免皮肤组织病理制片质量不高可能导致的误诊、误治。

  • 标签: 皮肤组织 病理制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胃部疾病胃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胃超声检查,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及临床分析,做出明确诊断,其中18例胃溃疡,16例胃腺瘤,10例胃粘膜脱垂,6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胃下垂,4例急性胃扩张,1例胃癌,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胃超声检查有助于胃部疾病及早明确诊断,为胃部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漏诊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超声 检查
  • 简介:摘要为评估微创拔牙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及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微创拔牙技术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基于此,重点从拔牙器械的应用,以及拔牙效果影响因素两方面,对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最终证实了微创拔牙技术相对于常规拔牙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证实了该技术在拔牙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微创拔牙技术 拔牙器械 并发症 术中疼痛
  • 简介:摘要孕产期保健是保障母婴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孕产妇保健技术在整个孕产期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母婴安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母婴安全不仅是某一个家庭所要求的,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因此,我将在这篇论文中展开我对孕产妇保健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孕产妇 孕期保健 适宜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