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肢手术麻醉中使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上肢手术9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住院的先后顺序,对照组实施常规定位下神经阻滞,研究组则给予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对两组的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神经阻滞效果较好、麻醉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同时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效果较好,能够缩短阻滞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丛神经受损多因外伤所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丛神经的系统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损伤类型多种多样。在丛神经损伤的诊断过程中,肌电图(EMG)检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肌电图检测可以对损伤的部位及受损程度的进行定位,对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患者病情的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肌电图检测的方法与损伤判断标准,并重点阐述了肌电图在外伤性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神经生理检查 肌电图 臂丛神经 神经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2012年于本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丛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趋于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优异,并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 颈浅丛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丛神经阻滞的临床 效果,以期为相关工作或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9 月选取的 83 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运用 B 超引导进行丛神经阻滞、利用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开展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有关时间指标。 结果: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 P < 0.05 ) ;实验组阻 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显著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 P< 0.05)。 结论:在开展 丛神经阻滞 麻醉中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 的实践效果较为斐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B 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肌间沟丛神经麻醉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90例手术患者均选择肌间沟丛神经麻醉,分析90例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医师职称和经验,可以分成经验主治医师、一般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3个组,评价3组麻醉优良效果。结果90例手术患者中有3例麻醉效果较差,改为其他麻醉方法,麻醉总有效率96.7%;90例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穿刺部位较大血肿,并发症发生率1.1%;经验主治医师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时间等情况对比,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神经阻滞时间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麻醉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结论肌间沟丛神经麻醉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 麻醉效果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肋间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42例患者给予保留肋间神经的淋巴结清扫术,命名为研究组;44例患者要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神经,命名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研究组接近;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接近,淋巴结清扫个数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61,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χ2=7.514,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神经,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崇。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留肋间臂神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92例锁骨骨折病患资料,分研究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为颈浅丛的神经阻滞性麻醉,研究组为颈丛结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心率为(100.03±4.13)次/min比研究组(86.32±2.14)次/min快(P<0.05);麻醉的优良率对照组是71.74%(33/46)比研究组97.83%(45/46)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是6.52%(3/46),研究组是2.17%(1/46),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颈丛与神经阻滞联合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手术中麻醉效果佳。

  • 标签: 颈臂丛 神经阻滞 锁骨 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经C7横突入路肌间沟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肢手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改良组经C7横突水平入路行肌间沟丛神经阻滞,对照组行传统肌间沟阻滞,两组使用的局麻药量和浓度相同,比较两组阻滞效果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阻滞效果优者为97.5%,对照组阻滞效果优者为37.5%,改良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C7横突入路的肌间沟丛阻滞,定位简单,阻滞完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上肢/外科学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肋间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42例患者给予保留肋间神经的淋巴结清扫术,命名为研究组;44例患者要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神经,命名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研究组接近;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接近,淋巴结清扫个数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61,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χ2=7.514,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神经,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崇。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留肋间臂神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行丛神经组织麻醉中予以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选择行丛神经组织麻醉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对照组等体积氯化钠0.9%注射液麻醉,予以研究组静脉滴注5mg地佐辛注射液超前镇痛,比较观察经给予不同麻醉诱导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药效维持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丛神经阻滞患者予以地佐辛超前镇痛,能有效提高麻醉镇痛作用,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降低患者疼痛感。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前镇痛 地佐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对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在该院乳腺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传统的乳腺癌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观察一年内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肿瘤复发情况、上臂的运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肿瘤转移率(14.6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9%、3.37%);观察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水肿、上肢感觉障碍、腋窝疼痛等并发症情况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率为4.49%,对照组患者中1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率为1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不会增加肿瘤复发的机率,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66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单一入路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肌间沟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操作时间、感觉、运动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操作时间,达到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 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探分析在胸腔镜下不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30例房间隔缺损型先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娴熟的配合、良好的沟通、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缩短手术时间及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所在。

  • 标签: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型X光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5月93例98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在G下实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男38例,女55例,平均年龄78.3岁(65岁-93岁)。观察术前术后1天VAS评分、每节椎体的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满意度和相邻椎是否存在新发骨折的随访。结果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别是6.8±1.8和1.9±0.6,差异有显著性(P<0.05)。93例获得随访,平均18月(2月-38月)。疼痛缓解满意度95%;骨水泥注入量4.5±1.2ml,椎体高度恢复到原高度的80%;5例发生了骨水泥漏,均无灾难性症状。结论G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比C下手术更有利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和防止骨水泥的泄露。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 G型臂X光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中手-双侧徒手强化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主体。以训练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将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实施于对照组,将常规康复训练联合HABIT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PDMS-2以及UEFT评分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HABIT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瘫 康复训练 HABIT 作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B 超及 B 超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行上肢手术治疗 69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n=35 )、参照组( n=34 ),研究组选取 B 超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丛神经阻滞,参照组选取 B 超定位丛神经阻滞,比较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研究组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等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与参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正中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研究组、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 2.86% 、 8.82%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B 超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优于 B 超单独定位丛神经阻滞,其阻滞起效时间较快,疼痛消失时间更短, 神经痛觉阻滞完善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B 超 神经刺激仪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前神及肋间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8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行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神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后复发率、肿瘤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胸大肌萎缩、上臂运动障碍发生,1例患者上肢水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神经较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患者复发率、转移率较低,并且术后无胸大肌损伤、上臂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式电子血压计及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间接血压与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血压相比较,探讨冠心病对间接血压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男女比例为12080)分为观察组(冠心病组)110例、对照组(非冠心病组)90例,将测得的式电子血压、水银血压及中心动脉压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行一致性评价;将测得的式电子血压数值、水银血压数值及中心动脉压数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冠心病对式电子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及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测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间接血压与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较差,且式电子血压及水银血压不能较好的反映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

  • 标签: 冠心病 臂式电子血压计 水银血压计 中心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肩痛疗效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观察组治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症状减轻;观察组患者病情痊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肩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的治疗方法能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平衡针 经络辨证选穴 神经根型 颈椎病肩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