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对就诊患者的电话回访记录,分析医患沟通过程中所暴露的矛盾和问题。方法解读对就诊患者的电话回访记录,根据患者所反映的问题,查找医院及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认为医患沟通是提高诊疗效能的必然要求,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融洽、平等、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全面详尽地了解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

  • 标签: 电话回访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代谢疾病,其严重影响健康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遗传因素方面,基因突变仅造成很低的变异,因此环境因素尤其是肠道内环境成为影响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特定的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固有结构及其代谢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善2型糖尿病的疾病状态、宿主的代谢及免疫状况。探究2型糖尿病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与益生菌治疗相关医学领域的发展,可以来预防和治疗由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相关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益生菌 肠道菌群 疾病 治疗
  • 简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校的两个特色学科——眼视光学和医学检验取得了长足的的发展,以此为案例,可以看出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交叉与融合、教育国际化、产学研结合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 标签: 特色学科 发展 高校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以使临床用药更趋于合理。方法收集2007年~2015年我院检验科分离的菌种与相关药敏实验资料,掌握临床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在把握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现状的基础上,于2016年7~12月(干预后)对我院各科室医生与西药处方实施药学干预,将干预后诺喹酮药物使用合理性与2016年1~6月(干预前)这一时间段内未实施药学干预的喹诺酮应用合理性作以比较。结果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沙门氏菌在2008年时对诺氟沙星对的耐药率分别为52.4%、46.7%、55.6%、35.2%、7.2%,前述分离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在2011年时依次为62.3%、78.4%、76.1%、61.4%、11.3%。干预后喹诺酮在抗感染治疗中与术前预防使用中的应用频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减少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发生可从了解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现状方面着手,在把握临床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与秉承用药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力争使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更趋于合理性。

  • 标签: 细菌耐药情况 喹诺酮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