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 标签: 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老式站立床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Frankel训练法联合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后共济失调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损伤共济失调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脑损伤后共济失调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训练,并给予Frankel训练训练,比较两组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共济功能均有改变,研究组治疗前后30d时两组对比改变已经明显(P<0.05),90d时改变更加明显(P<0.05)。结论Frankel训练法联合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共济失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优于一般康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Frankel训练法 针对性康复训练 脑损伤后共济失调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卒中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病后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患者的不行能力影响较大,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降低。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取得了很不错的发展前景,偏瘫站立训练系统开始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偏瘫站立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以便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尽早恢复步行能力

  • 标签: 偏瘫站立训练系统 脑卒中 康复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不同护理办法均分两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训练组的30例产妇均于产后6小时内自主排尿,未发生产后尿潴留现象,常规组的30例产妇中有11例产妇发生产后尿潴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进行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尿潴留现象发生。

  • 标签: 盆底肌 训练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护理后明显优于护理前;实验组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护理干预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疗法对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念冥想训练,每周1次、共8次。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8周后,干预组SAS得分为(41.25±6.10分)、SDS得分为(44.76±5.7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念冥想训练疗法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患者能积极治、乐观生活,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正念冥想训练 焦虑 抑郁 鼻咽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有很多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失语的情况,也就是患者无法正常通过语言来和别人就行交流,若是长期处于此状态,患者的听力和理解力都会大大下降,会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年来为脑卒中患者进行语言功能康复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紧跟目前护理工作的进展。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 护理工作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入院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统计患者基础疾病、血管状况、肌力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治疗组进行不少于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自行锻炼,治疗6个月,统计两组肌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肌力分级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疗效,有利于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运动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推拿点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11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推拿点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和MAS评分。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51(92.73%)高于对照组47(85.46%),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和M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粗大功能和M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推拿点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具有可行性。

  • 标签: 推拿点穴 康复训练 痉挛型小儿脑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产妇在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慢性牵拉引起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产妇进入分娩期后胎儿先露部分对盆底的挤压,使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等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妨碍女性的工作和社会活动,足以见其危害性。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经过了严格的临床实践,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功能的康复训练,并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尤其目前产科领域正在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倡导自然分娩的形势下,重视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和重建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产后 盆底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28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训练组(n=140)和红光组(n=140),对所有训练组患儿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对红光组患儿实施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8.6%与红光组47.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患儿轻度改变发生率21.4%与红光组37.1%相比明显较低,训练组患儿显著改变发生率25.0%与红光组5.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虽能改善患儿疗效,但会加重患儿近视度数增长。

  • 标签: 儿童近视性弱视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红光闪烁治疗仪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128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128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选择同期收治于我院的10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脑卒中生存质量评分(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MBI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偏瘫 针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飞燕式腰背肌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在前者护理的前提下行飞燕式腰背肌训练。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日程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但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飞燕式腰背肌训练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日常生活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效果 飞燕式腰背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常规护理途径进行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6例,其中急性淋巴管炎6例、合并细菌感染7例、丹毒3例。实验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合并细菌感染2例、丹毒1例。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3.3%,对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皮肤科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6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33例、对照组(给予晚期康复训练)33例,对比2组康复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第1、第3个月时大部分均处于瘫痪状态,而观察组在第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及四肢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基本恢复至正常,观察组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总分值及MBI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四肢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理想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ICU肌无力 早期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动技术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法加活动技术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及Harris髓关节评分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 标签: 活动技术训练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使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1例自闭症刻板行为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在个案研究后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进行。结果经过感觉统合训练后,患者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一定提升;同时观察可见经过干预其刻板行为的次数明显减少。其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运用的个案研究发现,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使其前庭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均得到调节,对于儿童刻板行为的减少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儿童 刻板行为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和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孕妇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时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肌肉的收缩能力、持续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都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和盆底康复的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患者生活水平,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 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肛肠病手术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95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术前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VAS评分、膀胱功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和VAS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和热休克蛋白水平都更高,而尿潴留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排尿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避免肛肠手术导致的术后排尿障碍。

  • 标签: 排尿训练 肛肠病 排尿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