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临床培训的方案,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方法以我院护士为例,采用实证分析法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对40名护士进行培训,评估培训方案实施前、后学员在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践、护理查房、教育与咨询、科研等核心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40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各项考核均合格;通过培训,学员的核心能力均获得明显提高。结论以核心能力培养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因需施教与因材受教相结合的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

  • 标签: 护士 核心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导管滑脱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留置PICCO导管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细节组,每组均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组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导管滑脱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常规组的导管滑脱率是8.8%,细节组是2.9%,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3%,细节组是97.1%,细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留置PICCO导管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且可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施。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导管 滑脱率
  • 简介:传统考核方式作为实验课的独立单元用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的理解和对实验课内容的掌握,评价动手能力。现代医学检验教育对实验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掌握充实的理论基础上增加实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适应社会人材的需求尤为重要。该文针对这一目标将实验课考核有机融于整个教学计划,建立综合设计实验模式,做为实验课的延伸和提高,摆脱学生为“考”而考的现状,变“学”为“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探索

  • 标签: 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考核 模式
  • 简介: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渗透,临床输血医学近年来成为医学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并作为检验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教学任务日渐增多。如何进行检验本科生临床输血学的教学,笔者结合四年的教学实践,对这门学科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 标签: 临床输血学 检验专业学生 专业课学习 高新技术 临床医学 分支学科
  • 简介:此文就青年教师培养问題做初步探索,根据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规划,提出培养目标。具体采取过三关的方法(教学关、临床实践关、科研关),从而使他们成为符合现代教育要求、全面发展的医学检验师资人才。

  • 标签: 青年教师 师资培养 过三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现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接生方法并进行产时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建立孕妇个人档案、强化产前教育及培训、严格产前监控及管理、产程中指导产妇运用拉梅兹分娩放松法、配合针灸止痛等措施。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阴道分娩中转剖腹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加速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腹产率。

  • 标签: 分娩 护理干预 拉梅兹分娩放松法 针灸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小面积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150例中小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经湿润烧伤膏联合冷疗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94.7%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94.7%高于对照组78.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湿润烧伤膏联合冷疗治疗中小面积烧伤临床疗效良好,可以及时帮助患者恢复,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而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 标签: 中小面积烧伤 临床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检验方向)的大学生,将原有的“单学科叠加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多学科渗透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调整教学安排,建立更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打破临床医学与检验专业的分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 标签: “多学科渗透式” 实验教学 探索 实践
  • 简介: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郧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充分利用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教学资源,开展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实验诊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社会的进步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事业也在大踏步前进,需高素质接班人,需要大量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护生主动发现问题、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学生创造力、想像力。临床带教中必须更新带教理念,采用启发式学习方法。以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体,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护理事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人员素质
  • 简介:近年来,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检验手段的高度自动化,以及医疗经济学和循证医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临床需求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多媒体编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文本、动态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构建了实验诊断学虚拟检查,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具有创新性、仿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在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虚拟 实验诊断学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参加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的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反馈为不满意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李斯特菌属尤其是单增李斯特氏菌、伊氏李斯特氏菌和英诺克李斯特氏菌误判现象突出细菌的鉴别能力。方法传统方法国家标准GB4789.30-2016第一法。结果编号17-H818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17-J19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通过对17-H818留存菌株的复测鉴定为伊氏李斯特菌。结论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李斯特氏菌属易发生误判,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加强李斯特菌属之间的鉴别能力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传统方法 鉴别 影响因素
  • 简介:医学检验系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作为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并纳入教学计划。先后共有9届医学检验本科学生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探索出医学检验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实践证明,实施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检验医学教育 科研 毕业论文 医学检验系 人才培养途径 本科学生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PBL教学法则是由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教师为方向,学生被动学习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教师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的实践式的教学方法。PBL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使其在高校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 标签: PBL教学法 检验医学教育 教学探索
  • 简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新课题。该文概括了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教育多年来立足实践,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文章围绕教育模式与课程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硬件平台搭建、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医学检验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 探索
  • 简介:深入分析医学检验专业的传统临床检验方向的现状问题与检验医学发展的现实需求,开设检验工程方向本科教育,适应当前检验学科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等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化进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缓解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也为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检验医学 检验工程 研究
  • 简介:高等院校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关系到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接近美国实验室技师的培养内涵。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有检验和临床有机结合的人才,即检验医师,它作为检验与临床之间架起的桥梁,不仅要掌握检验技术,又需熟悉临床知识。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医师系列培养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检验医师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摘要脑梗死疾病的诱发,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患者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康复护理工作,才能促进患者恢复。本文主要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与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运动 功能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成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通过理论内容,实验内容,自测题和交流平台第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建设和开展网络课程,并通过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等,提升学习效果.持续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网络课程 细胞生物学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