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重型肝炎是由于广泛范围的肝细胞死亡或急剧严重的肝功能破坏而致凶险的临床综合征。重型肝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达70%。正确及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改善病情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我们护理的5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为51.2%,相对而言,慢重型与亚急性感染率高于急重型,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常见于腹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合并基础性慢性病症越多,医院感染率也就会越高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性紧密相连,患者长时间住院、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患者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分析。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雾化吸入,观察口腔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48例患者中41例口腔真菌感染痊愈,无复发,也没有发生其他系统的真菌感染,痊愈率为85.4%。2例停药1周后,口腔内再次出现了白斑、白点,重复治疗有效;4例口腔白斑、白点消失,但痰涂片仍有真菌孢子及菌丝;1例住院时已发现有口腔真菌感染及真菌性肺炎,由于病情危重,住院12d后死亡。结论合理的口腔护理可促进口腔真菌感染愈合,有效减少了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时的控制了口腔真菌感染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威胁,值得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重型肝炎 口腔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其危险因素制定防治对策。结果年龄≥60岁、住院时间≥3天、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有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合并肺部感染概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当结合其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将患者的存活概率提升。

  • 标签: 重型肝炎 肺部感染 相关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满意度的影响价值,为重型肝炎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8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试验组。对比2组重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重型肝炎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行心理护理干预满足了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需求,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重型肝炎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肝肾综合征(HRS)是重型肝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HRS病死率极高,威胁患者生命,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文献与临床经验总结分析I型IP3R-IP3与重型肝炎并发HRS发病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性重型肝炎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31例慢性重型肝炎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结果31例患者经护理后病死率为19.35%,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早期严密观察,及时地发现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消化道出血 临床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型肝炎患者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对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8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拉米夫定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组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抗病毒治疗有效性;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低蛋白血症消失时间、门脉高压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VEGF、IL-6和TNF-α。结果恩替卡韦组抗病毒治疗有效性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组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低蛋白血症消失时间、门脉高压消失时间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干预后恩替卡韦组VEGF、IL-6和TNF-α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定治疗,可更快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重型乙型肝炎 临床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与抗-HCV及ALT值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中心血站检测的抗-HCV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252例,对HCVRNA含量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测,对抗-HC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HCVRNA或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占78.97%,抗-HCV阳性占93.75%。ALT值异常的患者有163例,正常者89例。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进行丙型肝炎诊断时,通过检测HCVRNA、抗-HCV的含量,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丙型肝炎抗体
  • 简介:摘要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可以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诱发该疾病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治疗手段为综合治疗。但因为此种治疗手段的效果不高,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神经外科专家,便就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展开研究。本文以重型颅脑损伤为立足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治疗方法研究,及研究进展等,展开分析。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包含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额骨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Bviruslargeprotein,HBV-LP)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乙肝)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192例乙肝患者和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乙肝五项及HBV-LP含量,并检测乙肝组治疗前后HBVDNA、HBV-LP含量变化,分析HBV-LP含量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组HBeAg阳性率、HBV-LP阳性率均高于NC组,其HBV-LP阳性率亦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HBVDNA、HBV-LP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治疗6个月后HBeAg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773,P<0.05)。以HBVDNA为金标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HBV-LP评价乙肝治疗效果的灵敏度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渐上升。结论定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LP含量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效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病患11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对全部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病患中有15例存在并发症,腹泻1例,中枢性呼吸衰竭5例,术后继发性出血致脑疝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对该类病患要做到及时救助,时刻观测其生命体征情况,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及时将口腔、鼻腔等内部残留液体清理干净。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诊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病患11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对全部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病患中有15例存在并发症,腹泻1例,中枢性呼吸衰竭5例,术后继发性出血致脑疝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对该类病患要做到及时救助,时刻观测其生命体征情况,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及时将口腔、鼻腔等内部残留液体清理干净。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诊 麻醉
  • 简介:我院物理治疗科自2005-06~2006—07对52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肝炎/治疗 肝炎/护理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疑似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通过在本院进行相关的检验技术以后,对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6.4.1-2018.4.1)期间,随机挑选200例疑似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对患者的HCV抗体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自愿者分为HCV抗体阳性组和HCV抗体阴性组,分析其各项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对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检验以后,可以发现,检查结果为HCV抗体阳性的自愿者的各项生活指标,均要低于检查结果为HCV抗体阴性的自愿者(P<0.05)。结论针对疑似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需给予对应临床检验,以帮助该部分患者尽快得到确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归纳有效护理手段与对策,提高病症针对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资料初步了解,针对不同病症特点制定初期治疗方案,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心理引导以及后期护理等多种方式。结果36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能有拥有积极情绪参与配合治疗,而且疗效显著,后期复查情况顺利,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科学的护理方案和严格的实践护理对策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根本,也是患者能够最终痊愈,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 心理引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我院的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进行分析,作为肝硬化组,同期选取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肝组,对两组进行了96周恩替卡韦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改善明显,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乙肝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肝硬化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Child-Pugh分级在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乙肝组患者仅有Child-Pugh分级在治疗后出现了差异性(P<0.01)。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两组的血常规和肾功能复查正常,没有血液损害和肾功能损害情况出现。结论乙型肝炎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优秀,临床中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恩替卡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