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疾病,因其病因复杂,发作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致痫灶的定位及癫痫发作的神经网络研究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脑功能及癫痫网络传播研究得以深入开展。现就近年来静息功能磁共振技术在癫痫的诊治方面的应用加以总结如下。

  • 标签: 癫痫 功能磁共振 默认模式网络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创伤病人使用疗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创伤疗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其在控制创伤后的疼痛、肿胀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作为一个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及依从性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该文就疗的病理基础及目前疗的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冷疗 软组织创伤 局部冷疗
  • 简介:摘要创伤病人使用疗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创伤疗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其在控制创伤后的疼痛、肿胀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作为一个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及依从性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该文就疗的病理基础及目前疗的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冷疗 软组织创伤 局部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针分离粘连与刀分离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分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电针分离术,研究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刀分离术,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月经改善情况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研究组宫腔粘连复发率为8.00%,对照组宫腔粘连复发率为24.00%(P>0.05);研究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电针分离宫腔粘连相比,采用刀分离宫腔粘连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月经恢复情况佳,粘连复发率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电针分离 冷刀分离 疗效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刺络放血疗法对足踝逆的疗效分析。方法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具对人体浅表小静脉、特定腧穴、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进行针刺,并放出适量血液,用以治疗脚踝逆等疾病的中医传统方法。选取我院足踝逆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8岁。患者病程半年至30年。对其进行刺络放血治疗,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86例中痊愈50例,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其中痊愈及显效者均治疗一次即出现明显效果。结论刺络放血疗法疗效非常显著,可广泛在临床上应用,以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刺络放血 足踝逆冷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检测肾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及单倍型分布,并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技术检测肾素基因启动子区以明确其SNPs分布。在1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组)及18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中对所发现的SNPs开展病例-对照关联研究及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所测肾素基因启动子区长度为1674bp,共发现5个SNPs,其中RENP/-1475(G/A)、RENP/-1447(T/G)、RENP/-1165(G/A)和RENP/-1135(T/G)几乎呈完全的连锁不平衡。RENP/-1475(G/A)和RENP/-1292(A/G)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出的5个SNPs属同一单倍域,产生3种单倍型,各单倍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素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可能并不是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肾素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单倍型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启动子514C/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12名三酰甘油(TG)正常水平者和103例高TG者的HL启动子514C/T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HL启动子514TT等位基因频率在高TG组为0.4563,比正常TG组0.3348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在总研究组中TT型的年龄、TG浓度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而载脂蛋白A1(ApoA1)则明显降低(P0<.05).按性别分层后发现TT型女性和男性的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非TT型同性(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浓度则分别低于非TT型的同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ApoB、TT型是高TG危险因子,而ApoA1、HDL-C则是保护因子.结论:HL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TG血症的发生相关,并可影响血浆脂类的代谢,可能是高TG所致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脂酶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刀锥形切除(CKC)和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级)的预后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CIN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CKC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LEEP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术中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预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手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伤口愈合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患者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治疗方式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 预后观察
  • 简介:目的:对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进行研究,探讨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与血清胆红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5名深圳地区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UGT1A1基因的启动子区,经DNA测序确定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并采用偶氮反应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在研究对象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A(TA)6TAA和A(TA)7TAA2种多态性,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6TAA单倍型频率为93.2%,A(TA)7TAA单倍型频率为6.8%,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86.8%,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0.5%,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占12.7%。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2.4±6.0)μmol/L,游离胆红素为(8.9±4.2)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为(15.6±5.9)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1.9±4.7)μmol/L;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血清总胆红素为19.2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5.1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P〈0.01)。结论:A(TA)nTAA多态性与血清总胆红素相关,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升高的血清胆红素主要为游离胆红素。

  • 标签: UGT1A1基因 启动子 多态性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慢阻肺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联合刀内切开与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联合刀内切开治疗,对照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输尿管狭窄程度、狭窄近端扩张程度、肾小球滤过率、肾集合系统分离度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一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输尿管狭窄处直径、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肾集合系统分离度及狭窄近端扩张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联合刀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效果显著,术后复发率明显更低,该术式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钬激光 球囊扩张术 输尿管狭窄 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的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3例高HDL-C患者和156名HDL-C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高HDL-C组HL基因启动子514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TG与TC水平将高HDL-C组再分成2组进行观察,高HDL-C组1[TG≥1.70mmol/L和(或)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DL-C组2(TG〈1.70mmol/L且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DL-C组1中CC型者除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A1/ApoB100外,其他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基因型的对照组(P〈0.05)。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高HDL-C的发生有关(P〈0.05),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则与高HDL-C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可能与脂质代谢有关。

  • 标签: 肝脂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宫颈锥切术(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患者给予Leep刀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给予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时间以及愈合用时(21.11±6.99)min、(3.61±2.10)d、(37.36±1.9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1.31±9.47)min、(7.84±2.24)d、(43.32±8.13)d,术中出血量(13.90±6.14)mL显著低于对照组(26.71±11.1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46、4.7301、3.3437、6.461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98,P<0.05)。结论Leep刀切除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比刀更具优势,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愈合,且术后并发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冷刀 Leep刀 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