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在降低会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阴道分娩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助产士通过用手来控制出头速度来保护会阴。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掌上托的方法保护会阴。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产后会阴水肿、伤口疼痛、伤口缝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可有效的降低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技术 接生技巧 自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位难产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局和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阴道助产分娩率37.50%/35.00%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3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剖宫产率3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结论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头位难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位难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结果两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施以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使其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婴健康提供了保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针 早期 康复训练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位难产产妇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对照组采用体位变化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的顺产率、分娩时间以及产妇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和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娩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提升了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了分娩时间,后续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阴道分娩产妇,例数100例,采用抽签或随机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别实施胎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对比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00%、窒息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0.00%、窒息发生率8.00%(P<0.05)。结论胎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相比,胎吸引器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多数产妇青睐,值得研究。

  • 标签: 胎头吸引器 产钳助产 阴道分娩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进行妇科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头低脚高截石位的安置方式以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妇科腔镜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都实行头低脚高截石位,并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并发症的产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成功的结束了手术,只有1例患者产生手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症状为伤口感染,同时全体病人对护理都表示十分满意。结论在对患者实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时候,选择低脚高截石位对患者进行安置,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腔镜手术 头低脚高 截石位 安置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枕后位难产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利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胎旋转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伤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85.0%(34/40)与对照组60.0%(24/4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即能有效提升产妇顺产率,并减少各种并发症,还能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钳术、胎吸引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这两种助产方式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助产术式。方法通过对本院阴道助产的46例产妇,其中产钳助产25例,胎吸助产21例。对其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以了解两种助产方式具体效果及母婴损伤进行比较。结果产钳助产术的母体损伤明显高于胎吸引组,而胎吸引助产术的新生儿损伤又高于产钳助产术组。结论胎吸引术对于基层医师特别是产钳经验不足的医师更为适用,正确操作安全性较高;产钳助产术适用的范围更广,但技术掌握较困难。通过仔细检查后选择合理的助产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母婴安全。

  • 标签: 阴道助产 胎头吸引术 产钳助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头位难产待产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6例位难产待产产妇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3例,实施传统体位分娩,研究组为43例,予以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4.65%)、自然分娩率为(72.09%)、阴道助产率为(20.93%)、剖宫产率为(6.98%),均优于参照组产后出血率为(20.93%)、自然分娩率为(25.58%)、阴道助产率为(46.51%)、剖宫产率为(27.91%),同时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待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分娩的56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新生儿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宫颈裂伤、会阴裂伤、切口感染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两组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头皮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的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面部皮肤损伤观察组更低。结论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均优一定程度的应用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各存在优缺点,与实施的临床医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选择助产方案时,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减少母婴损伤。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助产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眼科住院的难治性青光眼42例,均植入Ahmed青光眼引流,观察术后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手术总成功率为85.7%;术后的眼压为(16.4±3.5)mmHg,与术前眼压(43.8±12.5)mmHg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提高25例,视力不变15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短暂性浅前房4例,前房积血3例,脉络膜脱离1例,引流周围纤维包裹4例。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眼压下降明显,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阀 难治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钳术和胎吸引术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两个月之内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助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发生率与面部损伤率均高于胎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吸引助产和产钳助产术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更为适合的助产技术,以提高助产成功率,并且减少母婴损害几率。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 抬头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均开展Ahmed青光眼植入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完成手术后,7眼最佳矫正视力不变,11眼提高,3眼下降。术后眼压控制有效率为85.71%,术后主要并发症高眼压、短暂性浅前房、前房积血等。结论针对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Ahmed引流阀 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7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结果该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3个月时的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经治疗后,成功率为85.4%,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眼视力提高及无改变患眼占比87.8%。未发现引流管外露、脱出、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5%。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虽仍可能引起部分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枕后位难产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利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胎旋转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伤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85.0%(34/40)与对照组60.0%(24/4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即能有效提升产妇顺产率,并减少各种并发症,还能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hmde青光眼引流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52例(5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Ahmde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较高,总成功率可达90.38%(47/52);术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眼压、周围前房深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治疗有效,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hmed青光眼引流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枕后位难产产妇的临床治疗当中,胎旋转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枕后位难产产妇为主要对象,将所有产妇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匀分成常规组与旋转组,常规组产妇仅需接受临床常规性质治疗,旋转组产妇则要接受胎旋转法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顺产情况与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旋转组产妇的顺产例数明显多于常规组,产后出血的例数较少,两组产妇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枕后位难产产妇的具体治疗当中,胎旋转法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实施。

  • 标签: 枕后位难产 旋转 胎头 顺产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