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纳布啡对剖宫产术中内脏牵拉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分为2组(n=35),给药途径为胎儿取出后经Murphys管静脉滴注。对照组C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2ug/kg;试验组T盐酸纳布啡0.2mg/kg。记录麻醉前(T0)、用药后5min(T1)、30min(T2)和术毕(T3)时点MAP、HR、SPO2以及用药前后内脏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以下简称Ram评分);术中内脏痛发生率;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T组T1、T2和T3时点内脏牵拉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T1、T2时点Ram评分增高(P<0.05);各时点MAP、HR和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组牵拉痛、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头晕、嗜睡发生率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剖宫产产妇能明显减少内脏牵拉痛的发生,降低VAS评分,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纳布啡 剖宫产 椎管内麻醉 内脏痛 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对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入并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143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使用生理盐水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抗牵拉反应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30min后Ramsay镇静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下的阑尾手术治疗中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抗牵拉反应,患者用药30min后镇静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阑尾手术 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观察其对于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麻醉+小剂量舒芬太尼)和对照组(常规麻醉)各58例,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94.83%>77.59%)相对更高(P<0.05)。而寒战发生率(10.34%<22.41%)、牵拉痛发生率(8.62%<18.97%)、疼痛VAS评分(1.97±0.64)分<(3.85±1.02)分相对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组织产妇心率水平和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相仿(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为分娩安全和母婴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小剂量舒芬太尼 剖宫产 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医合作模式,探究分析该模式的肺结核控制效果。方法对我市2014年1月-2018年12月综合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转诊以及的结机构追踪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究分析医合作模式对肺结核发现所发挥的作用。结果相较于2014年,2018年我市综合医疗机构实际报告率明显有所升高,最高可达到123.98%;转诊到位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90.73%;追踪到位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92.95%;总体到位率也明显有所升高,最高可达97.53%(P<0.05);活动性患者发现贡献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70%(P<0.05);肺结核发现患者的贡献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78%(P<0.05)。结论医合作模式在我市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发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防合作模式 肺结核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不断趋于年轻化。利用体检信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对于慢性病的早期发现、预防、治疗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业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疾病预防控制所,长期致力于卫生保健防疫服务,本文将就如何利用体检信息开展慢性病控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一些努力。

  • 标签: 体检信息 慢性病 防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提出院感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47例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遵循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实验,分析检查结果和感染科室。结果检出最多的多重耐药菌是大肠埃希菌;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是呼吸科;发生感染最多的部位是呼吸系统。结论定期检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制订控策略,是减少医院感染、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临床分析 医院感染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对比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一般资料,为制定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本组患者中,肺部感染率为17.00%,其中发生者中年龄>60岁、吸烟、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700ml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者构成比均远高于未发生者,两样本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肺部感染率。

  • 标签: 胸部创伤 微创手术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气道湿化管固定痰片对喉癌术后伤口及患者气道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道造口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痰片,对照组未采用。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痰液粘稠度、痰量记录准确性、伤口浸渍程度、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低、气切纱布保持干燥时间、痰液性状观察记录、痰液清理时间、伤口浸渍程度,切口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痰片后气道湿化管固定好,气切口痰液清理方便,预防患者伤口及气道口浸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 喉癌 气管切开术 伤口浸渍 护理
  • 简介:摘要背景偏瘫(Hemiplegia)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肢、下肢、面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偏瘫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意识障碍性偏瘫、迟缓性偏瘫、痉挛性偏瘫、轻偏瘫,需要借助于矫形鞋进行治疗。目的探讨早期使用矫形鞋对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浏阳市集里医院(黑龙江省康复医院)进行物理治疗的男性患者50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人,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进行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运动康复治疗介入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时Barthel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时对照组在10m测试最大步行速度为(23.5±2.8)m/min,相较于治疗组(39.7±10.2)m/min较慢,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步行速度明显加快(P<0.05)。矫形鞋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早期矫形鞋干预对于偏瘫患者足下垂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 标签: 矫形鞋 偏瘫患者 足下垂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老年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n=48),以及实施跌倒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探讨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科应用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为4.17%、护理满意度为97.92%,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22.92%、79.17%,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跌倒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病科,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防跌倒护理干预 老年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5~2016年在XX地区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控措施的了解,同时分析该地区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在XX地区随机抽取已年满18岁的学生、农民、社区居民以及校外青年等360人参与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探究本组参与者对艾滋病控知识的了解情况,并按照具体情况实施健康教育,比较本组参与者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对艾滋病控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参与研究的大部分人员对艾滋病的控知识和措施并不了解,而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健康教育后,本组参与人员对艾滋病控知识点的了解率相比治疗前显著提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员对艾滋病并不了解,基于此为其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XX地区 艾滋病 防控知识 健康教育 应用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中心收集的146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和试验组(n=73),对照组选择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选择风险管理模式,比较2组临床效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控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风险管理 治疗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慢性病控人员对慢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参与慢性疾病控的人员进行统计,通过调查表方式对65例控人员慢性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控人员的健康知识认知人数为48人,知晓率为73.85%;高血压知识认知人数为58人,认知率为89.23%;糖尿病知识认知人数为49人,认知率为75.38%。不同的机构、专业、学历、职称和工作时间之间对健康知识、糖尿病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控人员对慢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可通过开设专业训练和各部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改善该现象,从而增强基层慢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 标签: 基层慢性病 防控人员 知识 知晓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控技术与示范II疫情纵向防治策略。方法示范区域封洲轮牧、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组织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和问卷调查,对控效果与疫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持续3年血吸虫病控技术和疫情纵向防治使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从3.5%下降至0.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洲滩螺情检查也未见阳性钉螺。结论封洲轮牧、改水改厕以及健康教育等控技术集成和疫情纵向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控技术 疫情纵向防治
  • 简介:摘要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时会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有较大危害,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口腔科工作中的职业卫生问题复杂,为了降低工作环境对口腔科工作人员的危害,应该从环境因素、患者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控措施。

  • 标签: 口腔科 职业性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持续负压吸引装置+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大便失禁患者管理,弥补了常规护理方法的不足,减少常规护理方法导致的皮肤刺激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6月CCU收治的每日大便失禁次数3次以上,需要应用造口袋收集粪水的58例失禁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造口袋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及冲洗装置,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与皮肤的接触。结果通过持续负压抽吸及冲洗,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与皮肤的接触,从而减少粪便中的消化酶、胆盐等对皮肤的刺激,减少了肛周皮肤的损伤。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大便失禁患者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及减轻皮肤刺激,减轻患者痛苦,明显降低护理工作量和护理成本。

  • 标签: 持续负压 吸引装置 水胶体敷料 大便失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近端旋髓内钉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钉内钉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聚集的场所,中职学生大部分在校住宿,学生之间会长时间接触,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与传播所以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控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 健康教育 传染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 ,共纳入研究对象 250 例,均为 进入 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 250例脑室出血 患者, 根据放置脑室引流管先后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25例。 对照组在 手术后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病人床栏上, 观察 组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引流过度率 2.4% 、引流不畅率 1.6% 、非计划拔管率 0.8% 均低于对照组引流过度率 12.0% 、引流不畅率 13.6% 、非计划拔管率 15.2%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观察组操作人次 129 次、操作时间( 3.25±0.42 ) min 均低于对照组操作人次 163 次、操作时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