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 标签: 细菌 L型 分离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联合采用乳果糖与门冬氨酸氨酸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HE)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原则2013年4月~2016年6月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遵照其接受治疗的意愿分别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予以一般组患者门冬氨酸氨酸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添加乳果糖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相关指标接受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接受治疗后的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数据中优于一般组患者,且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两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和72.09%。结论同时采用门冬氨酸氨酸与乳果糖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增强其对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预防作用,临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乳果糖 门冬氨酸鸟氨酸 预防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136例和脑梗死组18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比三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及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进行比较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在诊治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研究进展,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入的患者,根据其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分配到不同的组别,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法检测患者血浆Hhcy水平。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Hcy下降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和维生素B族联合应用的治疗策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为Hcy并非由独立的高危因素引起,一种治疗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此临床上采用个体治疗。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研究进展 治疗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应用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应用的影响,为儿童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治疗措施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儿科治疗的小儿厌食症的儿童患者中选出60例进行观察,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明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好,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厌食症 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 治疗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我院6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观察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对比价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12.03±1.71)umol/L、降钙素原(14.96±1.57)ng/L、C反应蛋白(40.45±2.66)mg/L、白介素-6(60.68±2.26)ug/L、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49.46±3.81)ng/m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M-RF、IgM-RF以及类风湿因子(RF),并对比RA患者治疗前后的抗CCP抗体水平。结果RA组抗CCP抗体水平与其他风湿疾病组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抗CCP抗体与RF对RA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明显差异P<0.05,抗CCR抗体与IgM-RF、IgG-RF联合检测中,两项联合检测特异性为96.0%,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8.0%,结果表明联合检测性明显优于单用抗CCP抗体、RF;研究40例RA患者治疗后抗CCP抗体水平下降明显P<0.05。结论抗CCP抗体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而且抗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IgM-RF、IgM-R可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在常规药物基础上服用维生素B6片和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那普利叶酸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8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压、血浆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低于观察组(96.88%),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病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依那普利叶酸片 H型高血压 血压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强调ALT检测在献血员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采血车初筛合格(HBsAgALTTP)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标本36758份,应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抗-HCV)。结果36758份无偿自愿献血者经采血车初筛检测合格的标本,再次进行实验室复检,检出ALT阳性标本174份,阳性率0.47%(174/36758);检测抗-HCV阳性标本106份,阳性率0.29%(106/36758);174份ALT阳性标本检出抗-HCV阳性21份,阳性率12.07%(21/174);106份抗-HCV阳性标本中检出ALT阳性(>50U)98份,阳性率92.45%(98/106)。结论对献血者进行实验室ALT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是减少HCV窗口期感染的辅助手段。

  • 标签: ALT阳性 抗-HCV阳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AD组45例和MCI组47例,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分析相关性。结果AD组患者TC、TG指标显著高于MCI组和对照组(P<0.05),AD组和MCI组BG、LDL-C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MCI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MCI组叶酸、维生素B12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组叶酸、维生素B12指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AD组和MCI组HHcy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Hcy指标与血脂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叶酸、维生素B12呈现负相关,与血糖呈现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HHcy与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可能是阿尔茨海默并及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后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cy、hs-CRP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hs-CRP检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改善中青年脑梗塞患者血清Hcy、CRP水平。

  • 标签: 银杏达莫 中青年 脑梗死 急性期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纤维化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的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治疗组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肺功能改善情况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质量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N-乙酰半胱氨酸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出现的差异,明确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产生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12(白细胞介素-12)和CRP(C反应蛋白)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2明显升高,CRP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MAD(丙二醛)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PX、SOD明显升高,MA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性反应 氧化/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