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蝴蝶丹”、“阴阳毒”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来源:(1)阴阳毒: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把阴毒病、阳毒病合称为阴阳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红斑、盘状红斑、冻疮样皮损、面部赤斑及彩色的花纹斑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及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镜》对阴阳毒进行了补充,认为阴阳毒伴有发热,手足指冷等症状,其更接近了红斑狼疮。(2)赤丹、茱萸丹: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有:“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钱,小者如麻豆,肉上栗如鸡冠,肌里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赤丹又名茱萸丹,红斑狼疮的红色丘疹斑块,皮肤的斑丘疹,可以使用本病名来描述。(3)日晒疮:日晒疮病名出自明·申拱良《外科启玄》,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形成“日晒疮”(红斑狼疮皮肤损害),认为是“受暴晒而发”。因为暴晒,皮肤忍受日毒,形成一种毒热,毒热燔灼,除损伤皮肤外,伤津耗液,炼液成痰,灼伤五脏,阻滞气机,气血闭阻而发为狼疮。(4)蝴蝶丹、红蝴蝶疮:现代中医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面部蝶形红斑...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科学术语 中医名词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的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观察组应用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和6.67%,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的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美沙拉嗪 肠道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我院1例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红斑肢痛症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诊疾病,并给予其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通过我院相关项目检查,确诊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红斑肢痛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给予EM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加巴喷丁、舍曲林及肌注B族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疗效确切。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红斑性支痛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简介,了解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现状,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健康管理与预防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查阅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健康管理资料。改善和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健康危险因素1。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药物治疗
  • 简介:病史摘要1.现病史患者,女,49岁.因浮肿、尿量减少伴泡沫尿1个月余而入院.起初曾有上呼吸道感染,伴鼻塞、咽痛、咳嗽、发热(38℃)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服用"泰诺"胶囊、肌注青霉素等治疗,症状缓解.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结核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山莨菪碱不同用法对于治疗急性腹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腹痛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8例患者为肌肉注射治疗组,30例患者为静脉滴注治疗组,32例患者为静脉注射治疗组,通过观察这100例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对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结果肌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7%,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静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8%,三种不同用法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腹痛,山莨菪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通过静脉注射治疗,有效缓解了病人的腹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 治疗急性腹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符合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强的松和中药扶正解毒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强的松口服加环磷酰胺(CTX)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的各项检验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临床缓解7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临床缓解率高,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扶正解毒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并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发生狼疮危象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1月在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狼疮危象发生的因素,并根据这些明确的诱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危象的影响因素包括用药不规范,不按时复诊,感染,社会应激事件等。结论 患者的用药不规范,不按时复诊,感染,遭遇社会应激事件等均可以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危象的发生,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狼疮危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危象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出现妊娠多疹后,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孕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1组49例,与观察2组49例,我院产检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针对皮肤病类型给予针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不给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流产、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的发生概率,以及胎儿生产后,胎儿的结局。结果观察1组孕妇的流产、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1组孕妇产下新生儿后,新生儿出现窘迫、胎死宫内、窒息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患上妊娠多疹后,一般不会累及孕妇及胎儿,本研究结果也未表明孕妇及新生儿各项结果与妊娠多疹有关。

  • 标签: 妊娠 多形疹 早产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收集到我院就诊的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疾病状态,分为2组,即活动期组(n=39)与非活动期组(n=43),另选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进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比较IgG、IgA、IgM、C3和C4,活动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非活动期组的IgG、IgA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羟氯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波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足月妊娠、早产及终止妊娠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17.86%,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患者采用泼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效果优于泼尼松单药治疗,妊娠结局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羟氯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循证护理)各300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可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该病病人40例进行研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信任度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的住院时间(21.7±4.3)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2±1.9)d。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提供循证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我院风湿免疫科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8例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成功接受治疗并出院,根据其护理模式之间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红斑狼疮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出院患者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生活质量调查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出院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控制疾病发展,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延续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导致卵巢功能衰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部治疗以及在门诊随访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环磷酰胺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同对照组系统性红斑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能有效的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 标签: 吗替麦考酚酯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综合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护理效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得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高血压、疼痛和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得分、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疼痛和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升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综合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延续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SLE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LQI)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DLQI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SLE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此疾病认识及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活质量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3.02日-2017.08.03日在本院确诊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病人分成观察组(活动期)和对照组(非活动期),30例/组。对比三组免疫学项目(C4、C3、IgG、IgA、IgM)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IgM水平(2.49±1.63mg/L)、IgA水平(3.89±0.91mg/L)、IgG水平(23.26±3.24mg/L)高于其他两组(p值<0.05),C3水平(0.41±0.29mg/L)和C4水平(0.10±0.04mg/L)更低(p值<0.05),对照组病人的IgA水平(2.10±1.64mg/L)、IgG水平(1.26±0.94mg/L)高于健康组(p值<0.05),两组IgM水平、C3水平、C4水平无很大差别(p值>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不但能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利于确定发病期。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学检验 诊断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2岁,因"反复多关节疼痛5年,加重3年"收治入我院风湿科。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并在之后半年内逐渐累及双侧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症状以晨起明显,且伴有晨僵。患者曾至外院就诊,当时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口服甲氨蝶呤10mg1次/周、来氟米特10mg1次/日、强的松2.5mg1次/日控制病情。但患者症状反复,并于3年前逐渐出现双侧臀部、腰部和足底部疼痛小适,以夜间痛为著.活动后改善.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