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256CT肠系膜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256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扩张积液、肠壁水肿增厚。结论:256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采用三维VR、MIP、MPR技术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并与介入治疗术中DSA图像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5例患者,对肝动脉2级血管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动脉3级血管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三维结构,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CTA发现肝动脉变异13例(23.6%),与DSA完全符合。结论:64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走行、分布、变异情况,提高TACE准确性和成功率,对肝癌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 简介: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发展较快一种新影像诊断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扫描数据经多种方法处理重建出人体器官多平面、三维立体以及空腔器官内表面图像。本文结合87例胸部扫描患者CT轴位资料,评价图像后处理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发潜能。

  • 标签: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图像后处理
  • 简介:目的:分析64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及不足。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利用先进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40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狭窄患者行冠状动脉DSA,并以此为金标准,评析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一致性。结果:所有M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MSCTA显示97.4%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M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冠状动脉狭窄(≥50%)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定首选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重要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R-R相位
  • 简介:目的:应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粥样钙化程度做出较准确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数据。使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min和80次/min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 钙化 心电门控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nuchaltranslucency,NT)厚度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其他结构畸形中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8月期间227名孕11~13+6周胎儿进行NT厚度标准测量,分析NT增厚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构及妊娠结局。结果NT厚度<2.5mm胎儿中,染色体及结构正常211例,染色体或结构异常2例。NT厚度≥2.5mm胎儿中,6例染色体异常(13-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21-三体综合征3例、45X01例);3例结构畸形(胎儿多发性结构异常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1例孕20周前不明原因流产;4例无染色体及其他结构异常。正常胎儿NT厚度呈正态分布,NT厚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厚,男性与女性N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头臀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厚度异常胎儿孕妇年龄大于NT厚度正常孕妇。超声测量NT厚度值设为2.5mm时,检测胎儿早期异常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平衡,分别为80.0%和97.0%。结论NT厚度标准化测量是一个早期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尤其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重要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染色体疾病及其他结构异常,对评价胎儿预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筛查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分析128CTA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例行腹部血管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128CTA,分析128CTA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检出情况。结果:24例中18例为腹部动脉系统疾病,包括腹主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瘤1例,肝动脉瘤2例,脾动脉瘤2例,肝总动脉钙化狭窄1例,腹主动脉钙化狭窄2例,髂动脉钙化狭窄2例,肾动脉钙化狭窄3例,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4例。2例下腔静脉系统疾病,包括下腔静脉瘤1例,下腔静脉血栓1例。4例门静脉系统疾病,包括门静脉癌栓2例,门静脉高压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结论:128CTA可准确诊断出腹部血管性疾病,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 血管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16CT血管成像(16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例共发现动脉瘤69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0例,2个动脉瘤7例(14个),3个以上动脉瘤1例(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瘤部位、瘤颈、载瘤动脉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特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而有效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发病率越来越高。DSA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不仅费用高,而且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危险性。研究表明,约66%行DSA患者其目的仅在于冠心病诊断,而不需要支架置入等进一步处理。多层螺旋CT应用,特别是64螺旋CT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而且明显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应用范围明显扩大。本文以DSA为标准,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成人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64螺旋CT检查,并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哪个方法准确性更高一些。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对所有患者都先采取64螺旋CT检查,并进行B超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最终诊断准确率,评价有关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情况。结果 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发现,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9例,剩余17例均为单纯性阑尾炎。进行两种检查诊断结果情况对比则发现,64螺旋CT最终诊断准确率明显要更高一些(P<0.05),证明有关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突出。结论 临床成人群体急性阑尾炎诊断过程中,选取64螺旋CT检查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带来影响更加积极,最终准确率更高,可以更好辅助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选用有关方法对于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影响积极。

  • 标签: 成人 急性阑尾炎 B超 64层螺旋CT 诊断应用 价值
  • 简介:骨盆与髋关节骨折是急诊外伤中常见疾病,目前,常规X线平片仍是骨科医师首选辅助检查方法,但骨盆与髋关节结构相对复杂,常规X线平片对骨折的确切程度、骨折和关节关系,特别是对骨折立体空间详细观察、指导手术入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对25例骨盆与髋关节骨折患者行64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探讨MPR和VR技术在骨盆髋关节骨折中临床意义。

  • 标签: 骨盆骨 髋关节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心率患者128CT胸痛三联成像中减少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128CT胸痛三联成像患者90例,心率〈65次/min、心率变异〈5次/min。随机分为A、B2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2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38);B组平均辐射剂量及曝光时间均低于A组(t=16.16,P〈0.001;Z=-8.26,P〈0.001)。结论:对于心率〈65次/min且心律相对平稳患者,128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痛三联成像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仍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心电门控技术 胸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o.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o.05);而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ST段抬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造影预测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方法:建立裸鼠人乳腺肿瘤模型,模拟临床给药方案,在各次化疗后测量肿瘤生物学数据、超声造影数据及血管微循环指标。结果: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在化疗早期显著下降,微血管密度在第2次化疗后显著下降;超声造影上肿瘤灌注峰值强度在化疗早期显著下降,灌注达峰时间在第2次化疗后显著上升。结论:超声造影部分指标的变化与肿瘤微循环指标一致,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肿瘤模型 化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科室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科室需应对灾害事件,提高放射科对应急事件管理能力,有效避免和处治灾害事件。方法:借用Kaiser模型,通过对放射科发生过和可能发生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类,从事件发生可能性、危害性及防范工作完备情况进行评分,用统计学公式计算出事件风险系数,并进行评估。结果:放射科排前5位灾害事件分别为:就诊患者严重碘过敏反应致呼吸心跳骤停(31.74%)、金属物品进入磁体间(28.43%)、群体伤害救治应急事件(28.33%)、信息网络突发故障(24.81%)、治疗过程患者突发意外(24.00%)。结论:通过制订具有科室特色应急预案,可提高科室管理。

  • 标签: Kaiser模型 放射科 灾害脆弱性分析 风险事件 应急预案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针对CD147美妥昔单抗靶向结合其他肿瘤能力。方法:在人肿瘤细胞系BALB/c裸小鼠转移瘤模型中,以125I标记美妥昔单抗HAb18F(ab’)2,利用小动物SPECT/CT显像长时间持续观察HAb18F(ab’)2靶向结合人肝癌SMMC-7721、胰腺癌SW1990和肺癌A549细胞能力,并利用仪器自带InVivoScope软件计算肿瘤/肌肉(tumorto-muslce,T/M),比较不同肿瘤摄取125I-HAb18F(ab’)2能力。结果:SPECT/CT显像结果表明,SMMC-7721、SW1990和A549细胞均高度摄取125I-HAb18F(ab’)2,呈现明显肿瘤放射性浓集,全身放射性本底低,影像对比度高,T/M比值分别达432、234和26。其中,SW1990与SMMC-7721一样持续摄取长达9d以上。结论:3种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均能高度摄取美妥昔单抗,并且在肿瘤中滞留时间较长。美妥昔单抗不仅可以用于肝癌,也可试用于肺癌、胰腺癌等其他肿瘤诊断和治疗。

  • 标签: CD147 美妥昔单抗 125I标记 SPECT/CT显像
  • 简介:目的:比较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对肺部CT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气道成像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使用能谱CT行胸部平扫患者30例,分别采用肺算法ASIR40(40%ASIR与滤波反投影混合)、MBIR重建厚0.625mm图像。应用自动CT定量方法(Dexin-FACT)自动提取支气管树,选取走行平直且分叉较少右肺中叶支气管测量隆突至显示气道终端长度,对不同算法重建图像显示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MBIR和ASIR对支气管树结构连续性、清晰度,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比较2位医师主观评分差异性。结果:MBIR算法图像自动提取右肺中叶支气管长度较ASIR算法图像长(P〈0.05),且提取支气管树连续性、清晰度明显优于ASIR算法(P〈0.05)。结论:与ASIR算法相比,MBIR可通过改善图像质量提高CAD气道分析性能。

  • 标签: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 计算机辅助检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建立前列腺癌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非影像学指标结合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前列腺癌发病可能性,以便后续诊断方法选择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先后行DWI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70例、非肿瘤患者44例。应用DWI影像评价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率,按危险高低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1~5分)。随机抽取一半患者分入建模组,其余分入验证组。分析建模组中良恶性病例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肛门指检(DRE)、PI-RADS分级等指标的差异,选取有统计学差异指标为考察变量,以穿刺病理是否为前列腺癌为应变量,建立两项Loglstic回归模型。A:非影像学指标+PI-RADS;B:只含非影像学指标。利用验证组病例数据建立Loglstic回归模型和PI-RADS预测概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相应灵敏度、特异度,确定最佳界值。结果良恶性患者PSA、f/tPSA、DRE及PI-RADS分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考察变量。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A:LogitP=-6.18+0.0006PSA+1.73DRE-8.01f/tPSA+1.3PI-RADS;B:LogitP=-0.095+0.0467PSA+1.88DRE-7.3959f/tPSA。应用A模型预测验证组穿刺结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DWIPI-RADS分级(0.835)和临床指标(0.751)。A、B模型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80.0%,90.9%、62.9%;PI-RADS分级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3.6%和94.3%。结论联合PSA、f/tPSA、DRE及PI-RADS这4个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个体患前列腺癌可能性,准确率较高,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提供了更充分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肛门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