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际护理界认为:现代护理学是一个旨在为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提供卫生保障,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专业能力。护理人员在体检中心的作用必不可少。

  • 标签: 体检 护理 健康 亚健康状态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内心电图引导 PICC尖端定位在血液肿瘤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接受 PICC置管治疗的 82例血液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1例,通过心电图引导 PICC实行尖端定位;对照组 41例,实施 B超引导 PICC实行尖端定位传统穿刺法。对比两组尖端定位的费用、操作时间、导管尖端位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率为 2.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12.20%;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到上腔静脉下 1/3处占 95.12%远高于对照组的 31.71%;观察组置管准确率 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 80.49%, PICC尖端定位平均费用( 3.82±1.47)元低于对照组( 84.56±3.93)元,平均操作时间( 15.87±1.94)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 29.13±2.38) min,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静脉内心电图引导 PICC尖端定位应用在血液肿瘤患儿时,可有效提高置管精确度和安全性,降低置管时间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 PICC尖端定位 血液肿瘤患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 定位分工配合法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 2018.7-2019.12 实施定位分工配合法的 45 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 采用回顾性分析 2017.1-2018.6 进行常规转运的 45 例作为对照组 [1] 。结合家属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 结果 实施定位分工配合法转运后,患者家属满意度大有提高,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风险有所降低。 结论 定位分工配合法不仅能提高患者家属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更能避免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定位分工配合法 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接受 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本院 215例 PICC置管肿瘤患者,在 PICC置管中均利用心内心电图技术进行辅助定位,统计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结果:215例 患者置管期间心内心电图均发生P波变化,通过行 X线胸片检查提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均为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等异常反应。 结论:对于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有利于提高穿刺置管质量和一次性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心电图定位技术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在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及其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 50 例 PICC尖端定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 PICC尖端定位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及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定位准确程度、时间、并发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准确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定位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8.00% 、 32.00%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在 腔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及其护理均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腔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 护理
  • 简介:摘要:医院护理部实行岗位管理,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内容设定岗位责任,通过岗位资格评定进行岗位胜任力评估聘用上岗人员,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以岗位评测考核结果为依据发放薪酬。基于岗位管理建立护理管理系统,能够打造临床一线护理团队,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护理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便利性和丰富性,实现对护理管理各要素的全面覆盖,提高护理工作管理水平。

  • 标签: 岗位管理 护理管理系统 构建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系统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84 例 ICU 机械通气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2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实施系统护理(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系统护理在 ICU 机械通气患镇静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镇静剂用量,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 系统护理
  • 简介:摘要:如果仅仅依靠医务人员手动更换药瓶,无疑会给医务人员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另外,由于手工操作的限制,在注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输液在由医护人员更换时候出现错误会导致药液流而未及时发现,由于压差,会有血液倒流,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传统手工更换输液瓶耗时费力的工作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的步伐。

  • 标签: 输液瓶 光电检测 重力检测 输液
  • 简介:摘要:为监测呼吸内科系统护理对重症患者的影响,我们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继续进行医院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支持家属进行药物管理,定期检查,等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活动,并进行长期观察。结果显示:对呼吸系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实际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生理指标的稳定性。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实行系统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2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 74 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依据抽签的形式,划分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37 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法,实验组运用系统护理法,统计两组临床价值。 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评分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显著差异(

  • 标签: 系统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入住我院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比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系统性硬化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输血系统的整体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于本院接受单一红细胞输注的患者中筛选95例纳入本次研究,入组者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47例在接受临床输血操作时科室实施常规输血流程(对照组),48例接受临床输血操作时科室在输血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输血系统,对比两组输血工作效率及质量。结果 对照组输血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评分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取回血液后0.5h内输注率、4h内输血完成率及输血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输血系统,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提升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和满意的服务,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安全输血系统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找出成年肿瘤病人住院期间跌倒主观因素的重要问题。方法 1)问题构建:使用 SPIDER 模型构建问题;文献检索:对中国知网( CNKI)、万 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Pubmed、EBSCO 数据库 2005-2019 年公开发表的肿瘤病人住院期间跌倒相关因素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 综合研究和定量研究文献质量适中 (文献中位数质量得分 1.65 ,满分 3 分) 。定性研究文献四篇高质量文献,一篇低质量文献。将跌倒的主观因素归纳为三个主题,十三个副主题。

  • 标签: 肿瘤 癌症幸存者 意外跌倒 跌倒主观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妇产科病房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模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产妇为 78例,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产妇中随机选取,按照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取组中 39例,护理工作按照常规方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 39例则将系统化整体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产妇在恢复中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在进行妇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将系统化整体护理进行运用,能够对该方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提升,帮助产妇恢复。

  • 标签: 系统化整体护理 妇产科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DPMAS治疗前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7月30日期间我科所实施的92次人工肝DPMAS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6次(进行治疗前系统性护理干预),参照组46次(常规护理),对比2组治疗中断次数和肝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中断次数少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含义( P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DPMAS 系统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模式在骨盆骨折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0年我院收治的40例骨盆骨折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取系统化护理或常规护理后,评估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护理有助于加快骨盆骨折病人快速康复,增强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

  • 标签: 骨盆骨折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2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腹泻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加快患儿病情康复,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系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症状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果酸换肤治疗痤疮过程中采取系统化全面护理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以2019年7月—2020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该时段内随机拣选90例痤疮治疗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果酸换肤,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按照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其中45例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剩余45例给予系统化全面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后皮肤外观满意度以及护理疗效。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对皮肤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果酸换肤治疗痤疮过程中采取系统化全面护理后能够有效提升两组患者对皮肤外观的满意度,疗效显著。

  • 标签: 系统化 全面护理 满意度 痤疮
  • 简介:摘要: 目的: 关于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病人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并分析这种护理模式关于手术的影响情况。 方法:我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一共接收了 54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 了 微创手术治疗。 根据病人的住院顺序对病人进行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行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 VAS 评分都有所降低(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人进行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促进手术疗效的提升。

  • 标签: 优质护理 泌尿系统 结石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取系统化护理或常规护理后,评估病人对护理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护理有助于股骨干骨折病人的病情恢复,促进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系统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