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新入职护士采用多种信息化平台进行培训后获得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6 月~ 2020 年 02 月 50 名新入职护士数字奇偶法分组;干预组( 25 名):采用多种信息化平台方式展开培训工作;常规组( 25 名):采用常规方式展开培训工作;就组间护士各项考核成绩展开对比。 结果: 干预组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操作得分( 94.12±2.26 )分、 基础护理学 得分 ( 78.18±11.95 )分以及鼻饲术操作得分( 94.62±2.61 )分均高于常规组( 83.79±2.36 )分、( 62.89±8.09 )分以及( 80.52±7.13 )分明显( P<0.05 )。 结论:多种信息化平台方式有效运用,可使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操作、 基础护理学 以及鼻饲术操作掌握程度显著提升,能够将培训效率有效提升,最终确保培训效果获得有效增强。

  • 标签: 多种信息化平台 新入职护士 心肺复苏操作 基础护理学 鼻饲术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施眼科专业护士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实践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作为参照阶段,期间实施常规护士培训教育模式;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实验阶段,利用眼科专业护士培训教育模式,两个阶段护理工作者固定为20名,对比分析眼科专业护士工作者不同阶段的考核成绩。结果:实验阶段眼科专业护士工作者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相较于参照组阶段眼科专业护士工作者的成绩明显较高,组间对比P<0.05,证明差异性存在。结论:通过推行眼科专业护士培训方式,有利于强化眼科专业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操作水平,有着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眼科专科护士 培训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感染控制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对经后的科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消毒供应科在新护士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执行,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消毒供应 新护士 培训方法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医学在社区居民灾害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0名社区居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循证医疗解决培训中发现的问题,提供临床医疗证据,从而不断改进培训方案进行教学,培训后评价两组社区居民灾害知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结果:观察组社区居民灾害知识及自救互救能力较对照组社区居民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循证医学 灾害 培训模式 社区居民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使用骨科专科护理培训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 选取我院骨科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实施专科护理培训前收治的 80 例患者将其分到非专科护理组,同时选择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实施专科护理培训后收治的 80 例患者分到专科护理组。构建完的骨科专科小组,并对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确定,以德尔菲法完成,以此对护理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两组数据,尤其是技能操作考核优秀率、理论知识考核优良率以及满意度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比较。 结果: 非专科护理组和专科护理组,比较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优秀率,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此外,两组满意度相比,非专科护理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进行骨科专科护理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骨科护理 专科护理培训 质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面神经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心理焦虑、抑郁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的 80 例研讨病例为 我院 接收的面神经炎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 40 例患者 ,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有效性。 结果:护理 后两 组数据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 不良心理状态得到良好改善, 护理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组间的 数据差异较大 ( P< 0.05)。 结论:将 精细化护理应用在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 ,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面神经炎 心理焦虑 抑郁 作用研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盆底网片悬吊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 抽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 我院40例 行全盆底网片悬吊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例 行围手术护理为干预组,另20例 行传统护理为比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护理有效率(95.00%)高于比照组( 70.00%), 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 100.00%)高于比照组( 75.00%), P<0.05。 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可提升全盆底网片悬吊术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全盆底网片悬吊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感染科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培训的需求,进行培训内容的补充完善,使艾滋病护理培训工作的推进更顺利,培训活动的开展体现出更高价值。方法: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护理人员共计50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对于艾滋病护理培训的实际需求。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科48名护理人员希望通过在职培训提升综合技能水平,并且学习到更多的护理知识;33名护理人员希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护理任务;12名护理人员希望由艾滋病专家为他们进行专业培训,需要传授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的关键技能、丰富经验、抗病毒治疗要点等,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促使更多患者信任配合护理人员,医院随之提升整体形象。结论:必须满足感染科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培训的具体需求,通过优化护理效果,使得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责任意识、规范化操作的意识,能够为患者的病情控制提供有力支持。定期开展护理培训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快医院的现代化改革以及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艾滋病护理培训 需求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应用木桶理论,更好地提升护理人员培训质量。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 20 年 3 月~ 20 20 年 4 月 于本院工作的护士 作为研究的对象, 共计 40 人。在培训中则应用木桶理论开展护士分层级培训,分析该培训措施的应用成效。 结果: 从 分层级护理培训中看,责任制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好,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有明显提升。在护理前个人能力考核中,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平均分分别为( 85.6±3.1 )分和( 88.4±3.2 )分,在培训后,则分别为( 92.3±1.9 )分和( 93.5±1.8 )分。与此同时,在进行护理培训满意度的调查中, 40 名护理人员的总评价分数为( 90.6±3.3 )分,并表示对培训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 采用 木桶理论进行护士人员分层级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有助于个人护理能力提升。

  • 标签: 木桶理论 护士分层次培训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护理专项培训在介入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我市三家医院的 5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 25名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培训方法,而针对观察组研究对象所采取的是护理专项培训方式。结果:针对观察组研究对象进行介入手术护理专项培训,设置相对应的专项分级操作、网络教学等模式,这样能够使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手术综合效率等等得到显著提升,各项指标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护理人员进行切实有效的护理专项培训,这样能够使护理人员在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中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使其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也显著增强,这样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介入护理服务,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 标签: 护理专项培训 介入手术 护理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应急培训方案的实施来提高护士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能力与应急能力。方法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应急指挥小组,建立护理应急体系,制订相应的护理应急培训方案,于 2020年 1月份至 2月份采用线上教学 +线下分散实操模式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就培训方案前后护士的考核成绩、应急保障能力,以及医生、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护士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力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培训后,全院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培训前,医生对护士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力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实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应急培训方案,可有效提高护士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疫情防治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培训,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分级培训法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科室实习的护生共计110名,实习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3月。将护生分为2组,每组5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实验组采用了临床路径分级培训法教学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实践考核成绩得分和对照组相比较高,理论考核成绩和对照组相比较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5.5355、6.6213。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分级培训法教学模式应作为首选的带教方案,此带教方式在实施以后带教老师能够按时间完成所有带教内容,而且还能够与实习护生一起完成预期目标,在带教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实习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实习护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整个时期的实习。

  • 标签: 急诊科 临床路径 教学模式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现阶段大部分口腔专科医院招聘的护士,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为临床综合护理,口腔专科护理技能相对欠缺。医院在新护士入职后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岗前培训,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的器械管理培训方法,降低新入职人员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希望能为医院在口腔正畸新入职护士专用器械的辨识与管理教学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取10名新入职的护理人员,按照数字随机分为两组,5名为试验组(A),5名为对照组(B),均由1名高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器械介绍及分类培训培训1周后,B组采用无标记器械进行清洗、计数练习;A组采用彩色橡皮圈标记器械进行清洗、计数练习,练习1周后对10名护理人员进行器械清洗、计数测试。记录清洗效率,计数花费时间并检查计数结果准确率。结果:A组新入职护理人员清洗和计数所用时间低于B组,计数正确率高于B组。结论:通过对口腔新入职的护理人员,采用带有分类标记的器械进行培训及训练,可有效提高岗前培训效率,加快临床工作的熟悉进度,进而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 正畸科 新入职护士培训 器械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8年 12 月本科 接收的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遵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试验组肢体运动功能( 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肌力级别、生活质量分值均显著优于护理前,且与参照组对比也有明显的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康复效果佳,不仅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提高,还可改善生活质量,加速康复,值得采纳。

  • 标签: 同步实施 康复护理培训 脑卒中 偏瘫患者 康复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院紧密结合疗养行业发展的实际,抓住部队文化工作的脉搏 , 将传统养生文化融入到疗养护理服务中,为了使中华养生文化园的文化精髓得到更广泛更精准的传播,护理部采用阶梯式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养生文化宣讲培训。阶梯式培训模式不仅对我院护士的日常行为及护理工作起到了规范的作用,而且对养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指导和督促的作用,经过此模式的培训后,我院护士养生文化宣讲技能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 标签: 阶梯式培训 护士 养生文化宣讲
  • 简介:【摘要】口腔医院的专业性突出,新入职的护士在校期间所学口腔专业知识甚少,口腔专科知识普遍缺乏,临床适应能力缓慢,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不足,不仅增加临床带教压力主要也给新入职护士自身带来职业挫败感,加剧职业倦怠。该篇综述从专业特殊性、新入职护理人员本身对岗前培训的需求、口腔医生对口腔科护士的角色期待和规范化岗前培训能提高新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这几个方面的进行分析,必要的岗前培训是为稳固口腔护理专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标签: 口腔专科 新入职护士 岗前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周围性面神经炎 患者采取 临床护理路径 的 康复 效果。 方法: 2018 年 4 月 - 2020 年 4 月收治 的 周围性面神经炎 患者 98 例, 按照 随机 数字表法 分为 实验组、对照组 ,各 49 例 ,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均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 临床护理路径 。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的 恢复情况以及面部神经功能 (Portmann) 评分。 结果: 实验组 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干预后 Portmann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周围性面神经炎 患者行 康复护理 的过程中给予 临床护理路径 ,利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 值得推广 。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 康复护理 ; 周围性面神经炎 目前,临床认为 周围性面神经炎 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可能是与病毒感染有关,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一旦发作具有进展快的特点,将会在发病数小时或者数天内达到高峰, 病情严重的 患者 甚至 在患病期间表现出面部表情肌肉瘫痪或者一侧面部额纹瘫痪的症状,若未及时治疗 将会严重 影响患者的面部功能和形象。因此,临床上需要 进行 康复护理 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相关专家认为, 采取 临床护理路径 效果更加理想 [1-2] , 为此选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8 年 4 月 - 2020 年 4 月收治 周围性面神经炎 患者 98 例,随机 数字表法 分为 实验组、对照组 , 每组有患者 49 例。 实验组 有 男 患者 29 例,女 患者 20 例; 患者 年龄 为 20 ~ 58 岁,平均 (37.52±7.47) 岁;对照组男 27 例,女 22 例;年龄 20 ~ 60 岁,平均 (37.84±7.63) 岁; 实验组、对照组 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 。

    1.1.1 纳入标准:符合 周围性面神经炎 的诊断标准。 1.1.2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 1.2 方法 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均接受 康复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关注患者饮食健康,并且给予心理和口腔等常规护理。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 临床护理路径, 根据 患者 的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 临床 护理方案。 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采用健康课堂、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一对一健康宣教等方式对 患者 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成功案例,提高 患者 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要注意患者颜面以及耳后保温情况,可以采用温热毛巾对患者耳后进行热敷。要注意不能使用冷水洗脸,在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围巾等防风防寒物品。对患者进行按摩 , 按摩部位包括:上唇方肌、唇部肌肉、眼轮匝肌等部位,按摩轻重和次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 恢复情况 , 若患者 临床症状 等状况完全恢复正常将其评定级别定为优;若患者相关症状有所改善评价标准定为良;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差。 1.3.2 面部神经功能采用改良版 Portmann 简易评分法 [3]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面部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19.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 [n(%)]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恢复优良率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恢复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 恢复优良率 93.88 % ( 46/49 )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55 % ( 38/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2= 5.333 , P = 0.021) 。

    2.2 Portmann 评分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干预前后 Portmann 评分比较: 实验组 干预前 Portmann 评分为 (4.6±1.5) 分,对照组为 (5.1±1.7) 分; 实验组、对照组 干预前 Portmann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44 , P=0.126) ; 实验组 干预后 Portmann 评分为 (17.3±2.2) 分,对照组为 (13.2±1.5) 分; 实验组 干预后 Portmann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79 , P < 0.001) 。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炎主要是由于炎性症状所导致的面部炎性反应。面神经表现出肿胀,充血等现象。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支配肌功能丧失,神经损伤程度越大,面瘫的发生可能性就越高。因此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来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配合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护理效果。通过面积锻炼能够有效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吸收,恢复神经功能 [4] 。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按照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为此 本研究结论表明, 实验组 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 干预后 Portmann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因此可见,对于接受 康复护理 的 周围性面神经炎 患者采取 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促进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疗效确切。

    总而言之,对 周围性面神经炎 患者采取 康复护理 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可提高整体 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 李秀兰 ,袁惠康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疗效观察 [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35(01):57-58. [2] 董丹 .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9(25):123-124. [3] 马小玲 ,黄俏 ,蒲妙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J].黑龙江医学 ,2018,42(05):503-504. [4] 殷凡娜 .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23(23):3791-3794. [5] 贾雪荣 .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9(33):155-15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经过系统的培训后提高低级别床位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法和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定级为 N0、 N1、 N2级别的床位护士共 157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78人,实验组 79人,后实验组中一人因私人原因离职。经过系统培训之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护理部制定的考核标准:理论、技能、临床护理程序应用及情景模拟护理查房四个板块进行进行。结果 对照组组护理人员理论、技能、临床护理程序应用及情景模拟查房的平均得分分别为: 79.79分、 87.91分、 87.79分、 70.51分;而实验组护理人员理论、技能、临床护理程序应用及情景模拟查房的平均得分分别为: 91.51分、 93.12分、 95.81分、 89.08分。而两组护理人员最后成绩的总平均分实验组为 368.52分,对照组为 326.00分。结论 经过护理部系统而全面的培训之后,低级别能级床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更能满足现今社会广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 标签: 低能级护士 床位护士 临床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课在护理实习生静脉输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实习66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微课培训方法,对比联众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在不同时间点操作时,观察组护理实习生该项目操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培训护理实习生学习静脉输液知识时,采用微课培训方法,效果理想,且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培训效果。

  • 标签: 微课 护理实习生 静脉输液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