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成本控制的办法。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控制培训,养成节约意识,寻找工作流程各环节中影响成本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结果∶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并通过一系列工作模式的调整和改进,优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耗费。结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源对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为医院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成本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感染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法。通过深入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常见的感染风险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这些策略在提升患者安全性、降低感染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文章强调了护理人员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为血液透析护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感染控制 策略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两种不同的ICU感染控制策略对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和住院时间。方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将我院36名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标准感染控制策略和改进的个性化感染控制策略。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分析,记录了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27.8%,而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21)。观察组的感染发生时间稍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73)。此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4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个性化感染控制策略可以显著降低ICU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并且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可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这一发现为改进ICU感染控制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望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这些策略的长期效果和实际可行性仍然是未来工作的方向。

  • 标签: ICU 感染控制策略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围绕重症监护室(ICU)中感染控制与预防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强调了个性化预防措施的开发与实施在提高ICU感染控制效果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评估患者的详细健康状况、免疫反应能力及其感染风险,研究指出个性化预防方案能够有效降低ICU内的感染率。多学科团队合作在制定和执行个性化预防措施中的重要性,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个性化预防措施,感染控制,多学科合作,持续监测
  • 简介: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ICU护理中的感染控制与预防策略。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将5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全面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护理干预,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呼吸道感染预防、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预防护理。观察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8.7±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5。结论:全面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护理干预能降低ICU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在实践中,应强调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呼吸道感染预防、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等措施的落实,以提高ICU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 标签: ICU护理 感染控制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旨在对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采取应对策略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至 2019年 12月来我院就医的 400名患者以及我院 4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泌尿系插管或手术操作等,所有医护人员均为临床手术科室人员。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20人。对观察组医护人员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分析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和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结果: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的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均比对照组高( p<0.05),且观察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远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基层医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应对策略,能有效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对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层医院 控制医院感染 应对策略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策略,针对当前急诊科室面临的院内感染问题,通过分析国内相关文献,提出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深入分析急诊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原因及其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影响,进而提出一套系统的管理与控制策略,以期为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标签: 院内感染 急诊护理 管理策略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输液室护理中的感染控制策略与效果评估,分析当前输液室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并对新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减少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输液室护理 感染控制 策略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着重探讨了新生儿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针对环境消毒,建议选择合适消毒剂,执行规范操作流程,并定期评估消毒效果;在优化空气质量方面,提倡良好通风和湿度控制,并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医废管理,主张建立分类制度、规范收集存储和处理流程,并加强监督与培训。采用综合措施有效降低感染传播风险,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新生儿科护理感染 预防与控制策略 医护人员培训 感染监测与报告 环境卫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区式质量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方法:2023年6月-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分区式质量管理,比较实施前后200件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及工作能力。结果:研究组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分区式质量管理能提高工作能力、效率,改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和手术室满意度。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分区式质量管理 消毒灭菌质量
  • 简介:摘要:着重探讨了新生儿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针对环境消毒,建议选择合适消毒剂,执行规范操作流程,并定期评估消毒效果;在优化空气质量方面,提倡良好通风和湿度控制,并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医废管理,主张建立分类制度、规范收集存储和处理流程,并加强监督与培训。采用综合措施有效降低感染传播风险,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新生儿科护理感染 预防与控制策略 医护人员培训 感染监测与报告 环境卫生管理
  • 简介:摘要: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疗卫生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综合探讨了感染预防措施的关键要点。首先,患者风险评估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首要步骤。其次,手术室内操作规范包括无菌操作、垃圾处理和器械维护,确保无菌环境和安全。定期审核和改进是感染控制的核心,通过数据分析、策略审查提高措施有效性。最后,在应急情况下,迅速隔离患者、报告通知和术后感染处理是确保患者安全的紧急措施。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控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为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感染的可能。我科在护理部及院感科的统一部署下,对人员、物资、环境等方面严格管理,制订严格的消毒隔离流程及防护措施。确保各病区回收复用器械处理及时、快捷;发放出去清洁物品和无菌物品不受污染。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

  • 标签: 常态化疫情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感染是胃肠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胃肠外科手术中防止围手术期感染的护理教育策略。鉴于此,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研究人员制定了一套适宜的护理教育预防策略。主要包括:针对患者的健康指导、规范的手术操作培训,高质量的环境清洁,以及严格地抗生素使用等等。经对比研究分析,实施这种护理教育策略,能在显著降低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这些研究成果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对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围手术期感染 胃肠外科 护理教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护理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感染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对策。结果: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系统,发生率为46.67%,其次为消化道系统(26.67%)、口腔(20.00%)以及皮肤(6.67%)。结论: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护理人员消毒不当,未执行无菌操作等原因均会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此时需要采用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关于感染知识的相关培训等措施,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

  • 标签: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护理因素 感染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控制策略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腹膜透析患者205例,其中相关性腹膜炎38例,为观察组,未出现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67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调查分析相关感染因素并进行预防控制。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和透析时间分别为63.81±6.75岁和4.36±0.59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和低蛋白血症分别为65.79%(25/38)和55.26%(21/3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感染临床原因主要为未严格执行洗手、戴口罩等无菌操作(11/38)、肠道感染23.68%(9/38)及重复使用碘伏帽、引流袋等21.05%(8/38)。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多因素所导致,主要与年龄、透析时间、合并慢性疾病、低蛋白血症等相关,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肠道感染是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护理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合理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对于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至关重要。关键策略包括术前患者教育、手术室环境控制、术中护理规范、伤口清洁和换药技术等。此外,团队合作和患者参与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结果为改善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 标签: 普通外科患者 术后伤口护理 感染预防与控制 策略 团队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控制策略。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院内ICU收治患者100例,2019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采取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取层级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层级护理管理 感染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护理管控策略在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入院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进行肺功能检查且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10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选择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50)和B组(n=50)。给予A组基础的健康教育,B组则实施精准护理管控策略。结果:B组受检者总体掌握率高于A组,差异较大P<0.05。B组受检者肺功能检查质量相关指标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应用精准护理管控策略,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受检者在接受肺功能检查时的配合度,提升检查质量,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精准护理管控策略 肺功能检查 检查配合度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