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仪器报警是指用于对各项重要指标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的各种仪器,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使监测值不在设定值范围内或仪器功能异常时,而发出的报警信号[1]。ICU病房是危重患者的聚集地,应用于疾病监测治疗的仪器较多,据Varpio等[2]的统计,ICU内报警仪器的种类由1983年的6种已增加至2011年的40多种,美国紧急医疗研究机构列出了影响人类健康的十大危险因素,其

  • 标签: ICU 仪器报警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调查ICU床边监护仪报警现状的因素,给组建更全面的监护仪报警体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调查员自行制定的数据分析表,记录ICU床边监护仪持续10天的警报次数和警报处理结果。对参加调查的患者和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每例患者监测仪平均警报30.8次,错误警报率达到65.31%,其中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呼吸错误警报分别占比警报总数的63.99%、31.23%、39.25%、99.48%、86.42%,有意义和需要联系医生的警报分别占比总数的3.31%和2.14%。结论:在ICU中存在大量的错误警报和无意义警报,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 标签: 监护仪报警 重症监护室 报警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病人及医护人员对智能化输液报警器使用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30名医护人员和20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90.o%,病人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89.5%。[结论]智能化输液报警器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输液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输液 报警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主要被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包括慢阻肺患者以及早期呼吸衰竭等。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临床安全性,但是就无创呼吸机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说,报警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降低无创呼吸机报警发生的概率,分析报警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相关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报警原因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行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静脉压报警,大多原因为:血流量不充足、血液回流不通畅、静脉穿刺部位渗漏或者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有血液阻塞。这些原因可通过调节血流量、静脉重新穿刺或将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的血液用注射器注回静脉壶内,静脉压便可恢复正常。在排除上述原因后,静脉壶无凝血症状,静脉压仍然报警,使血液透析无法继续进行,我们采用血液透析穿刺针解决了此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静脉压报警 静脉穿刺部位 装置 感应 针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预防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中应用安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高唐县人民医院和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共90例(2021年5月~2023年3月)住院患者,重症监护室30例,胃镜室30例,儿科病房30例,其中,对照组45例(2021年5月-2022年4月)均行常规护理,另观察组45例(2022年5月-2023年3月)均行安全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39.02±5.11)分、SDS评分(40.11±5.22)分较对照组(43.38±5.23)分、(45.12±6.08)分较低(t=5.962,6.252;P

  • 标签: 安全护理 心电监护仪 误报警 预防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对行心电监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23年01月-2023年6月我科接受心电监护的4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包括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借助于统计学工具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仅有30.61%,与另一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21/22(95.45%),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对心电监护患者临床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的发生机率,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且患者就医安全性更高,对此护理服务均表示一致认可,该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 有效性 研究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的原因分析与报警的处理。方法:通过安装CRRT管路前的检查、各个连接口的紧密度把握、静脉壶液面关注、静脉壶外表的光洁度、血流是否充足等方法做好提前预判。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大大减少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频率和因空气报警导致强行被迫结束治疗。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空气报警 原因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尿潴留病情的治疗中,开展早期护理联合早期饮水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样本选择自然顺产产妇,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共计66例,均分为两组,分析早期护理联合早期饮水疗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产后尿潴留程度价值对照组明显更轻(P<0.05);干预组MNA、SSRS、产后排尿残余量较之对照组差异大(P<0.05)。结论:阴道自然分娩患者产后尿潴留的病情治疗阶段,护理措施的开展与治疗方案的联合使用有效地促进了产妇的身心状态改善,优化了产后尿潴留的病症表现同时改善产妇生理状态与社会支持度,促进康复效率的提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早期饮水疗法 阴道分娩 产后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于临床护理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子宫恢复以及早期泌乳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此期间在我院实施剖宫术手术的产妇5000例列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单双号进行分组,250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另外25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产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以及早期泌乳情况等。结果:(1)两组产妇经不同护理措施后各项产后恢复情况数据分析,观察组产妇的子宫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数据相比较,均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具均具备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产妇经不同护理措施后的疼痛程度数据分析结果差异经统计学表格计入处理,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产后24h、24~48h以及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剖宫产术后恢复 子宫恢复 早期泌乳 作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功能疗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干梗死 康复治疗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对ICU患者指导其早期活动对于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治疗期间提供ICU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指导患者开展早期活动。结果:两组在护理干预之前HAMA、HAMD量表评分均相对较高(P>0.05);而在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HAMA、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早期活动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途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途径。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BI指数的改善程度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途径可以有效减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途径 干预效果